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网恋行为研究
2020-11-25肖旭程裕连
肖旭 程裕连
互联时代,网络正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生活模式,也为现代人择偶提供另一种可能,就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而言,他们工作忙,人际圈单一,互联网交友成本低且高效,从而广受青睐。本文将采用访谈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网恋如何发生互动的过程作探讨。研究发现,他们亲密关系维系时间短,对关系的正确认识缺乏、处理关系问题表现冲动,这都是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
文中的个案,名叫小B,年龄19岁,来自广西省钦州市x县x村,目前在广东佛山xx县的一家小型织布厂里工作。文章行文主要探讨B的网恋过程,从过程论的角度来揭示其恋爱行为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交往过程与互动
(一)基于同质QQ社群的互动
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平台,当某用户创建新群以后,便可以通过邀请好友或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用户进入同一个社区。因而这更易于人们的恋情的开展。以下是B对于恋情开展的描述:
A:那我们接下来就针对您上一次的恋爱聊聊
A:您和男友是通过什么方式结识的呢
B:qq群,同乡群这种的,聊的来,就约着打游戏。
从中我们看到,B与她的恋人在同乡好友q群里认识,也正因为两人相同地缘,从而减少了隔阂。另一方面两人具备共同的话题及共同打游戏的爱好。这也为两人互动创造了契机,可以说相似性在B的这段恋情的初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关系维持
建立了初步关系后,关系维持的方式有很多,像是采取共同活动,自我揭露等,以下是B和男友维持关系的叙述
B:他在QQ上关心我,问我吃饭了没,今天都干了些什么之类的,反正就是天天聊也不知聊什么东西,但就觉得是无话不说的那种,有什么烦恼我都和他说,他也是,然后让我觉得他挺贴心的事吧。
可见B和男友相处中往往会在某个固定时点相约彼此,首先是聊天的放肆促进了解,其次彼此分享别人不知道的事情,通过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的方式拉近距離,再者是打游戏,采取例行事件,促进沟通与深入了解。
(三)关系的发展
关系稳定后,B期初并没有打算将这段关系发展为恋人关系,以下是B对两人恋情发展的表述:
A:那您和他是怎么确认情侣关系的
B:这个过程吧,我觉得挺懵的,过年回家那段时间认识他,他说他喜欢我,然后天天通过qq和我表白,我就很烦,其实我觉得,当时我也没有欢他,就觉得他这个人性格挺好的,就随便答应了,那就是年龄小不懂后面也觉得喜欢是喜欢吧,分手之后感觉挺难过的,这大概就是喜欢吧我对喜欢也不是太懂。
A:也就是说,他从一开始的紧追不舍,到后面的陪伴,打动了你吧
B:对呀,可能就是习惯了吧。
如上文中看到的,B的朋友显然是个积极的主者,在交往了很短的时间就和B告白,起初匆忙的表白让B很反感,但促使B心理或行为上发生转变的则是对方的诚意。B也因为前期的相处,并对方产生了依附,方才妥协,正是这种心理的好感才推进了关系向前发展。
(四)期望与交换
B与恋人的互动中,互送礼物属一种正向反馈,它加强了两人间的情感,同时这种互动有别于经济学交换中的成本与效益的可衡量性和可共量性,这是一种社会交换行为,它往往难以量化,也并非金钱价值的上的对等交换。
B:我记得就是他打寒假工,然后就上了一天的班,他的工资日结的,他把他那天的工资都给我买了零食,就是在淘宝(网购)买了寄来。后来他还画过画给我,还送过其他小东西给我。我给他买过书,就有天他无意中说他很喜欢那个小说,他就给我看了下,我就偷偷给他买了。
根据动机理论来看,人们的行为都是在其动机支配之下而做出的,换句话说,我们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某种需求,可见B送书,对方回赠零食,二人依据自己的判断,送出彼此需要的,最终两方收获是彼此情感的关怀。
(五)感情的结束
有学者用濒死状态来表明失恋问题,第一反应是否认(denial)真如B的男友,在分手后,被了又加对方,要个准确的分手有。第二反应是生气(angry)即是当B要求符合时,对方冷漠的反馈,这更确切的说是一种生气的反应。第三反应是讨价还价(bargain),文中的B不是一次提出分手,而是在后期分合合中,最终走到尽头。第四反应是沮丧(depression)“分手之后感觉挺难过的,这大概就是喜欢吧我对喜欢也不是太懂。”B在回忆中确实对这段关系的结束表现过惋惜。而后在朋友那打听到对方另结新欢是表达“还好我离开了他。”表现了他的释怀。这就是第五反应(acceptance)。
A:当时怎么突然就厌倦和他相处的模式 是工作忙碌
B:也有点,他总说我太忙,然后我就感觉他的话少了,就是你跟她打游戏,打电话,都没有以前那么喜欢说了,问一句说一句,就疲了呗。
A:那还有什么不愉快的吗
B:其实也没什么事情,也就是谈了有快三个月了,就觉得这种感觉不喜欢,然后就跟他说,“我坚持不下去了”然后,我就向他提分手啥的。
二、小结
研究发现,当B与恋人从结识到互动中获得情感的支持,到彼此日常的陪伴,互赠礼物,分享秘密,闹矛盾,再分手的整个过程,近乎是黑暗中摸索的过程,其中有过无措,有过不满,有过无奈,有过伤感,直到释然,然过程中的分分合合并没有让矛盾的得到合理解决,她就像进入一个怪圈,分手,复合再分手,不停的试错。其二,笔者从B的不满表达方式,看到他与恋人间都缺乏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沟通。正当B觉得对方的态度冷淡后,他亦不知道如何表达不满,采取了以“分手”要挟的方式,借此改变对方的行为。其三,B是个较为慢热的人,还在期待热情持续高温时,对方已然冷却,期待错位,加上沟通受阻,恋情无疾而终。
案主B的恋爱历程也是十分短暂。但我们仍看到了B的自我经历了扩大到重构的过程。在与他人日常的陪伴,互赠礼物,分享秘密后,B的自我扩大了,她有了新的身份即xx的女朋友,期间,她是快乐的,但当相处一段时间后,冲突,矛盾,争执,沟通不良时,我们又看到B的矛盾,为了免于自己陷入麻烦,她采取了消极的解决方式,结束了这段恋情。而后我们又看到B的沮丧,她的伤心在于她丧失了作为女友的身份,又挣扎着独立拼凑完整的自己。如果B可以学会应付困难的技巧,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也许恋情就不会疾而终。而这一问题也许是青年在恋情成长道路上的共同课题。
在此笔者想强调的是,通过后天学习亲密关系的处理是有必要的,人不是生来就懂得两性关系的处理,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少些碰壁。而这正是解决新生代青年婚恋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孙中兴.爱情社会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邓希泉.青年政治参与政策与青年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15.
[3] 徐依婷.生命历程视角下农家子弟的婚恋困境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