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0-11-26李军伟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技能体育

李军伟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2018 年全国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合格率为91.91%,优良率为30.57%,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现稳步提升趋势。这一消息给学校体育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尽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所改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毋庸置疑,学校体育教学也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大学生群体是新时代的接班人,他们的身体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强国建设。虽然高校体育教学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效,包括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环境的改善、教师师资水平的提升、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健全等,在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方面也贡献了一己之力,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基于新课程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在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依然在路上,且任重而道远。

1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 学生发展需要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关注学生发展,即需要从以教师单一主体为中心向教师与学生并重转变。大学生作为心智都已经成熟的独立个体,更应该尊重他们的全面发展,于是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就需要与之相应地做出调整。也就是说,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完成教授体育理论知识、体育专项技能等方面的基本性目标,而且还要完成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鼓励大学生勇于自主探究等方面的发展性目标。对大学生发展的关注,既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本质所在——育人,也是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召唤。忽视大学生发展的高校体育教学固然是不可持续地,是没有灵魂的,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中心需要转向学生的个人发展。

1.2 教师成长需要

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且强调教师的成长,注重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人的因素。对教师成长的强调,即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个人成长的方向发展,使教师有了成就感,并能进行其职业生涯规划。对高校体育教师来说,其不仅是体育技能的传授者,还是体育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更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即高校体育教师的角色表现出多样性、相似性、灵活性和服务性的特征。这就要求高校要相应地为体育教师提供再培训、再学习的平台,使体育教师完善教学能力,实现个人整体实力地强化。

1.3 以学定教需要

既然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那么课堂教学就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新课程改革重视以学定教,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而非结果性评价,其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倡导“以学论教”。对高校体育教学来说,尽管要考察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情况,但这不再是唯一或者也不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而需要将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以及有关体育理论知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纳入其中。就此来看,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高校体育教学要从激发学生体育参与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拥有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感。

2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存在的问题

2.1 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健全人格,首在体育。学校体育的本质是育人,是以体育人,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群体毕业后,都将进入社会,参与各行各业,因此具备综合能力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然而,纵观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单一的教学手段、陈旧的教学内容等。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本应获得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但现实却不是这样,他们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即身体健康层面。

2.2 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

体育技能的传授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任务,但不能为了传授技能而传授技能。加之以往的教学方式多为“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反映到体育教学中就是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且更多地采用集体操练的单一教学方式,使体育技能的传授显得更为机械化,学生自然而然会反感进而排斥。体育技能的习得本身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过分强调技能学习而忽视有关的体能训练显然是不可取的。

2.3 现代技术运用浮于表面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冲击了各行各业,教育领域也同样如此。相对于其他学科,高校体育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相对较晚。尽管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已经在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体育教学的手段,但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并不是很理想。这是由于高校体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拿来主义,即只是停留在简单地使用工具层面。这就导致高校体育的线下教学模式与线上教学模式并未构成一个整体,呈现出相互分割的状态。

3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3.1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再次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此,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进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开展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化建设。体育本身就具有德育的功能,这使高校体育教学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存在着天然的优势。那么,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体育教学更要发挥这一优势,提升其德育理论内涵,拓展其德育价值功能,完善其德育课程体系,从而使高校体育教学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占得先机,获得跨越式发展。

3.2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

3.2.1 改善场地设施,优化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其直接关系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感。体育课的教学环境更具特殊性,一般是开放性的室内或室外场馆,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一直静止不动的,而是随时都需要移动。高校体育课程相较于中小学形式更为多样,因此场地设施方面也更为丰富。基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教学环境也是需要优化的。由于场地设施是高校体育教学的要素之一,而且场地设施的环境也体现着对人的关怀,那么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需要逐步完善其场地设施环境。

3.2.2 强化师资力量,提升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对高校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师自身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高校管理层需要扩充师资力量,强化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实现教师队伍素质方面的全面提升。这是由于高校体育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成败。雄厚的高校体育师资力量是高校丰厚的体育教育资源的重要保障,是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杠杆。因此,在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同时,还要注重其师资力量的补充和强化,这是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

3.2.3 注重学生主体,完善评价体系基于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视,很有必要推进体现学生主体的评价体系。从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来看,对大学生体育课堂表现的评价,可以采用多考、纵比、常验的方法。每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同,体育方面的素质也有所差异,采取一刀切的考核方法必然具有一定的偏颇性。因此,可以给予大学生2 ~3 次申请重考的机会,然后取最优成绩。这也是由于体育测试本身

就会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如测试当天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果是室外还会受到天气影响等。纵比则是从学生个体出发,采取自己与自己比的方式,如果学生相对于前一阶段有进步,则可以酌情加分。常考,主要是看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包括问题讨论、与教师互动情况等。

3.2.4 借助人工智能,创新教学手段人工智能的序幕已经拉开,这是未来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介入教育将直接参与人自身的改写和塑造。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体育教育模式也需要做出相应转变,以适应时代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可借助人工智能实现其教学手段的创新,这种借助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还应包括实质性的内容,即需要挖掘高校体育教育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契合点,使这种结合是无缝对接的。当前一些人工智能的穿戴装置已经很成熟,可将其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各种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同时也能监控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4 结 语

基于新课程改革,努力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转变,不仅可以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改善奠定基础,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有利于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学生“主动式”学习的目标,还可以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作用,有效完善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建设,进而实现高校体育事业稳步且持续地发展。

猜你喜欢

新课程技能体育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漫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深度教学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拼技能,享丰收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