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机制研究

2020-11-25王蕾

科教导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导师高校

王蕾

摘 要 与学术硕士相比,专业硕士培养更偏重实践应用,注重在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操作运用能力。本文通过对广西高校专业硕士培养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普遍存在导师队伍结构比例不平衡、导师队伍指导内涵不够、导师职责履行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专业硕士培养质量普遍不高。在专业硕士导师队伍建设中,广西高校应通过完善导师队伍结构、建立严格导师遴选制度、鼓励校内外导师形成优势互补,夯实导师队伍建设机制。

关键词 高校 专业硕士研究生 导师 建设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12.041

Abstract Compared with academic master, professional master's training pays more attention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based on theory.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utors and supervisors in Guangxi is not balanced, which leads to the problem that the proportion of professional tutors and master's supervisors is not high enough.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master tutor team, Guangxi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mprove the tutor team structure, establish a strict tutor selection system, encourage internal and external tutors to form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nd consolidate the tutor team construction mechanism.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fessional master; tutor; construction mechanism

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指导性定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各高校要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机制,加快发展专业学位体系,满足各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生层次培养的必然趋势。[1]

1 广西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现状分析

1.1 导师队伍结构分析

合理的导师队伍结构在导师队伍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导师队伍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合力,将从根本上奠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基石,达到提升培养质量的目标。

1.1.1 广西高校导师队伍的构成情况

2010年国务院学位专业委员会印发了《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该方案强调:“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上要秉承创新型的思维,导师队伍结构应由之前的单一导师制向校内外导师相结合转化。”2013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中进一步指出:“专业硕士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队伍的主要途径。[2]大力推广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重视发挥校外导师的作用,研究并制定导师组制已经成为当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标准。”根据本文调查问卷显示,单一导师制仍是当前专业硕士培养的主要模式,实行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模式的比例仍占少数。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模式在广西高校仍未得到广泛实施。

1.1.2 专业硕士师资配比情况

师资配比是衡量专业硕士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准之一,合理的师资比有利于导师将更多精力关注于研究生培养上,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本文调查问卷显示,广西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普遍偏高,大部分导师每届指导研究生数量在3名以上。[3]由此可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数量存在偏多现象,这势必影响到培养质量优化趋势。

1.2 导师队伍综合素质分析

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培养目标上以创新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因此导师队伍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势必影响到创新型实践应用人才培养的建设机制。

1.2.1 导师的指导经验

从人力资源层面上看,指导经验是衡量导师能力的重要因素,导师指导时间越长,他们对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越强。根据本文调查显示,指导经验在6年以上的专硕导师比例偏低,大部分导师指导经验在3至5年之间。广西高校大部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普遍存在指导经验不足的现象,应提高对相关导师指导培训力度以保障导师队伍的优质指导水平。

1.2.2 导师的实践经验

相对于学术性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应更加注重实践性操作,导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提高其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就业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掌握主动权。根据本文调查显示,校内导师普遍存在理论教学经验较为丰富、专业实践经验尚显不足的现象,很多导师在课程实践教学中,很难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实践指导。因此,发挥校外导师实践指导优势十分必要,高校应重视与校外实践单位合作,以学科点为纽带,充分发挥校外导师职业优势以牢固研究生实践操作技能基础。

1.3 导师队伍职责履行分析

除了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外,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应精心设置教学安排,通过多种渠道拓展研究生培养方式。导师应在有限的培养时间内充分发挥导师职责,将更多精力用于专项能力提升上。

1.3.1 导师指导内容

指导内容是导师专业化的重要体现,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导师对学生科研的关注方向和程度。结合对广西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内容调查结果,导师大都偏重学生的论文写作,其次为专业实践能力,而对学生职业规划关注度不高。[4]许多导师认为只要学生将论文写作和专业实践做好就已经达到了培养目标,而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就业的规划和指导。

1.3.2 导师指导形式

从培养形式看,很多导师也在尝试一些新型的方式,诸如视频指导、邮件指导等,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指导的途径,但根据调查问卷中反映出的研究生接受程度和指导的效果数据来看,面授指导效果仍然是最重要的方式。

2 广西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1)导师队伍结构比例不平衡。从广西高校专业研究生导师队伍结构看,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队伍配比不均衡成为当前的突出问题。大部分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在3人以上,导师在培养学生方面精力不够。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实施率仍然后很大的改进空间,大部分高校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只是偶尔参加学生的实践指导、项目研究。专业硕士导师队伍结构不均衡导致在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过程中很难做到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进行培养。

(2)导师队伍指导内涵不够。在广西高校中,很多专业硕士导师存在指导经验不足的现象,在教学中无法展示其较强的理论功底,很难做到学术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指导,同时在帮助研究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无法从其职业背景的角度去提升研究生解决问题的手段。因此,在制定导师遴选标准时,各高校应从在学术、科研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考核。此外,遴选条件应向在校内有兼职的校外实践型导师倾斜。

(3)导师队伍职责履行不到位。校内教师应全面关心和指导研究生的理论学习和思想动态,校外导师应帮助研究生研究制定具体的实践计划和目标,提高其对科研和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广西高校普遍存在专业硕士导师对学生专业实践指导比重较小的情况,导师更关注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质量,但是无法帮助学生提升校外实践水平,没有处理好对研究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指导之间的关系。今后,导师在履行职责方面,应该以指导专业实践为主,同时兼顾指导课程学习、职业规划以及论文写作等,从而增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优势。

3 广西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策略

3.1 完善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结构

导师数量不足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要完善导师队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一是,增加导师人数,以校内导师作为主要负责人,帮助研究生在校完成高质量的学习和科研。二是,落实校外导师的配备,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校外导师参与学生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设置和论文等多个方面的指導工作,校外导师负责对研究生具体实践规划、课程规划和指导。[5]注重吸收多领域、多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共同承担培养工作。三是,严格控制师生比,每位导师指导学生人数固定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四是,提高导师队伍的综合指导能力,通过与校外实践单位或者其他高校建立实训基地,为校内外导师提供实践合作平台,提高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能力。此外,定期召开校内外导师见面会,加强与学科点经验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

3.2 严格遴选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制度

广西高校在制定导师的遴选条件时,须综合考量导师指导能力,除了注重校内导师学术科研水平外,对于在校内兼职的实务型导师应该破格选拔。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保证遴选质量的同时,改变单一的导师遴选标准,优化导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制定严格的导师遴选计划,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灵活合理安排校内外导师配比,保证导师队伍建设机制的合理性。[6]二是,制定导师评价机制,规范教学秩序,对教学用书、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进行备案,规范教学课程过程管理。同时加强研究生对导师教学和科研质量的评估,组织各学科点自查和互查。此外,可以设立研究生评价导师合格线,若连续两年研究生对导师评估结果不合格,则取消其导师指导资格。三是,高校应建立起对导师的长效考核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其指导研究生的科研水平、理论能力、论文完成度等情况,检测导师指导研究生质量。[7]对于高标准完成培养任务的导师在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上应给予适当倾斜,提高其指导积极性,形成良性指导氛围。

3.3 鼓励导师队伍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实践培养是专业硕士培养的重中之重,广西各高校应充分发挥导师专长优势,形成优质指导合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采用轮岗制,鼓励部分校内导师到校外实训基地任职,在制定专业硕士校外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时,在遵循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意见的前提下,充分征求校外导师的指导意见。二是,鼓励校内导师利用寒暑假或者周末到企业、社区、用人单位等一线了解社会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岗位要求情况,进而建立多元化培养策略。[8]三是,为校外专业提供申请专业课题项目渠道,鼓励校外导师参与校内相关学科共建,在提高校外导师理论水平的同时,充分利用其实践优势,实现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整合性优质指导。

4 结语

综上所述,专业型硕士是当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新增的培养特定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形式。广西高校应充分认识到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在建设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进行建设机制改革。今后,各高校应结合学校自身特点,重视校内外导师配比,提高双导师制在教学中的比重,完善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结构。同时建立健全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创新综合评估机制。此外,为校内外导师创造多渠道互动,鼓励导师队伍优势互补,以期达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韩家新,王潇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8,034(001):89-90.

[2] 顾洁,荆磊.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建设困境与对策[J].药学教育,2019,17(5):1-3.

[3] 张国群,鲁萍.技术实践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模式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35(10):20-21.

[4] 薛茹,高蒙.协同创新视野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及管理机制初探[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4):21-22.

[5] 谢莹.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元型”导师队伍建设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8,18(21):33-34.

[6] 王武习.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6(10):39-40.

[7] 兰昆,张珂,同晓,等.高校发展战略视域下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管理研究[J].时代教育,2018,000(007):125-125.

[8] 赵红专,周旦,李文勇.西部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现状和建设方法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01):71-73.

猜你喜欢

导师高校
“十三五”回顾系列—首都研究生导师队伍发展
导师权问题不要简单做“加减法”对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