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景观雕塑面临的问题及人文两大要素
2020-11-25张岩
摘要: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环境中的一部分,对城市的公共艺术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雕塑艺术在公共环境具有一定标志性的作用,是公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创作方式,它独特的空间语言和特定的题材向公众展示出它独特的魅力。在现今中国,公共艺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虽然其一直没有明确定义,也从未达成共识,,我们所熟知的也只是以某种利益的角度出发,惯性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方法,没有深刻的从当下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意义出发。
一、当代城市景观雕塑面临的问题
(一)强化大众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城市公共雕塑艺术的建设离不开大众,要让大众参与到公共艺术的建设当中来,首要问题就是强化大众对城市雕塑艺术的理解和认识,如果大众对雕塑艺术全无了解,那城市雕塑无异于对牛弹琴,无论好的作品还是差的作品也并无区别。所以有目的的宣传教育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可在人口流动的密集地区设置流动工作室或者展览,让大众亲自体验雕塑小件的制作过程,通过娱乐的过程加深大众对雕塑的理解,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以及如何去欣赏雕塑作品,通过宣传教育使得大众了解到城市雕塑建设的必要性。
(二)公共环境中优秀的雕塑作品缺乏
在层出不穷的城市雕塑艺术作品中,很少有能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和城市面貌的好作品,所以好的作品其实并不多。在大量的城市雕塑作品中,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很多作品只在乎表面功夫,流水工程,有其形而无其神,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包括雕塑制作者自身的经济利益以及没有很好的艺术修养等,这就使得我们在公共环境中所见的雕塑作品量多精品少,很多城市雕塑作品与大众的审美背道而驰。
(三)雕塑家与城市公共雕塑
艺术品是人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所创造出的客观存在,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好的艺术品是艺术家通过自己对生活自然的感受用自己所擅长的方式客观的呈现在人们面前。艺术家创作的城市公共雕塑无论表现形式是抽象还是具象,是哪种题材的城市雕塑,作品都应该是让人产生共鸣的,震撼内心的。而现如今创作者缺乏这种感受生活的能力,大多数也仅是为了创作而创作,大多都是“套路”的、“程式化”的,很多制作者并不了解也不在乎雕塑最后的摆放位置和空间状况以及周围的环境景观,更别提当地的人文特色是怎样的,最后所呈现的东西是没有生命的。这就像孙振华先生所说的:“他们缺乏的是人的观念和素质。”当然更有一大批雕塑家对于城市雕塑的不屑,大多数被称为“菜雕”,更有一部分雕塑家把城市雕塑直接理解为“社会任务”把自己的艺术创作和“社会任务”在创作上的态度很明确的区分开,创作这样做,而城市雕塑我可以那样做。曾经听到一位雕塑工作者这样说:“在古代人物创作里面,例如像李白、屈原、苏轼这些,你完全做成一个样子动态一样,穿着一样根本没人看得出来”。不得不说这是古代名人创作所存在的一个问题,制作者不会关心李白和屈原到底有什么区别,反倒为自己总结的各种创作方法自鸣得意,这是创作者道德的缺失。这样的作品层出不穷只会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最后恶性循环,好的作品少之又少。
这种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的,单纯的从艺术家个体而言缺乏雕塑艺术制作的神圣感、责任感。这种感情会促使雕塑家以一个完美的角度去制作、审视城市公共雕塑,这样好的作品必然会越来越多,也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
(四)城市公共雕塑好坏的评价标准
自1982年任全国城市雕塑委员会主任刘开渠正式提出城市雕塑这一概念以来,至今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发展三十多年的历史,城市雕塑也以其迅猛的速度不断发展。不禁我们要发问,什么样才是好的城市雕塑 标准又是什么呢 排除其它客观因素以外只有通过一些美学标准加以评判。蔺宝钢在《雕塑》中一篇关于《城市雕塑创作之我见》中说到:“一件雕塑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既有工程性的质量问题,更有艺术质量的因素,一件要长久保持的城市雕塑不是用短时间来界定的。”
城市雕塑因为其独有的艺术品质,首先不光体现在它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而是在于它的所处时代的精神特征以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整体体现。其次一件好的城市雕塑作品除了考虑空间环境,人文特点以外还应考虑到其城市的独特性,例如地理位置、当地的历史、风俗习惯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等。最后成型的城市雕塑作品是不能复制的,我们经常会看到千篇一律的雕塑作品,造型简单,一件雕塑除了美与丑以外还应考虑到它是否适合所在城市的种种特点融合度是否足够。
二、当代城市雕塑与公共环境及人文两大要素
本文除了之前以大众为中心展开的一系列问题以外,还有两个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就是环境与人文,从雕塑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最初是服务于统治阶级,例如宗教或者祭祀用途,不同年代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精神。过去在设计制作一件城市雕塑的时候很大程度是周围的环境来配合雕塑,雕塑就以一个很独立的形式树立在那,例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罗丹的加莱义民等等,可能我们对于佛罗伦萨或者意大利的认知是通过艺术家个体或者作品。但到了今天作为当下的雕塑家要考虑到的因素就很多,包括城市的人文及地理环境等等。我国雕塑的真正萌芽应始于二十世纪初期,大多都以纪念性题材为主,到了后期,例如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城市公共雕塑表现出空前的活跃性,中国公共雕塑进入一个初步完善的建设时期,到了后来也逐渐从单纯的功能性向美化空间环境逐渐转化。
(一)城市雕塑与环境
公共雕塑不同于其它的艺术形式,公共雕塑设置在公共环境中,必然要考虑到周围的环境空间要素。例如,街道、广场、风景区等。其中还包括例如:城市历史留下来的建筑、文物、语言、价值观等,因为这些城市有了自己的个性。城市雕塑無论是加工方式、材料语言、表现样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城市雕塑也更多是强调与公共空间相融合,可以让大众亲自体验互动的公共艺术形式。而非单纯的艺术品,它在反应艺术家个人的艺术追求以外,更要反映的是当地城市的地域文化、城市历史人文和大众的审美情趣。同时我们在城市雕塑创作的过程当中也要考虑所处地方的空间位置,地形特点、建筑风格、植被种类等。例如郑州的1904公园,郑州市一个历史悠久,有三千年历史的帝国古都,悠久的辉煌历史过后一台蒸汽机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血液,“火车”和“工业怀旧”成为了这个城市的关键词。“1904”是一个时间节点,于是创作者对于这个时间节点发挥了想象,曾经斑驳破旧的铁路经创作者的设计使得城市的记忆以物质形式保存了下来,以城市的文脉为纽带紧密的把市民与文化记忆联系在一起。其中指引火车驶入郑县火车站的铁路工人等人物造像很好的点缀了这一遗留的城市记忆,恰到好处的融入到空间环境激活人们对这做城市重要的记忆。
(二)城市公共雕塑与人文
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一个种类,除了很好的装点、美化环境以外也应该考虑到反应城市的社会生活以及当地的文化特色。
首先不同的城市和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人文特色。
不同的城市风貌。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产生是长期形成包括地域性特征和歷史的总和,其中历史可以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民俗特征等。例如由雕塑家方昕设计制作放置在石家庄火车站的雕塑作品《胜利之城》(图1.2)以解放石家庄战役为主题创作的红色雕塑,背景飘扬的巨型红旗和前面一组庆祝胜利的革命战士,整个作品都透露出满满的正能量,解放石家庄战役的胜利成功的解放第一大城市,占据形势上的主动权,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解放,争取自由、民主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石家庄人。城市雕塑所要做到的是传承发扬其文化特点和历史底蕴。对后人有极好的教育意义,恰到好处的表现出城市历史的精髓并转化为造型语言给人以很直观的视觉感受。13年夏天一次转车的机会在西安停留了三天,有机会去陕西名俗大观园,其中《陕西八大怪》给人印象深刻,每一组的尺寸都不一样。人物的高度大都在一米左右,黄铜铸造。《陕西八大怪》这一主题雕塑恰到好处的表达除了陕西的民俗文化,造型趣味性表现了当地人淳朴、豪爽、厚道地域人文气息。雕塑夸张的塑造方法,很简练的概括出了当地人的生活特征和生活习惯,其中没有深入的对形体进行塑造,五官、形体结构都很简单,但是很好的突出了陕西当地人的八种个性,作品通过很直白的表现方式体现出了当地人豪爽的性格,也更恰当的表现了当地独一无二的人文特点。
城市雕塑应是自然的美和当地文化脉络的集中体现,所以城市雕塑作品应集聚着一个地域的历史与文化,并且能够凸显出城市的精神风貌和发展方向,建立在对一个城市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民俗等综合因素的把控上,对这些因素的整合也有助于雕塑创作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孙振华.雕塑空间[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 蔺宝钢.城市雕塑之我见[J].雕塑,2005.
作者简介:张岩(1988—),男,四川成都人,助教,艺术硕士,研究方向:写实雕塑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