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西迁精神结合的问题与对策

2020-11-25陈雪

科教导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新时期高校

陈雪

摘 要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储备军,大学生的平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未来发展能力。因此,做好大学生教育工作,始终是我国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综合素质。新的社会环境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本文主要立足當前社会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西迁精神结合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西迁精神结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 思想政治 教育 西迁精神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12.042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direct reserve army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averag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determin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the country to a certain extent.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lway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in China.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which is related to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Under the new social environment,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lso faces mor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Based on the current soci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spirit of moving to the Wes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spirit of moving to the west, and puts forward personal views on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s.

Keywords the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education; the spirit of moving to the west

“西迁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1956年,我国尚处于建国初期,教育发展及其不平衡,国内大学分布距离,较多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特别是西部地区,教育发展落后。面对这样的情况,国务院作出重大部署,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至西安。这并不是一次容易的迁徙,由上海到西安,势必面临工作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重大改变。为更好的实现教育西迁,交通大学的领导及教授提前赶往西安,从初期考察,到校区建设,再到带领学生西迁,最后在西安发展教育,开展大学教育工作,这其中困难重重。时任校领导及教授在从简陋的教学环境中完成了教育迁徙探索,同时也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交通大学在迁校过程中及扎根西部办学近六十载岁月里,传承优良学风教风,发扬艰苦奋斗品格,践行弘扬着“延安精神”,铸就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核心内涵的、交大和陕西高等教育界独有的伟大精神——西迁精神。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不管是国家还是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提升,与过去相比,今天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师资力量都已经有了较大提升,而教育资源的分布,比过去也更加均衡。特别是西部,越来越多的大学在西部扎根,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发展西部,贡献西部。事实上,这同样离不开西迁精神的当代践行。在看到西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更加注意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需要与西迁精神相结合,让西迁精神引领和指导更多大学生,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仍然非常重要。

从今天高校的教育实践来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西迁精神的结合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西迁精神中的精髓在逐渐渗入,并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这也正是西迁精神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所取得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西迁精神的结合,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西迁精神的影响力,同时也不利于更好的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正确的认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西迁精神的结合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1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西迁精神结合的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庞杂的工作,既包括大学生政治理论教育,同时也肩负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的使命,同时,谁会环境的改变,国家政策的变化,同样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在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成了社会评价人才的重要考量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实践上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同样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避免的话题。因此,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发展切实结合,是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西迁精神是教育发展中形成的重要精神,体现着老一辈教育家、早期大学生刻苦拼搏,不畏环境艰苦,甘于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同样十分宝贵,这正是因为如此,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西迁精神的结合,才更有必要性。上面我们也已经提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西迁精神的结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西迁精神的结合,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结合实践,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西迁精神的理解表面化,导致教育与精神的结合不够深入。我们都知道,西迁精神是交通大学向西迁移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具有深刻的内涵,它不是表面化的一些理论的堆积,相反,西迁精神具有历史、时代以及环境的印迹,同时,西遷精神更具有一种深刻的理论内涵。将西迁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就应该深入挖掘西迁精神的内在含义,找到西迁精神的精髓,并且将西迁精神的精髓引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西迁精神的价值,让西迁精神更多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高校中,很多教师对西迁精神的理解过于表面,只是肤浅的理解西迁精神,而没有对西迁精神进行深入挖掘,这就导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西迁精神的结合不够深入,更多时候都是形式上的结合。教师不能真正理解西迁精神的精髓,自然就很难将西迁精神的核心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最终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西迁精神的结合,只是形式上的结合,西迁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升,并未发挥作用。所以说,对西迁精神的理解表面化,导致教育与精神的结合不够深入,这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西迁精神结合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2)对西迁精神的理解理论化,导致教育与精神的结合缺乏实践价值。将西迁精神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在当代大学生中发展和弘扬西迁精神,同时利用西迁精神引导当代大学生,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进而为社会发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所以说,西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指导大学生的实践生活,只有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用西迁精神引导大学生的实践生活,西迁精神的价值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当前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多教师对西迁精神有深入研究,在具体的理论层面,能够对西迁精神有较高层次的解读,比如很多教师能够围绕西迁精神进行课题研究,这对弘扬和发展西迁精神自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在实践层面,较多的理论研究导致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工作,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西迁精神的理论教学,但忽视了教育学生用西迁精神指导生活实践的能力,这就导致西迁精神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能够从理论上理解西迁精神,但也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中的应用和指导很少,这同样不利于西迁精神对大学生作用的发挥。所以说,对西迁精神的理解理论化,导致教育与精神的结合缺乏实践价值,这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西迁精神结合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3)对西迁精神的理解固定化,导致教育与精神的结合缺乏创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时代赋予了西迁精神更为丰富的内涵。对于西迁精神的理解,也应该打破传统的理解局限,西迁精神不只是在教育领域,更不只是不畏艰苦和敢于奉献,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西迁精神应该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精神,在过去,在交大由上海向西迁徙的过程中,西迁精神是开拓进取,是迎难而上,甘于奉献,而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除了这些精神外,西迁精神应当融入更多现代社会元素,应该结合现代社会环境,找到适合时代发展的内涵。但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对西迁精神理解固化的问题,教师将西迁精神的内涵划定了固定的范围,这就导致教育实践中,对西迁精神与教育的结合过于僵化,缺乏创新,这与当代大学生的环境脱节,更无法体现出西迁精神的与时俱进。所以说,对西迁精神的理解固定化,导致教育与精神的结合缺乏创新,这也是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西迁精神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2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西迁精神结合的问题的解决

针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西迁精神结合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深入理解西迁精神,并将西迁精神的精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西迁精神的理解时,能够从表面化的精神中找到更深入、更全面的精髓,能够跳出表面的内容,去了解真正的西迁精神。特别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带动学生一起去探索和了解西迁精神中未被挖掘出的精神内涵,用西迁精神的精髓影响学生;其次,从理论走向实际,切实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西迁精神指导学生的实践生活。在深入了解西迁精神的理论内涵的基础上,要将西迁精神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多想西迁精神,多用西迁精神,特别是在工作中,能够将西迁精神作为个人工作的原则和指引,切实发挥西迁精神的作用,提高个人思想政治水平;最后,就是要对西迁精神活学活用,创新西迁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一方面,要打破对西迁精神理解的固化思维,立足时代,认识具有时代特色的西迁精神。另一方面,要在具体的西迁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过程中,尝试不同的结合途径,除了一般的教育指引外,要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多个方面引入西迁精神。

基金项目: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西迁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程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Y20B09)

参考文献

[1] 魏天刚.“西迁精神”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初探[J].中国民族博览,2020(01).

[2] 王天平.将西迁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07).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新时期高校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