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疫情对人群的心理影响及心理危机干预

2020-11-25孔余平

西部论丛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理影响心理危机干预

摘 要:2019年12月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对人类造成了经济、心身健康等多方面的巨大的影响,本文回顾了2003年以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于心理危机及心理干预的部分研究,探讨了突发疫情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影响,并针对疫情的不同时期阐述了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

关键词:突发疫情;心理影响;心理危机干预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频繁、网络传播迅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对人类的心理、生理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如2019年12月开始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截止至2020年3月25日全球已累计确诊超42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发展成威胁全世界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适度的心理应激可提高个体的警觉水平,但超过个体承受能力的心理应激则会带来心理创伤。本文针对突发疫情对人群的心理影响,阐述对相关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考。

一、突发疫情对人群的心理影响

疫情爆发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非典”、COVID-19等,它是突发的、意外的、不确定的,并是群体性的,对社会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与大范围的群众相关,会使大范围群众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所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1] 中将受影响人群划分为4个等级:

(1)第一级人群:包括确诊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等。这些人群是最先直面疫情的人群,也是受到最强烈心理冲击的人群。患者在患病初期会出现茫然、焦虑、懊恼、急躁、抑郁、绝望等情绪,之后有些会出现一些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但一部分人会长期陷于抑郁状态,出现焦虑紧张、回避否认、指责猜疑、逃避治疗等恶化情况,如杨莘等[2]对84例SARS住院病人进行调查显示SARS病人存在的行为异常问题主要表现为悲伤的表情及声音、流泪、抱怨,持续地要求帮助或引人注意,坐立不安,重复地做一些动作,不配合等。而一线工作者最常见的反应是感孤独,焦虑抑郁,担心害怕自己及亲友被感染,因亲人为自己担心而感难过自责,遇到被他人抱怨时,会感到自己委屈、痛苦和无助,高压工作下过度疲惫和紧张[3-4]。

(2)第二级人群:包括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在疫情流行期间,对于被隔离的人员 ,他们一方面可能会有侥幸心理 ,认为自己不可能染病,而有些人会出现恐慌情绪,整天焦虑不安,担忧自己患病,轻信传言,甚至出现猜疑,也会出现抱怨他人,担心亲人的安危;而抑郁、焦虑、敌对、恐怖是常见的负性情绪[5]。

(3)第三级人群:是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家属、同事、朋友,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如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这些人群既要担忧在一线工作或者被隔离、染病的亲朋好友,又要担忧自身是否染病;会出现悲痛、担忧、焦虑、恐慌等负性情绪反应。

(4)第四级人群:包括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群、易感人群、普通公众。疫情期间许多普通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理感受异常,如焦虑紧张、恐惧害怕、缺乏安全感、悲观等心理状况[6-8];随着事态的发展,会出现敏感警惕,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对自己、对社会都缺乏信心,甚至出现疑病、反复洗手、过量使用消毒剂等。

二、突发疫情的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考

根据2003年肆虐于我国的SARA疫情时的心理危机干预经验,针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所带来的群众的心理应激反应,对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是有必要的,针对不同时期的干预重点,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干预工作。

第一个时期:疫情发生初期。

此时期疫情尚未扩散,受疫情影响的人群范围较小,主要包括感染患者、一线工作人员、密切接触者及家属等。当前的心理干预的重点则是加强疫情宣教及安慰;评估患者、一线工作者及隔离人员心理状态。当前涉及范围较小,故可通过电话咨询、宣传手册等小范围的宣传方式进行疫情的相关知识的宣传,同时进一步评估相关人群的心理状态,通过肢体语音、口头语音、集体心理干预等方式安抚相关人群的情绪,必要时由精神科医生介入,进行心理咨询、现场危机干预等[9]。通过上述心理干预方式,安抚感染患者、一线工作人员、密切接触者及家属等的情绪,正确引导相关人员建立积极的处事心态,保证相关人员的心理健康。

第二个时期 :疫情爆发时。

此时期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时期,受疫情影响范围较广,第一、二、三、四级人群均受影響。此时期的心理干预重点是加强人群的心理评估及干预;安抚群众的情绪,防止大规模社会性恐慌的出现。通过2003年的SARS疫情,我国针对心理危机干预有丰富的经验及方式,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媒体讲座、专家采访、宣传手册等方式来加强对疫情的严重程度、预防措施、相关知识等的宣传,从而使群众通过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及了解,提升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效安抚群众的情绪,防止社会性恐慌的发生;还可通过心理热线电话、集体心理干预、媒体讲座、动态调查公众心理等方式进一步给需要心理干预帮助的群众提供有效途径,早一步获知群众的心理状态,并根据情况进行心理安慰或者精神科医生介入进行专科的治疗[10-11]。如对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组织各种活动、传授自我调节技术、积极的疾病治疗及隔离等,对普通群众提供实时动态疫情情况通报及相关研究进展和预防措施宣传、辟谣虚假信息等,对一线工作者提供岗位优先晋升、加倍工资、轮岗以保证充足休息等,来舒缓人群的压力,调整人群的心理状态,从而有助于疫情的治疗及控制。

第三个时期 :疫情控制后。

目前国内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逐渐得到控制,随之而来的是大批量人群复工导致大量人口流动,患者康复出院及隔离者解除隔离重新进入社会正常生活,从而再次加剧社会恐慌。此时期的心理干预重点是继续加强疫情的宣传;对有残留心理疾病者的心理干预治疗。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社会逐步恢复到正常轨道,但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心理阴影仍未散去,随着人口的大量流动,周围人是否会携带病毒、自己出门是否会被传染等等这一类的担忧、恐慌重新开始加剧,故而对疫情的现状、正确出门防护措施等相关疫情宣传仍需继续,以安抚群众的情绪。而康复患者则易残留躯体化、抑郁、焦虑、强迫症状,易导致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反应性精神障碍,需继续进行门诊随访、门诊心理咨询与治疗、集体心理教育等[12-13],通过心理疏导、心理支持治疗、认知矫正、放松训练、甚至药物治疗等,以稳定情绪,促进心理健康重建。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逐渐得到有效控制,我国在面对疫情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心理干预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但群众的災后心理康复仍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仍需要家庭、社区、医院、社会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面对疫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EB/OL].2020.1.26.

[2] 杨莘等 .SARS住院病人异常行为行为的调查及与初步分析[J].护理研究.2004.5,18(5A):838-839.

[3] 蒲佳,李桂蓉等. 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20:537-540.

[4] 齐晶晶,刘腊梅,李文婷等. 临床护士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J] . 全科护理,2020 , 18 ( 6 ).

[5] 谢晓敏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发热病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宁夏医学杂志.2003.10,25(10):585-587.

[6] 肖佳庆等. SARS期间哈尔滨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3):20-23.

[7] 赵章留等.“非典”时期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J].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12(1):44-45,60.

[8] 李爱梅等. 非典流行期间居民的心理及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04.6,20(6):650.

[9] 王择青,祝卓宏,朱鸿武等.SARS患者临床心理干预模式及疗效评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9):587-590.

[10] 马颖、胡志. “非典”危机对建立社会-心理干预系统的启示[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5,26(5):48-49.

[11] 杨小柳等. 从抗SARS心理危机干预看综合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干预方案[J]中国新医药.2004,3(2):10-12.

[12] 高宏生,李增德等.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康复者心理健康状况重复横断面调查分析[J]武警医学.2005,(10):734-736.

[13] 王仁鸿. 做好SARS患者康复出院后的心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3,9(11):832-833.

作者简介:孔余平(1990-12-),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本科,住院医师,浙江萧山医院,研究方向:从事抑郁症、焦虑症等的临床诊疗。

猜你喜欢

心理影响心理危机干预
浅谈焦虑对高考体育加试考生的心理影响及状态调节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高校辅导员针对需要危机干预学生的帮助技巧
家庭临终关怀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影响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培养研究
人文关怀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探索
试论我国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