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分析民族声乐人才“七字标准”
2020-11-25廖志林杨扬
廖志林 杨扬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七字标准”内涵,诠释了《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中关于“七字标准”的应用,尝试解析民族聲乐教学思想,借助“七字标准”有效提升民族声乐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具有专业的声乐素养,促进声乐教学有序发展。
关键词 声 情 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12.061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seven character standard", explains the application of "seven character standard" in Jin Tielin vocal music teaching art, tries to analyze the teaching thought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an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students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by means of "seven character standard", so as to make it possess professional vocal music literacy and promote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vocal music teaching.
Keywords sound; emotion; image
金铁霖教授在开展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期间,采取了七字标准法,分别从声乐的七个学习维度,深化声乐教学层次,规范学生的声乐学习标准。七字标准,作为金铁霖教授声乐教学结构的核心思想,涵盖了声乐艺术的多个层次,彰显了民族声乐艺术审美价值。
1 “七字标准”内涵
民族声乐在国内发展逐渐成为艺术形式,以其特有声乐形式、丰富的表达方式流传至今。上世纪初期,美声唱法逐步流入国内,基于东西方音乐体系存在的较大差异,相应发生了较为激烈的文化碰撞,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成为艺术界、音乐界备受瞩目的焦点,最终确定的发展方向,以融合式文化为主。金铁霖教授作为此融合式文化发展的主要执行人员,上世纪60年代完成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任务,致力于民族声乐的艺术发展,尝试为其开启全新的教学方式,传承与创新声乐的演唱形式,培养众多优秀的声乐歌唱人士。七字标准的声乐教学思想,作为金铁霖教授多年研习与实践的结果,能够彰显民族声乐的学术与艺术双重价值。
(1)学术价值:依据七字标准的具体内容开展声乐教学训练,有助于提升西方声乐方法与汉语发音两者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中西两种歌曲的演唱形式,获取融合式差异演唱效果,有益于国内声乐艺术发展。
(2)艺术价值:民族艺术具有国际发展能力,七字标准的声乐教学思想,集中展示了民族声乐的审美价值观念,在融合西方声乐文化的同时,展示出与西方声乐的差异性,获得国内外的广泛认可。[1]
2 《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中关于“七字标准”的诠释
2.1 声
声,具体表示的是演唱方法的科学性、声乐技巧的熟练性。声,其含义表示学生应以科学视角,开展歌唱艺术的练习,借助歌唱嗓音技术提升发声训练效果,以科学的唱法方式,完成民族声乐中个性与特色的有效融合,提升技术发声的协调性。发声协调因素包括:语言表达、情感交流、艺术作品整体风格、歌唱形式等。此种技术发声方式,顺应民族文化的审美需求,符合大众群体的艺术鉴赏习惯。在具体开展艺术歌唱、发音技术等项目的开发与应用期间,应以混合声为音色基础,加强声乐训练效果。
2.2 情
情,在金铁霖教授的民族声乐教学活动中较为关键。声乐表演在发音技巧、发声方法等方面的基础上,应关注实际开展声乐作品演唱期间,感情表达与传输的过程。情感表达的重要性,究其原因在于,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情感表达紧密关联于民族特征,尤其表现在演唱情感的表达技巧,应顺应国人的情感表达需求,倾向于观众的情感喜好。演员在执行声乐演唱时,如若情感不到位,难以引起观众对声乐作品的共鸣。为此,在金铁霖教授的教学思想中,要求学生具有情感表达能力,达成声情并茂的表演效果。
2.3 字
字,表示的是艺术声乐在演唱期间的吐字,在艺术歌唱中,含有咬字、吐字的两种表达方式。为此,在汉语语言形式开展民族声乐演唱期间,应保障咬字与吐字的标准性。咬字与吐字两者沿用的标准,在艺术歌唱史上获得了完整性总结与概述,比如曲三绝,分别为:字清、腔纯、板正。歌唱艺术关于“字”的经验专论众多,具体表现为:“以字行腔”“吐字归韵”等。然而,在民族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开展的咬字与吐字两方面的教学工作,与发声技巧的学习,存在一定矛盾,此类问题不易解决。金铁霖教授在关于“字”的教学活动中,具体讲解了与发音技巧存在矛盾的处理方式,提升了声乐教学的整体效果,为声乐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2.4 味
味,在声乐演唱活动中指艺术作品的特有风格、艺术韵味。演唱者在字表达、声音技巧、情感抒发的基础上,应借助专业的演唱技术、特殊的表现技巧,凸显声乐作品内在的音乐风格与艺术韵味。韵味表现的艺术要求,对演唱者专业表演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演唱者应熟练掌握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表达的思想,深入了解歌曲的发展起源、风土习俗、劳动模式、审美观念、作品喜好倾向等,以便于准确传达声乐作品的内在韵味。获得观众的高度认可。[2]
2.5 表
表,在声乐作品演唱中指表演者的舞姿、表情等。声乐作为艺术表演,尤其在面向观众予以演唱期间,应借助优美歌声获得观众听觉方面的认可,借助优雅舞姿、饱满的面部表情、诙谐风趣的肢体语言,提升歌曲思想的表达效果,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声乐欣赏方式,提升观众声乐艺术鉴赏体验。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在演唱人员的面部表情中应得以展现:喜悦节奏时应喜笑颜开、悲伤节奏时应表现悲痛欲绝、欢悦节奏时应表达羞涩情怀、沉重节奏时应表现出怒目龇牙等。眼睛与肢体,在舞台表演期间,具有关键作用,演唱者应学会用眼神与观众交流,为观众传递声乐作品的内在思想,引导观众情感发展,使其跟随音乐节奏发展,获得歌唱作品艺术共鸣,达成艺术表演效果。
2.6 养
养,在金铁霖教授的教学体系中,指培养与塑造演唱者的文化思想、音樂理解技能、艺术鉴赏能力等。演唱者在拥有较为专业的声乐演唱能力基础上,应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加强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如视唱练耳、作曲等方向,同时学习与实践多种艺术学科,比如绘画、摄影等,提升歌唱表达的综合素养。综合开展多类文化的学习与钻研,提升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多方向理解,尤其表现在演唱人员对歌曲思想的理解、歌曲情感的表达,有助于提升演唱人员的表演效果,为观众提供极具艺术色彩的歌唱作品。
2.7 象
象,在金铁霖教授教学体制中,指培养演唱人员的舞台形象。声乐艺术以美的审美视角,为人们带来多重感官的审美方向,比如歌词文字美、旋律节奏美、伴奏器具声乐美、演唱者的声音表达美。演唱者自身能够为观众带来多重艺术美感,从演唱者服饰、表演形象、身段舞姿、形体气质等方面,为观众带来听觉、视觉、文化、艺术等多重美感,提升观众的艺术鉴赏体验。[3]
象具体指的是:歌唱演员的形象、舞台仪表、舞台表演气质等。
(1)歌唱演员的形象:形象的含义,较为侧重歌唱演员的颜值。声乐演唱形象,应结合声乐表演的艺术需求,作为选拔声乐人才的重要依据。比如,在歌剧院开展试唱活动期间,每位演员在歌唱表演中的容貌端正、体态优雅、气质绝佳等因素,作为歌唱导演较为侧重考量的因素。如若在一部歌剧中,选择身材瘦小、体验肥胖的男子,饰演身份尊贵、英俊洒脱的少年,或者选择体态丰腴的女歌手,饰演优雅委婉的公主,均具有不合适的形象特点,难以获得观众认可。
(2)舞台仪表:妆容适宜性,表达演唱演员对声乐表演的负责态度;服饰正式性,提升舞台表演效果,例如《绣荷包》声乐作品中,演唱人员穿着蓬蓬裙,难以与声乐作品达成协调性,降低了声乐作品的表达效果。
(3)舞台表演气质:气质包括上场、致敬礼仪、歌唱表演、眼神交流、谢幕等环节。此环节较为强调歌唱演员的礼仪形象,以专业的礼仪表达,塑造观众对歌唱演员专业性的认可,为歌唱表演的顺利完成奠定礼仪形象的基础条件,有助于提升歌唱演员与观众的交流效果,具有重要的表演意义。
2.8 综合赏析
在金铁霖教授的声乐教学体系中,较为强调美学规范与表达,七字标准作为金教授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成果总结,以其完整性、系统性、严谨性等特点,构建了全新的声乐教学体系,为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提供全新方向。在声乐教学实践活动中,七字标准涵盖了民族声乐演唱及其学员应具备的基础性专业素养,为人们了解民族声乐学科、演唱人员学习、声乐教学活动等提供了专业性认知。为此,民族声乐的教学活动中,应为演唱学员营建专业的七字标准教学规范,发挥金教授教学思想的综合价值,提升民族声乐演唱的表达效果,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族的艺术性、与时俱进的时代感、表演的科学性等,全面开拓民生声乐的艺术发展,使其获得创新与传承。
3 结论
综上所述,七字标准的教学方针,作为金铁霖教授多年的教学总结成果,表达着其对民族声乐表演的无限追求,阐述着其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定位,彰显着其对民族声乐教学活动的精炼,极具科学的教学理念、民族的学习意义、系统性的学习重点,应获取声乐专业人士的一致认可。为此,针对七字标准的教学重点、金铁霖教授实际采取的训练方式,应采取深入学习方式,以期获取优质高效的民族声乐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邹爱舒.金铁霖声乐教学体系之“象”解读[J].歌唱艺术,2019(08):24-28.
[2] 雷莹.民族声乐教学中“七字标准”的培养与训练[J].当代音乐,2019(08):33-34.
[3] 杨芳.金铁霖及其民族声乐教学艺术[J].北方音乐,2018,38(0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