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2020-11-25杨颖龙晓凡

科教导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当代青年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教育

杨颖 龙晓凡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00后”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高校更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注重构建符合当代青年的话语体系,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有效构建青年学生喜爱话语体系,通过抓牢话语内容、抓好话语方式、抓住话语时机,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青年 话语体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12.04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it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With the "post-00s" becoming the main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should also innovate the path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discourse system in the line with contemporary youth. Furthermo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should also do well.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how to effectively construct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interest. Through grasping contents, modes and opportunities of discourse, the affin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ll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mporary youth; discourse system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而今,“00后”青年学生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立足时代特征和学生特点,构建起符合当代青年的话语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乐于接纳、广泛认同的关键之举。

1 构建符合青年学生话语体系的必要性

1.1 “00后”青年学生时代特点明显

“00后”青年学生因为其生活的时代物质条件富足,信息网络高速发展,具有鲜明的代际特征。《2019腾讯00后研究报告》显示,“00后”一代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思想多元,开放自信,充满爱国热情。“00后”生活在祖国逐渐繁荣富强的历史阶段,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教育下成长,他们认可主流价值观,热爱祖国并且关心国家发展,但其思想开放,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辨别能力较弱,主流思想容易被动摇。二是追求自我,爱好广泛,重视感性体验。“00后”兴趣爱好丰富,喜欢挑战尝试,关注亲身参与,生活日程安排紧凑,虽然素质教育已成为他们的标配,但学习任务依旧繁重。三是需求多样,自驱力强,注重个人奋斗。“00后”的视野与见闻更加广阔,成长的驱动多是自发需要,他们坚信奋斗是实现个人理想的重要因素,但过于强调个人主观感受,集体意识、大局观念较为缺乏。

1.2 传统话语不能满足思政教育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00”后显著的时代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时而进。新媒体时代,青年学生的阅读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话语的灌输型体系缺乏针对性和亲和力,已经很难满足学生需要,若还照本宣科说大理论、讲大道理,则会让学生感受到过于“官方”“枯燥”“有压力”,产生规避、抵触心理,不利于教育引导。只有用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践的话语来传递思想、表达教育内容,才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话语体系迫切需要进行“青年化”的自我变革。

1.3 新形势下青年话语体系竞争力亟待加强

当前,国内外形势风云多变,各种敌对势力加强了对高校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力度,同我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的斗争愈加激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高校只有加强工作主动性,创新方式方法,在构建符合青年学生的话语体系上下功夫,用“巧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才能让思政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才能把握住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才能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2 构建青年学生喜爱话语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1 固本培元,“俯下身”丰富话语内容

把握话语内容是构建好青年话语体系的根本,要善于“引”,把准思想教育的根本方向与价值核心;乐于“研”,掌握青年学生的外在特点与内在需求;敢于“访”,注重倾听学生反馈并及时调整,从而让话语内容真正入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筑牢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基。

(1)引导学生所感所悟,提升话语高度。思政教育的话语内容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通过日常学习、培训交流等方式深化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帮助其把准核心价值,主动将思政“主心骨”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挖掘社团组织中学生骨干力量,抓住组织培训、谈心谈话、活动开展总结等时机,融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方法论教育,培养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带动作用,领唱社会主义“主旋律”;重视思政课、业余党校、党团支部活动设计,探究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互为促进的工作模式,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主动提升话语高度,不断提升思政工作“主战场”效用。笔者所在学院学生业余党校初级班通过邀请思政教师、院系党委负责人、专业教师等开展理论课,将党性教育、思政教育与学生生活、所学专业相结合,深受学员喜爱;在优秀学生党员中选拔讨论课辅导员,充分发挥朋辈榜样引领作用;精心设计学员汇报表演,采取情景剧、红歌会、微党课、知识问答、采访调研等形式等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发其所思所感,实现自我成长。

(2)研究学生所需所盼,增强话语温度。话语体系的实效性依赖于青年学生对话语内容的接受和认同,有温度的话语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把握并解决学生所需所盼的教育引导更能赢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笔者工作实践中,通过问卷调研、举办“这就是我”主题班会、与心理咨询中心合作开展自我认知团体辅导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对学生性格、兴趣爱好、未来规划等进行摸底,基本掌握其思想行为特点;借助大数据分析,形成学生群体画像,从而洞察学生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度辅导;在日常沟通中注重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对学生思想动态和生活需要主动回应,切实解决学生当下困难,做到“青年有所呼,我们有所应”;及时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与综合素质评价等工作相互补充,逐渐形成学生个人发展档案,师生共同见证成长。

(3)倾听学生所思所想,把握话语精度。话语内容要想真正被学生接受、持续受到学生喜爱,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有的放矢的倾听青年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真实想法,并给予及时的回应和反馈,进而实现话语内容的动态变化、精准对接,形成思政教育工作闭环。笔者所在学院在学生活动后会通过“签到反馈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所参加活动的满意程度和意见建议;学生工作团队以专题研讨形式进行分析交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与内容,找准话语精度,推动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2.2 优化表达,“静下心”找到打开方式

青年学生话语风格具有时代感强、网络程度高、更新变化快等特点,学会掌握大学生话语风格,优化话语表达形式,找到合适的“打开方式”,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和吸引力的关键。

(1)将文本话语变为生活话语。一方面要加入线对线“青年圈”,关注学生“三微一端”等社交平台,了解青年人喜欢的综艺节目、偶像明星,关注的热点新闻,使用的新兴词汇,并积极进行“点赞、评论”等线上沟通互动,有效融入青年學生。另一方面要抓住面对面“交流圈”,在个人谈话、主题班会、年级集中活动等思政教育主要阵地中提前设计好话语脚本,学会用新词、说新话,学会用修辞、打比方,充分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元素变枯燥、无聊的文本话语为爱听、想听的生活话语,将师生所想所说融为一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性。

(2)把生硬道理转为鲜活故事。深刻的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感动和说服人,避免概念式说教,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整合各类资源讲好个人故事、家国故事、世界故事,引导学生透过故事,思考其背后蕴含的道理,增强话语说服力。可邀请思政专家、理论大家讲好贴近国家的故事,包括传统文化故事、红色经典故事、改革开放故事;[2]邀请行业专家、企业精英讲好贴近行业的故事,结合院校学科特点,讲述行业发展故事和个人奋斗故事;塑造朋辈榜样讲好贴近学生的故事,充分发挥同辈引领作用,以“冒热气”的身边故事启迪学生,激发其向榜样学习的精神自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性。

(3)由单向灌输转向双向对话。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营造互动氛围,通过情景式、体验式、翻转课堂等形式,以多样化的“打开方式”激发学生思辨热情,增强学生存在感和体验感,在话语体系的同频共振中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情理交融。[3]笔者曾探索开展青春互动小讲堂“材料荟”的品牌活动,“对话分享式讲座”采用“20分钟讲述+10分钟互动交流”形式提供给学生思辨表达平台,“动手探索式开放性实验”以专业趣味实验为依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了解专业;“实地寻访式企业走访”带领学生走出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亲身感受企业文化,三种活动形式均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互动体验,满意度超过9分(满分10分),是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的生动体现。

2.3 遵循规律,“沉下力”抓准关键时机

要想让青年学生喜爱的话语体系发挥更大作用,还要注重普遍教育与分类指导相结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抓准表达时机,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把握学生变化规律,提升掌控力。思想政治教育要抓住青年学生的共性需求,把握学生不同成长时期的普遍变化规律,全面开展教育活动。大一主要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借助“新生引航”工程,有计划开展学风、安全教育,指导班团建设,树立集体意识,帮助学生扣好入学第一粒扣子。大二主要进行专业认知教育,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接触专业学习,做好学业辅导,同时此阶段容易爆发人际矛盾、宿舍矛盾,可重点开展宿舍文化节、心理团辅等活动,稳定学生日常生活。大三主要进行实践探索教育,此阶段学生开始思考就业方向,可着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企业认知实习、各专业方向宣讲会等,加强学生就业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了解自身所长,逐步确定就业方向。大四主要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根据学生特点,注意岗位提供,开展简历指导、基层就业引导等活动,同时注意学生心理变化,及时梳理引导。

(2)注重特殊群体教育节点,加大攻坚力。心理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少数民族学生是学生工作的四类特殊群体,相对普通学生而言,更容易产生异常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关键节点更要抓住关键少数。笔者所在学院在春季心理问题高发期会组织开展户外拓展类活动,有效控制心理问题学生数量;在中秋节、藏历新年等传统节日开展少数民族座谈会,暖心关心学生生活状态,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明显增强;开学初或期末考试前夕,借助班主任、教师党员力量对学业困难学生开展思想引导与“一对一”帮扶,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显著提高;在开学、毕业、自然灾害等时间节点着重关注家庭困难学生,通过各类奖助贷政策切实帮助学生,引导其考虑基层就业或参军入伍,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逐渐缓解了学生家庭和生活压力。

(3)关注个体学生成长变化,凝聚向心力。每个学生思想水平和性格特征不尽相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与疑虑也有所差异。注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关注个体学生成长变化中的“微表现”,抓到“开锁”的时机是思政工作者的硬功夫。首先要善于借助多方力量,用“八卦”的心关注学生动态,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业、情感、生活、家庭、人际交往等大学常见情景中遇到的困难或是取得的成绩;其次要出现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刻,引导、鼓励、赞美、陪伴、转介……去争做学生能第一想起的人;最后,要将他们的共性特点不断凝练总结,挖掘朋辈辅导优势和潜能,树立榜样或是传递解决方案,促成学生自我教育的需求、渴望与有计划的思政教育相遇,起到正向长远的教育效果。假以时日,这些在成长过程中被“关照”的个体,就成了高校思政工作的代言人,凝聚起强大的群体力量。

3 总结

构建符合当代青年的话语體系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丰富话语内容、找到正确打开方式、抓准育人关键时机完善话语体系建设,让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高度、思想深度、情感温度,使其真正内化于青年之心、外化于青年之行,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01).

[2] 胡波.“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的路径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2):7-8.

[3] 刘丽萍.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0):47-49.

猜你喜欢

当代青年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教育
论网络环境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当代青年社会责任品格的培养研究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一带一路”与青年社会责任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