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运动的宣传报道研究
2020-11-25赵青
摘要:雷锋,自1963年被树立为典型后,“学雷锋”运动在全国各地兴起,宣传形式各式各样,其中以《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尤为突出。本文以1963-1966年《人民日报》上对雷锋的宣传报道为例,从报道话语的视角入手,对“学雷锋”运动宣传报道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学雷锋”运动宣传报道的主要影响,为“学雷锋”运动的宣传报道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解读,为新时代“学雷锋”运动开展的宣传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学雷锋”;宣传;报道
《人民日报》作为我国最具权威性的党报,是我国整个政治系统中特殊而重要的一环,同时作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其权威性和消息的可靠性首屈一指,是中国主流媒体的代表,在各时期动员活动中一直起著举足轻重、联通上下的作用。同时,上世纪 60 年代初期,“学雷锋”活动在神州大地兴起。雷锋牺牲以后,特别是毛主席的题词被发表后,“学雷锋”活动被推向了高潮。在这场学习雷锋的运动中,《人民日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人民日报》是雷锋宣传的主要阵地。在《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全文检索系统中搜索标题中含有“雷锋”字样的文章可以发现,截止到2019年6月2日,共有8192篇不同体裁的有关于雷锋的报道。本文截取1963年到1966年这个时间段,在这四年里有涉及到雷锋的报道一共有989篇(1963年有261篇;1964年有262篇;1965年有184篇;1966年有282篇)。
一、“学雷锋”宣传报道的主要内容
(一)雷锋精神。从1963年开始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这四年中只有 1963年系统做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报道。从几篇文章总结的关键词可以看到这一阶段宣传的雷锋精神主要是: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即热爱无产阶级、热爱党、热爱革命领袖。如:1963年5月5日(五四青年节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大篇幅引用了《中国青年报》的社论《论雷锋》,这实际上是第一篇关于雷锋的社论,文中说:“我们向雷锋学习……就要像雷锋那样无限热爱党,无限信赖党,坚决跟着党走,为了党,不怕进刀山入火海,为了党,哪怕粉身碎骨永不变心”。文章最后号召青年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在这一篇四千余字“论雷锋”的文章中,“毛主席”和“毛泽东”的字眼共出现44次,和这两个字眼连用的形容词通常是“伟大的”,偶尔是“英明的”,连用的名词是“思想”,连用的动词是“指导”、“论述”、“教导”、“指出”。“党”的字眼共出现25次。占比重第二大的雷锋精神意涵是“爱憎分明”的‘憎,具体解释是憎恨敌人,即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帝国主义以及旧社会;在1965年2月20日第6版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谈电影<雷锋>艺术处理》的报道中了解到《雷锋》这部电影从雷锋向儿童讲故事的方式,从教育少年儿童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表现的。他控诉过去是以毛主席领导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控诉敌人。
除去和阶级有关的两个意涵,占有一定比重还有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主要表现在“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上。《雷锋日记》中写到“我要做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这一时期的宣传倡导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面前应当主动选择退位,并且强调和倡导这种放弃的主动、螺丝钉精神。雷锋在日记中写道:“螺丝钉虽小,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由此产生了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它表现的内涵是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无论在多么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
(二)雷锋事迹。在“学雷锋”运动的报道研究中,雷锋事迹一直是运动报道中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雷锋个人生前所做的事情。如:在《人民日报》1963年2月7日第2版《伟大的普通一兵》中介绍了雷锋同志生平事迹的通讯和雷锋同志的日记摘抄,例如他自觉地响应党的每一个号召。在农业合作化高朝中,他从中学课堂走到农业生产战残;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他从湘江到达鞍钢;在保卫祖国的斗争中,他成为优秀的人民战士。不论在个岗位上,他都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在团山湖农场开拖拉机,他是优秀的拖拉机手、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在鞍钢开推土机,他先后三次被评为厂的先进生产者,十八次被评为标兵,五次被评为红旗手,出席了鞍山市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部队,他多次立功,被评为“五好”战士、节约标兵,得到“模范共青团员”称号,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他不但全心全意做好份内的工作,而且千方百计多做一些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同志的事情。在社会工作中,他是部队驻地附近小学校里少年先锋队的辅导员;即使坐在火车上,他那颗为人民服务的火热的心也不能平静下来,他热情地挂上“列车代表"的袖章,帮妇女抱孩子,给老人找座位。
通过1963---1966年在《人民日报》上雷锋事迹的报道,主要来自于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战友回忆、生平事迹的通讯以及《雷锋日记》中的相关记载,内容也主要以雷锋生平事迹介绍为主,让普通群众们对雷锋有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掀起“学雷锋”运动的热潮。
(三)雷锋形象。在1963-1966年《人民日报》有关“学雷锋”运动的宣传报道中,对于雷锋形象的报道主要描述为“毛主席的好战士”,具体表现为忠于毛主席、忠于革命事业、立场坚定、爱憎分明、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等。这些关键词是这一时期宣传的代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个方面:一是“毛主席的好战士”,立场坚定,强调了对毛主席的热爱和绝对服从。这一点在这四年《人民日报》有关“学雷锋”运动的大部分宣传中都有过报道。如:1963年2月7日第2版《伟大的普通一兵》中“雷锋在日记中写道‘能使人民群众更加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解放军,这就是我感到最幸福的。‘毛主席对我来说好比粮食和武器,好比汽车上的方向盘。干革命不学毛主席著作不行。‘毛主席著作学的越多学的越深,思想越开朗,胸怀越广阔,立场越坚定,理想越远大。”雷锋之所以被称为“毛主席的好战士”,最重要的一点是反复阅读并学习《毛泽东选集》,时刻听从毛主席的指示,将毛泽东思想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对毛泽东的崇拜表现的淋漓尽致;二是强调艰苦朴素,克己奉公,助人为乐。如在1963年3月2日第6版《问题不在一套衣服》中提到在部队本来发两套军衣、两双胶鞋,但雷锋只领一套军衣、一双胶鞋,把以前用过的修补好了继续使用,永远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本色。
因此,在他的一生中始终把革命利益集体利益放在最高处,真正做到了“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人,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奋斗的人,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二、“学雷锋”运动宣传报道的主要影响
(一)提高了青年的阶级觉悟。通过雷锋事迹开展“向雷锋学习”的宣传教育活动,有利地提高了人们的阶级觉悟。沈阳市第二十五中学学生谢文政是在新社会长大的,不知道旧社会是什么样子。当他听到雷锋给地主放猪时偎着母猪肚皮取暖,而自己今天住的是温暖的房屋时很感动,他激动地说:“雷锋苦大仇深,革命意志坚決。我们这些没有经过风吹雨打的人,一定认真地学习雷锋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坚決做革命的接班人!”营口东北乐器厂的民兵,在学习雷锋对敌狠的阶級立场后,加强了阶级斗争的观念。
很多青年认识到,要坚定自己的阶级立场,必须像雷锋那样,坚决听党和毛主席的话,学习毛主席的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许多青年因此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如抚顺某厂有十四个小组、五百二十一名青年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沈阳铸造厂以市劳动模范张成哲为首的十六名巧干突击队员,学习雷锋敢于挑重担子的精神,向领导要求最艰巨的任务。当他们知道第二车间生产有困难时,主动去帮忙。许多青年以雷锋为榜样,向雷锋学习,提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的革命觉悟。
(二)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生产方面,有利于提高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培养工人们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在1964年2月2日第5版《积极开展革命歌咏活动》的报道中表明工人当一唱起革命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就想到如何大鼓革命干劲。有的工人说,在生产中一遇到困难,就想起《永远站在社会主义建设最前线》里唱的“迎着困难走,踏碎万重关;工人阶级铁打的汉,狂风暴雨无阳拦”,从而加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文化方面,在“学雷锋”运动的宣传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放映幻灯、演唱革命歌曲、观看曲艺演出等,使得人民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意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高尚情操。在1963年12月1日第2版《红宿舍》报道中唐山机车车辆工厂客车车间的工人宿舍,是全厂有名的“红宿舍”。这个“红宿舍”,不光是青年工人休息、睡觉的地方,也是他們的课堂、俱乐部。青年们在这里看书读报,讲革命故事,研究技术,开展多种文化娱乐活动。这些活动,给青年们创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住在这里的的70多名青年有25名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五好”团员。
生活作风方面,许多青年学习雷锋关心集体关心别人的高尚品德。安东市丝绸一厂的一、二车间过道门帘破了,厂房很冷。学习雷锋事迹之后,门帘忽然不见了,第二天一早,一个补得整整齐齐的门帘挂在门上,至今还不知是谁修补好的。抚顺石油一厂青年工人任宝贵,一天夜里听见隔壁有妇女呻吟,起初他不想管,后来想,雷锋处处帮助别人,怎能不管呢 于是他跑了半夜,把这个妇女送进了医院。 有些青少年学习了雷锋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改变了过去比吃穿、乱花钱的毛病。
参考文献:
[1] 王丽君.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研究----以1963年至2012年《人民日报》“学雷锋”报道为例[J].今传媒,2014(03).
[2] 张立云,叶家林.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谈电影《雷锋》艺术处理[N].人民日报,1965-02-20(006).
[3] 靳赫.党报学雷锋报道的嬗变---以《人民日报》为例[D].兰州大学,2012.
[4] 孙万莲.“官方”与“民间”话语中的雷锋形象---以《人民日报》互联网相关报道为例[D].复旦大学,2014.
[5] 伟大的普通一兵[N].人民日报.1963-02-07(002).
[6] 似茵.问题不在一套衣服[N].人民日报,1963-03-02(006).
[7] 韩万金.学习毛泽东思想 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N].人民日报,1965-02-27(005).
[8] 爱憎分明立场坚定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像雷锋那样忠于革命事业 辽宁广大青年热烈学习雷锋事迹收到深刻教育[N].人民日报.1963-02-07(001).
[9] 积极开展革命歌咏活动[N].人民日报,1964-02-02(005).
[10] 冯学行.红宿舍[N].人民日报,1963-12-01(001).
基金项目:2019年度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人民日报》对新典型的塑造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以20世纪60年代‘学雷锋运动报道为中心”(编号:2019kycx077)。
作者简介:赵青(1994—),女,安徽宣城人,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