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朝鲜—袁世凯的仕途起点
2020-11-25吴可
摘要:袁世凯投入淮军统领吴长庆营中,其时恰值朝鲜政变,袁世凯也随军入朝,并很快表现出了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协助朝鲜操练军队,后出任驻朝总理交涉通商大臣,直到1894年奉命回国。因此朝鲜成为袁世凯政治生涯的起点,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袁世凯;朝鲜;政治;起点
朝鲜是袁世凯政治生涯的起点,在这里,他展示了超越一个青年军官的才干和气魄,并先后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得到了吴长庆与李鸿章的赏识与重用。
一、政变契机—一进
袁世凯生于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早年科举屡试不第,感叹“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郁郁久困在笔砚之间以自误岁月”之后便弃文投军,来到山东的登州府(今蓬莱),一位叫吴长庆的“庆军”首领处当了兵,依附淮军门下,不久便被提拔為“营务处佐理”,督察军纪,展示出“可造之材”的办事风格。
1882年,大清藩属朝鲜爆发兵变, 史称“壬午兵变”,李鸿章授意庆军统领吴长庆率兵赴朝平乱,而这次出兵也成为袁世凯飞黄腾达之肇始。袁带领部下率先登陆,助吴长庆、丁汝昌软禁大院君,诛杀余党几十人,袁世凯办事干练、雷厉风行的作风让吴长庆大喜,言其“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袁世凯在事后还得到了李鸿章的奏请,“候选中书科中书袁世凯,治军严肃,剿抚应机,拟请以同知分发省分前先补用,并赏戴花翎。” “壬午兵变”平定后,清军奉命留驻朝鲜,袁世凯接到帮助朝鲜操练新军这一任务,袁深谙朝鲜政治实情,提出必须立即建立亲卫军,以防再生事端祸及国王。
如果说平定“壬午兵变”使得袁世凯锋芒初露,那么1884年爆发的“甲申政变”则充分展示了袁世凯的才能。12月4日,洪英植、金玉均等亲日派在日本驻朝军队的策划下发动政变,囚禁国王,解除中朝宗藩关系。这时吴长庆因中原防务紧要已撤离朝鲜,袁世凯被任命为“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以中国驻朝军队三巨头之一的身份“兼办转运事,兼带庆字副营,并办一切留防事宜。”在此关键时刻,其处事不惊的胆识、运筹帷握的智慧、刻不容缓的决断力都得到了充分展示,在政变发生后立即写信给袁保龄,畅谈了处置“甲申政变”的方案。其一,力保朝鲜;其二,避免与日本开战;其三,请求派统兵大员到朝鲜主持乱局;其四,释放大院君回国。袁世凯所提既有战略的考虑,又兼具军事、外交等要素,是一个执行力极高的方案。此后清政府处置“甲申政变”以及对日交涉的举措,基本上就是袁世凯所提方案的执行版,该举措维护了中朝关系,避免了与日本的冲突。“甲申政变”的正确有效处理表现出袁世凯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此举为他赢得了李鸿章与清政府的信任和器重。袁世凯布衣从军,能够在二年内升迁“以知府分发”并“赏加三品衔”,这与他本人本人所表现出来的卓越的政治、军事和外交上的才能是分不开的,为1885年朝鲜局势再度恶化,袁世凯被李鸿章选派为驻朝官员做了铺垫。
二、护送大院君回国—二进
1885年,李鸿章采取了袁世凯提议,计划释放因“壬午兵变”被囚禁中国的大院君返回朝鲜,经过多次商谈,大院君表示愿意效忠清朝,“国柄必归于国王,使王妃不得干预。”为壮大清廷声威以及中国方面对此事的重视,李鸿章指派袁世凯担任护送一职,并口头传授护送方略。8月19日,袁世凯和大院君由大沽上船,船分两路,一路东行,于25日抵达朝鲜。不出所料,闵妃党对大院君返朝一事极为不满,逼使韩王不得派官吏前往迎接,袁世凯上岸后只好下榻中国行馆。他分别照会各国兵船和领事,指责朝鲜政府及其无礼,并凭借与李熙的情谊,晓之以理,成功地说服了李熙。第二天,朝鲜派遣出官吏和内侍,27日,袁世凯和大院君抵达韩京,韩王设幕南门,亲自迎接,至此袁世凯总算完成了护送大院君回国的任务。回到天津后,李鸿章对袁世凯的应变之才大为赏识,袁不仅成为李鸿章的心腹,更是成为清朝处理朝鲜问题的一张王牌。此事正式验证了袁世凯的实力,他的应变之能再次的到了发挥,由此得到了清政府的正式提拔。
三、驻朝总理—三进
1884年清朝驻朝鲜通商委员陈树棠因病要求回国,为应变当时朝鲜复杂多变的局势,新的上任人选要熟悉朝鲜形势和近况,且为朝鲜君臣所接纳;不但具备丰富的外交斗争经验,还要处事果断。综合比较,袁世凯兼具上述标准,又符合李鸿章独具一格的用人观,因此袁世凯取代陈树棠自然是在意料之中。10月30日,袁世凯被清廷任命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11月13日赴朝上任,驻朝十年的政治生涯至此开始。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袁世凯被列入东学党人的暗杀名单,大院君一直对当年袁世凯替闵妃拘捕自己怀恨在心,宣称要砍掉他的脑袋,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袁世凯此时已成为日本人的“眼中钉”。四面楚歌的情形下,袁世凯不得不电请回国,但一直得不到回应,直到朝鲜王室在日本胁迫下宣布独立,废除中朝之间的一切旧约, 1894年6月15日,袁世凯离开曾经带给自己无限风光的朝鲜,黯然回国。
总之,袁世凯三进朝鲜,这里是他仕途生涯的起点,袁世凯驻朝期间,不但对朝鲜的政治实情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也让他随机应变的军事才干得到了充分发挥,得到了清廷的认可与提拔。袁世凯作为清朝与朝鲜交涉的代表人物,有力地维护了中朝的宗藩关系,巩固了中国的宗主国地位。
参考文献:
[1] 李宗一.衰世凯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侯宜杰.袁世凯全传[Ml.北京: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3] 骆宝善.刘路生.袁世凯全集[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
[4] 陈志让.王纪卿.袁世凯传[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5] 杨机像.袁世凯与中朝宗藩关系[D].吉林大学,2004.
[6] 聂金凯.袁世凯在朝鲜的活动与近代中朝日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
[7] 施政.试论袁世凯派驻朝鲜和清政府对朝鲜全面干涉政策的实施[D].延边大学,2010.
[8] 张礼恒.历史的选择—袁世凯就任“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原因探析[J].东岳论丛,2017.
作者简介:吴可(1996—),女,陕西汉中人,世界史硕士,研究方向:古代中朝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