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2020-11-25戴武
戴武
摘 要: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正视实体经济持续进入下行通道以及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的现实问题,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在夹缝中探索有效的风险危机处理对策,从而帮助银行闯过难关。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实践,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关键词:金融危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各种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下寻求更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多年的实践证实,商业银行必须重视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提高防范能力,才能帮助银行更好地应对各种金融危机,促进商业银行也稳定持续地发展。
1.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1.1信贷文化建设没能与时俱进。现代化的银行企业文化中信贷风险文化就是重要的组成内容,鉴于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文化构成因素与内容均较为简单,存在不少问题,如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机制不健全等,这些因素必然影响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管理的效率,影响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
1.2社会整体的信用环境不佳。长久以来,我国国民缺乏信用意识,常见很多欠款不还的情况,再加上企业保险制度的不完善,破产救济制度不健全,银行的保债阻力非常大,此外我国信用环境系统工程建设比较滞后,商业银行很难克服与企业信息不对称方面的困难与障碍,因此遭受企业风险困扰时间长,问题大,这直接导致很多死款现象的发生。
1.3缺乏健全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健全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主要包括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审批环节问题较多,防控风险效果不好以及人力资源配置、信贷风险管理需求不对称等内容。比如一些商业银行尽管实施专职信贷审批人制度,但却仅仅停留在对客户信贷资料的常规审查阶段,关乎隐私内容的信息无法进行深度评估和分析。还有就是人力资源配置上对贷前贷后管理人员配置存在问题,导致工作衔接不畅,出现严重的重贷轻管的现象,极大制约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效率及持续发展。
1.4信贷风险管理量化水平偏低。目前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已应用内部评级方法,但依旧有量化管理不足以及定量风险分析不够的问题,银行本身还未能达到应用内部评级法进行管理的技术性目标,再加上受到内部评级系统硬件建设滞后的制约,技术应用无法得到支撑,不具备过硬的实力,于是无法为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保障。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上的现存问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大致可将原因归结于以下五点:(1)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企业经营的信贷活动对自身经营情况与资金情况有全面了解,但这些信息商业银行无法确保都能掌握,只能根据市场类似企业风险平均程度进行评估,分拨贷款,很容易出现低风险项目贷款成本高的问题,于是平均贷款风险也就提高,在银行与企业签订合同后,还会持续受到事后监督成本的影响,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信贷资产受到损失;(2)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在商业银行中内部的审核部门、信贷管理部门、资金管理部门均无法单一承担权威管理和抵抗风险的职能,这受限于内控制度的完善;(3)信贷评估机制不健全,主要包括对客户过去经营情况等评估,如应用定性结合定量的信用评级手段,但这样的手段依旧存在不少弊端,评级方法简单化,无法全面揭示风险问题。再如商业贷款具有非公开性的性质,这也影响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容易出现不同等级违约的问题,还有就是评估对象多处于被动变化的情况,于是对应的信用评估就有严重的滞后性;(4)信用风险分析缺乏有效的现代科学量化测量工具,很多商业银行还不具备详尽完整信息数据库的条件,也没有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直接影响信贷风险的管理效率;(5)信贷操作不规范,比如贷前没有充分调查分析,尤其在企业项目和发展前景方面,缺乏深入调查分析,仅仅从财务报表中很难发现问题,容易为后续信贷风险的存在留下隐患。
3.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3.1创建完整的信贷风险文化。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文化的构建并不谨慎,主要因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不肯定,因此在调整中要以保障银行资产安全作为前提,兼顾到资产的流动性和产生的效益,同时还要注重对风险规律的研究,深度分析规律背后的相关因素,做到未雨绸缪,才能做好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要转变长期以来过于依赖经验、跟随同行的行事方式,对信贷客户的评审要积极从各行各业上进行把关,理清客户风险与产品风险之间的关系,绝不能以产品对授信风险控制作用作为唯一参考标准而忽略客户风险的管理工作。可以适当提高准入的相关标准,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必须做好严格审核工作,控制收缩授信额度,多给科学管理、前景良好的企业更多的支持。
3.2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运营通常为前台业务经营部门信贷风险防范和后台业务复核结合,而实际上内部审计则应发挥第三道防线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控制银行信贷风险。内部审计应该成为事后管理的主要环节,发挥独立性检查的功能,结合实际情况评估上两个环节的优劣,再次进行监督,确保其履行职责,更好地控制信贷风险。
3.3创建并完善信贷风险内控制度。首先要在管理层中组织直接推动内控工作的相关机制,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增强商业银行整个团队的管理意识,共同推进内控机制建立与完善。其次要强化信贷部门职责的履行,使其相互合作,提高整体内控效率。最后是做好各部门内控工作监督、检查与评价的工作,重视反馈内容,将其作为完善内控制度的参考,确保内控体系可以长期处于有效运行的状态,以控制风险。
3.4强化对企业基本情况的审查效果。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银行要整合企业经营能力、財务管理能力、流动风险等诸多因素,重视企业与联动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严格审查资金链发生的变化以及所提供的第一还款源具备的可靠性,因此可从以下几点强化审查的效果:(1)创建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和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价模型,针对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引发的贷款问题加以重视,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明确风险级别,进一步确定贷款方式与定价内容,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减少损失,降低风险;(2)努力开发与国情和财务制度相符的企业违约分析模型和破产预测模型,创建完善的数据资料库,便于更了解贷款企业的详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3)应用资产组合管理方法达到分散风险和降低风险的目的,积极学习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风险管控[4]。
结束语
面对各种国内外的金融危机,我国的商业银行需对信贷风险管理产生重视,充分收集整合相关数据,分析不确定风险因素,监督变化因素的动态情况,确保找到流动、效益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点,才能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上的高效管理,促进银行更稳定持久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静.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以H银行为例[D].湖南农业大学,2018
[2] 张伟.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时代金融,2020,2(1)
[3] 张娜.对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几点探讨[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2(10)
[4] 王彬.信息不对称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