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建设历史经验研究
2020-11-25易远玲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领导中国人民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执政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都展示出了强大的领导能力。本论文将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史原因、现实根源、执政和建设路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总结出中国共产党为何能生根于人民之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带领中国人民越过万千险阻,携手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执政能力建设
一、引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遵循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的原则。中国共产党在成立近百年来、执政70年期间,已经发展成为有着460多万个党组织和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历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改正不足,注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在新的征程中,坚持以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去应对新时代面临的各种难题和挑战,更好的展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党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一)中国革命发展进程对无产阶级政党做出选择
帝国资本主义在1840年鸦片战争中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全方位的剧变,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时间内,无数的能人志士为了改变处在灾难中的中国,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奋战,但都无法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终于,中国共产党作为一股新兴力量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为指导思想,结合历史实际,分析中國时局,团结带领群众以不屈服的革命斗争精神,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为我们党执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纵观历史规律,古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才是历史的主人,中国共产党人要牢牢把握群众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首先,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的物资财富,为整个社会提供衣食住行的保障,决定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其次,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的精神财富,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铸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最后,人民群众决定了社会变革的历史局面。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至上是党和国家工作的方向,也是党能长期执政的基石。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实际,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工作,让更多惠及民生的举措落到实处,使人民不断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不断优化执政方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理念中国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其核心在于“公”,不仅要为国家和人民的公共利益服务,还要净化内心,公正廉洁,做好人民的公仆。“执政为民”要做到权力为民众所用、党群情谊深度相依、利益要为人民所谋。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船重千钧,掌舵一人,党的执政理念在执政体系中起到方向引领作用, 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严格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牢记党的宗旨。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党的执政理念运用于改革发展进程中,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党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三、中国共产党能长期执政的现实根源
(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立新中国
中共共产党自成立后,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革命战争中英勇无畏,以顽强的抗战精神改变了旧中国民族精神涣散的局面,把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民族解放力量。其中古田会议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坚定了基础。1935年的遵义会议更是在革命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广泛发动群众,团结一切革命力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根据地建设,开展整风运动,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最终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揭示了旧中国民族革命发展的历史规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被三座大山压迫和剥削的惨痛局面。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一起浴血奋战,远离了民族压迫,取得了中国人民的信任,为党的长期执政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成效显著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执政党,党的中心任务不仅要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而且要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将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大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成为党的执政使命。中国共产党临危不惧,从人民立场出发,克服各项困难挑战,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大力发展生产、没收官僚资本、为中国建立比较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为中国在外交方面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还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受到同样压迫和剥削的国家建立了长期发展的外交关系。“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更是为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 “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切的执政和建设成果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的建设付真心。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建设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才能正确确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顺利进行,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提高,为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三)改革开放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立足国情,党中央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丰富和发展,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新突破,让对外开放格局更加具体、更加全面、更加包容自信。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事业稳定发展,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功。改革开放是新的伟大革命,是我们在21世纪要走的新的长征路,全方位的改革,多层次的发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丰富,让社会主义建设更加富强,让中国人民更加幸福,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四)新时代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新时代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要坚持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相互促进、统筹联动,构筑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基石。
中国梦的提出、脱贫攻坚战的打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推进、世界一流军队的建设、国防科技的飞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已经到了一股作气、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经济高质量的发展,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格局。中国梦不是镜中月,水中花,不是空洞的口号,它需要党的正确领导以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它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只有坚持不懈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才能保持好政治定力,做到实干兴邦,才能让中华巨轮继续把稳舵,鼓足劲,驶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四、新时代实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建设的路径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1)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人才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首先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对党忠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其次,必须把事业为上导向贯穿始终,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高素质干部。注重干部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培养可以更加高效的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福祉努力奋斗;另外,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公正用人,公在公心、实事求是、不拿原则做交易,不以权谋私,以风清气正的干部人才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2)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政治功能。基层党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基层战斗堡垒,必须把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落到实处,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还是存在着弱化、虚化、边缘化,组织涣散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重点在于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认真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谈心谈话,提高党员的政治意识,加大反腐贪污力度,加强党员干部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在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和创新党建方法,积极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群众拥护、国家放心、人民关心的党组织,促进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1)坚持党要管党,完善党内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坚强有力,党管干部原则是很重要的原因,要自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及时纠正干部人员的错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解决思想作风问题,要严格建立起党内制度体系和监督机制,把党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籠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首先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让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制更加优化和完善,构建一体化的党内制度体系,在重大工作上面做好顶层设计、把控全局、保持战略定力,把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其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相协调,使党内生活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最后要完善我国监督体系,不仅党员要加强自我监督,也要加强群众监督,在监察制度的规范下,坚持问题导向,重视调查监督,达到真管真严、长管长严、敢管敢严,勇于执纪问责的政治局面。
(2)坚持党内反腐败斗争,提高党的纯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纪律为准则,党中央以零容忍的态度和高压态势惩治腐败分子,坚决肃清社会毒瘤、向党内顽瘴痼疾正本清源。腐败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个人的贪欲,无视党规党纪,政治意识淡薄,以权谋私。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最痛恨的就是腐败现象,铲除社会毒瘤,加大反腐败的力度正是民心所向。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以思想建设为突破口,形成铁的纪律。在思想上大力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全党提高自身党性修养,进而保证干部清正廉洁、政治清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反腐败道路不动摇,切实保障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
(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党的创新发展能力
(1)坚持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地位,并把它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坚持理论创新,我们不仅要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极化的问题,还要面对中国改革发展方向、人民政治素养提升、社会建设挑战和困难等问题。因此,理论创新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具备前瞻性、战略性、发展性的政治理论素养。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贡献给世界,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8个明确”、“14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承担新时代历史责任的新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文明创造,是中华民族凝神聚气向前走的磅礴力量。它担当起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任务。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发展,结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不断提高党和人民的政治素养,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实质,为中国迈向新征程,正确指导党建设祖国贡献时代价值。
(2)坚持文化创新,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
一个国家的文化可以带给民族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动力。独特的中华文化注定了我们必须走适合民族发展的社会道路。文化建设应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结合西方文化差异,增进西方文化融合,创造出既能求同存异、又能贯穿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软实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外来优秀文化交流互鉴,占领新时代文化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文化创新必须要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积极把握文化价值规律。坚持文化创新必须坚定中国文化自信,让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建设工作者创造出百花齐放文艺园。让好的文化作品传承、创新出新时代的文化态度,达成文化共识,彰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坚持文化创新必须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的形象通过故事增添色彩,把优秀的时代作品讲给世界人民,让世界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读懂中国、认同中国。
(3)坚持法治创新,统筹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长期以依法治国为保障,社会建设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法律的规范,人民的权益离不开法律的推进。历届党中央领导都坚持把法治放在国家治理的重要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法治建设上制定了新的路线图,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总目标、总路径、总任务、总布局。不断坚持法治创新,首要的就是要牢记法治观念,做到人人学法、用法、守法。坚持法治创新还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执法的各个环节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和定力,才能使法治建设不断适应时代的發展需要,保证司法的公平正义,实现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结语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建设成了一只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等方面的突出贡献,正是党能够深得民心、长期执政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要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把握意识形态的引导权,中国才能在新时代中稳步前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有保障。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带领人民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才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铸就中国新时代伟大成就。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会不断在各个领域全方位的把方向、谋大局,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让中国以大国风范、大国担当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人民在新时代的舞台上走向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2018.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
[5]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6] 武振华.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形态现代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7(01).
[7] 史亚鑫.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J].法制博览,2019(19).
[8] 梁晓宇.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丰富与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04).
[9] 伊宁县委书记,杨新平.坚定坚决打好作风建设的攻坚战和持久战[N].伊犁日报(汉),2019-08-23(002).
[10] 王钦广.当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历史考察[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
作者简介:易远玲(1994—),女,重庆市人,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