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电影的发展战略及其叙事策略
2020-11-25蒋亚君
蒋亚君
摘要:本文将从电视的传播特性和电影美学的叙事、镜头语言等方面入手结合文本对电视电影进行分析,研究电视电影即有电视和电影的一些美学特征,还有自己一些独特的艺术特征根据电视电影艺术特征的分析,从电视电影发展的十年来出品的作品中论述其本身存在的艺术质量问题,以及从传播学角度所存在的受众缺失的问题通过从市场和艺术的角度来论述电视电影对影视生产的意义,以及电视和电影两种媒介艺术形式转换的意义,进而从商业和艺术两方面来研究电视电影未来的发展可能,希望能对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电视电影、发展战略、叙事策略
由电视和电影两种媒介融合的电视电影经过十年的实践和探索,艺术形式也日趋完善。什么是电视电影它自身的品格特征是什么从诞生之日起,这一艺术形式就面临着一系列的追问,一般都认为为电视播放而拍的电影就是电视电影。“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在兼顾雅俗共赏的基础上发挥特色,提升电视电影的艺术品质,成为专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专家纷纷表示,电视电影要加大对现实的穿透力,在适应新形势的基础上找寻自身的艺术表达空间,以推动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电视电影作为后起之秀,它在现代传媒空间里具有无可取代的文化强势和审美潜力,也受到了有识者的垂青和人们普遍的关注。这足以表明对电视电影做一个系统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电影入世后,并不意味着中国老百姓完全满足于对外国电影的观赏。中国人更希望看到反映中国现实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希望看到中国人拍出的贴近中国人感情、中国人生活的好影片。这是电视电影也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首先的、最重要的基础,这也完全符合电视电影的特点。电视电影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具有电视和电影两者的美学特点,也有自己独特的一些美学特性,只有进一步了解电视电影的自身特点,才能去分析一些现有的作品的不足,也能够了解电视电影的出现给影视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找准方向,促进电视电影的健康良性的发展。
一、电视电影的概念
关于电视电影的概念,自其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诞生开始,就一直争论不休。
在 2000 年第一次电视电影研讨会上,很多专家学者就电视电影的概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总体来说,可分为三种观点 第一种,电视电影是电视的一种节目形式。一些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视电影以电视作为传播媒介,在电视上进行播放,其传播方式和院线电影的影院播放的传播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包括视听效果、场面效果等都远不如院线电影。所以从艺术规范的角度来说,电视电影与电影还是有显著区别的。
第二种,电视电影在本质上就是电影,只是其传播方式与院线电影不同。参会的大多数学者赞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电视电影的传播媒介虽然区别于院线电影,但它的艺术本体特征与电影还是基本相同的,应该是电影的有一种形式。
两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电视是电影的后电影市场,却是电视电影的主要市场,它是影视合流的一个形式。”所以,尽管电视电影的传播方式是电视播放,但不影响它作为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存在。
第三种,电视电影是融合了电视和电影两种传播媒介特点的新的艺术样式,它应该既不属于电影,也不属于电视。不少学者认为,电视电影虽然是在电视上传播,同时具有电影的特点,但它是两者的结合体,不应该隶属于其中某一种,而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其实对于中国来讲,电视电影是舶来品。上世纪六十年代,电视电影最先在美国诞生。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电影出现在英国。电视电影的产生源于电视和电影两大产业的激烈竞争,电视台无法承受电影公司高昂的版权费用,于是为了扩大节目播出量而组织专业的制作小组,拍摄专供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电影”。在英文中,这一艺术形式的名称为“movie made for TV”。根据单词翻译和解释,比较准确的定义应为“专为电视播放(或专供电视台播出)而制作的影片(胶片)。”电视电影在本质上是电影,只是它的传播方式是电视。
对中国电视电影而言,它就是专门为央视六套电影频道拍摄、制作、播出的艺术形式。尽管它是电视媒介上播放的电影,但它在制作之初就已经将传播媒介定位于电视。因此它融合了电视和电影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特点,针对的也是“打开电视看电影”的观众人群,所以又区别于传统院线电影。
二、电视电影的分类
中国的电视电影发展至今,正逐渐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电视电影从发展之初的无意识到慢慢开始了类型划分,细化分类。从成片规模来看,电视电影可以大体分为单本剧和系列电影。单本剧是相对于电视剧而言的。它由完整的故事构成,有情节的起承转合,脉络完整,剧情独立。人物数量不多,关系也相对简单。电视电影在电视上播放,时长在九十分钟到一百分钟左右,基本一部影片就是一个独立的单本剧。 系列电视电影是电视电影的另一种类别。从产生之初就获得了不小的关注。第一部电视电影《牛哥的故事之一别了冬天》就有意识的想要进行电视电影系列电影的创作,但由于主演牛振华的去世而未能实现。随后,电影频道推出了《法官老張轶事》、《杨门女将》、《共和国名将》、《火线追凶》等多个系列电视电影。而系列电视电影从内容上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主要人物相同、剧情不同,《杨门女将》系列就是此种类型;第二是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均不同、但题材相同,如《共和国名将》系列就是这样的系列电视电影。
三、电视电影影视结合的新艺术形式
电视电影走到现在已经有十个年头,但观众对电视电影的熟悉度仍然不高,普遍认为电视电影就是在电视上播放的电影。清楚电视电影的定位是什么,究竟什么样的才算是电视电影,对研究电视电影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广义的电视电影中,还有一类电视电影是指专为电视播映所摄制的影片,这类电视电影把电视作为它们的第一播出平台。由于电视是小屏幕的,跟影院电影的观赏方式等很多方面都有差异,在创作这类作品的时候,一些电影的创作手法显然不适合,就必须考虑到电视的这些特性,更多地融入电视的艺术特质,这样电影加上电视艺术上的融合,就产生了电视电影独特的艺术特质,从而形成了影视合流下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第一,从观赏方式来说,电影是在影院这样一个封闭而又严肃的环境中观赏,这就使得观众必须专心的去看电影,没有了其他任何事物的干扰,观众就必然会参与到电影中,注意力也自然会集中在电影情节中。而电视电影不同于电影,它是在电视上放映的,电视的收看方式是开放式的,是很随意的,人们可以在收看电视电影的途中接电话、和家人聊天或做家务等等,这就要求电视电影的故事必须要足够吸引人,而且节奏也不能像电影那样太快。第二,从制作上来说,电影的制作规模都比电视电影要大的多,周期也要比电视电影长,电影是由胶片拍摄制成的胶片是比较昂贵的,用胶片拍出来的画面是很清晰唯美的,电影的宽银幕也让那些大场面大制作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而电视电影可以是由磁带拍摄的,条件好的也可以用胶片拍摄,但是由于电视电影都是小成本电影,有限的制作经费和电视屏幕的限制不可能拍摄出电影中那些豪华震撼的壮观场面,所以,电视电影只能尽量舍大求小求精。电影有时候会以巨大的场景和空间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比如一些史诗片《特洛伊》、《泰坦尼克号》给观众带来的巨大的视觉震撼,电视电影是无法做到的,电视电影可以以故事去吸引人,从细节去塑造人物。第三,电视电影不同于电视剧,电视剧的情节可以放慢,可以依赖视听语言,电视电影的时间有限,必须要有高强度的节奏才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故事讲完,而且电视电影本质上还应该是电影化的,它除了有电视剧中的视听语言,还要讲求一些电影叙事手法。
四、电视电影化—电影美学追求
电视电影的出现,不仅仅是弥补了电影频道片源不足,“更重要的是为电影提供了一种新的媒介途径,更准确地说,是探索了将电影与电视的媒介特性相结合的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将影院电影移植到电视屏幕上去播出,结果,在电影获得了电视素质的同时,电视也具有了电影品质,也即是说,电视被电影化,电影被电视化,电影得到了一种新的传播载体,电视也获得了新的艺术营养”。电视电影是电视与电影的一个融合,是从技术和艺术上的一个融合。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在影院中并不讨好的银幕电影,在电视播映情况下,却有着出乎意料的观赏群体,人们其实还是认可电影的艺术创造,于是,至少可以说家庭观赏的需要影应运而生。电视电影依托的电影频道是包容了影院放映感和电视欣赏简单方便的长处,它实际上取得的是另外一种电影观赏的地位,“打开电视看电影”,它所依据的还是“电影”这一形态魅力,这就决定了电视电影生产规则上是靠近电影的,事实上,其持续保持发展态势正在于此。随着时代的进步,尽管“电视电影”日益成为一个开放的概念,它不再仅仅只是限定在电视屏幕上,但电视始终是它的第一播放平台,因为电视的媒体特性会对影片的内容与形式有一定的影响,而许多“为电视拍摄的影片”恰恰忽略或者漠视了这一根本前提,在内容和形式上表现出许多的不适应。“制作低成本影片既是电视电影从电视媒
体特性出发的合理选择,也是中国内地电视电影实际情形的显现,既要遵循一定的电影美学原则。
五、电视电影叙事策略的应有之道
(一)电视媒介的写实性
电视媒介的写实性是指通过屏幕向观众提供一个了解现实世界的口,观众和所看的内容没有隔阂,屏幕就像透明的玻璃一样,观众对窗口外的风景一览无遗。电视不断向观众加强与众不同、立足于现在的感觉。这在新闻和时事节目中再明显不过了。即使虚构的屯视连续剧也都竭力试图给观众营造一种真实的感受。“西尔弗斯通系统地阐述了电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现代生活将这种媒体每天的质量摆到了中心位置。他认为,我们的安全感是通过常生活中熟悉的惯例、我们对实际的理解和实践知识来维持的。”因此,现实题材应当成为电视电影题材的主角,重点表现中国城乡各行业社会活动和普通人的情感生活和内心世界。比如像:农村题材、都市青春题材、现代军旅题材、工业题材等。《上车,走吧》反映的就是北京市现实生活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中巴车抢客问题,北京市政府曾下力整治抢客问题,将现实中的问题转化成影视,题材的选择极具新闻性。虽然电视媒体竭力地去呈现真实的世界,但写实决非是百分百的保真。写实性只是提供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它展示的是世界的一种框架,现实的一种翻版。
(二)电视媒介的即时性
所谓即时性,是指电视节目擅长于表现和反映当下发生的、时效性极强的事态与性状的性能,能够敏锐地捕捉和再现事物的发展变化和过程,能极大程度上满足受众猎取最新社会动向的心理需求。为适应电视媒介的即时性传播特点,视电影在题材的选择上也应当更多地关注当下社会的最新现象和矛盾。“即时性”是在现实题材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的时效和当下,所以即时性则对电视屯影的现实题材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电视电影的电视特点极为鲜明,没有一个电视电影的制作者想拍出经典有艺术水准的作品,但是他们大多会和时事热点结合起来。“一部电视电影在商业上是否成功主要是取决于它在电视网上第一次播出时的收视率,而在观众对其艺术状况一点都不了解的情况下,能吸引观众收看的因素,主要就是其内容与公众热点的吻合。”②年月,著名前橄榄球星、影视明星辛普森的谋杀案即将开庭,福克斯电视网及时推出《辛普森的故事》,切合当时的热点,同时也极大地满足受众对公众人物的关注。在美国,差不多每个热点话题都能引发一部甚至几部相关题材的电视电影,表现出了美国电视电影强烈的即时性。电视电影自身的制作特点也为选择现实题材提供了可能。电视电影在表现当下社会问题时有电视剧和电影所无法比拟的即时性。众所周知,电影是一个高投入、制作过程繁琐、时间周期长的艺术样式,需要前期剧作的创作修改、演员的觀选、电影摄影机细致的构图、胶片冲洗,然后后期剪辑、混录、合成,制作成拷贝,发行放映等。整个过程耗时长,如果电影也来关注当下热点,等其制作出来后,热点己冷,甚至事件的结果也己有定论,观众自然容易失去兴趣。电视剧也很难做到选材的即时性,首先电视剧的制作本身就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再次电视剧的播放跨度时间过长,有些电视剧可以长达几年,这样也很难做到即时性。
(三)精致紧凑的影像叙事
影视区别于传统的接受方式在于影视本身可以用活动的影像来叙事,而且电视剧和电影在视觉语言的表达上又有各自的特点。电视电影做为一种兼有两种媒介传播特点的电视节目样式,影像叙事的风格独树一峡,呈现与众不同的特点。
從电视节目个性化的要求来看,电视电影在影像上力求精致容易从视觉上区别于其它电视节目,在观众直观性和跳跃性收视中能更好、更快地留住受众。从电视节目精品意识的角度来看,精心安排好景别、构图、光线等造型因素,才能让电视电影有着细腻精致的画面和镜头,在众多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电视节目系统中的精品。这对当下电视剧的低俗化、庸俗化是一个必要的补充和示范。电视节目一般都所使用的摄像工具是电视摄像机,记录介质是磁带,这种技术产生的电视画面的画质粗糖,尤其对于细节的表现受到材料自身的限制。而电视电影一般是使用电影摄影机,记录材质是胶片,这无疑就保证了电视画面的质量和细腻度,容易使电视电影在影调上令人眼前一亮。这恰恰是电视电影精品化和个性化的追求所在。。电视屏幕的尺寸决定了电视电影不适宜采用大全景、全景或者风格化的极端《极限救援》的开头部分,用了几个俯拍大全景镜头来表现哈尔滨某天中各道路的交通状况。这个大全景并不能体现交通的拥堵或者通畅,因为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基本上是就是细长的马路和蚂蚁般的人群,很难看清某路段的路况,这样幵头所交待的信息就没有能真实的传递给受众。相反,如果使用中景,观众就很容易判断交通状况,对作品所交待的背景信息了然于心。
开“药方”的理论基础离不开“媒介”,这是一个根本源头,沿此源头才能顺势找到正确的道路即路径。笔者借助叙事学的研究办法分别从题材、情节、类型、节奏等方面提出“应有之道”。这其中包括现实题材和传奇情节、类型意识和系列形态、精致紧凑的影像叙事。论文最后从受众的角度为叙事策略的提出佐证,使得结构更加合理。电视电影叙事策略的提出,只是笔者从理论上对中国电视电影发展做的一些探索,这其中定有许多不当或与实践不匹配的地方,还需要更多的朋友继续为电视电影的成长做更多有益的研究。我相信,中国电视电影今后也会出现大量成熟、被观众熟知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饶曙光. 电视电影的发展战略及其叙事策略[J]. 当代电影,2007(02):56-59.
[2]亚宁. 中国电视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3]孙生杰. 论中国电视电影在当下影视市场中的创作现状与趋势[D].山东艺术学院,2017.
[4]徐然. 中国内地电视电影的生产与中国电影发展的交互作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