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传媒新闻报道价值缺失
2020-11-25刘明溪
刘明溪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企业传媒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企业传媒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企业文化有着传承作用,同时对制约员工行为和思想、凝聚员工向心力、创新管理体制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企业传媒新闻报道存在价值缺失的问题,本文对这些价值缺失现象进行分析,并对提升企业传媒新闻报道价值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传媒;新闻报道;价值缺失
企业传媒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载体,已经成为众多大中型企业必备的内部信息平台。专业内刊研究人员认为,企业传媒对内、对外以及相互之间都会有传播意义。从文化分析功能主义视角来看,企业传媒越来越在传承企业文化、制约员工思想和行为、凝聚企业向心力、活跃员工思维、创新管理体制等内向传播诸多方面体现日益重要的作用。外向传播方面,企业传媒承担着沟通企业与客户、展示企业形象、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等作用,而企业传媒相互之间交流也日益广泛和普遍。但文化分析冲突理论也提醒对企业传媒的“背面”功能产生反思。如从媒介控制论角度,即可对企业传媒本质管窥一斑。媒介控制论一直致力于剖析媒介运作背后的操控机制,解释媒介信息传播规律规则的制作者和控制者,从反面提醒人们应该警视媒介信息的浮表,理解媒介信息播发背后的控制力量,从而清醒地感知信息之外的信息。所以研究企业传媒相关课题,必须用辩证的思维来进行。
一、企业传媒新闻报道的缺失表现
我国企业传媒数量巨大,媒介类型多样,企业新闻报道传播途径不断增多,传播力明显增强,但是这多数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我们返祖归宗地对企业传媒新闻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就会发现,企业传媒的新闻报道多数病症不轻。根据作者长时间实践和观察发现,企业传媒新闻报道难以用标准的新闻价值标尺衡量,甚至缺乏基本的新闻精神。作者进行梳理总结,发现各类企业传媒新闻报道多数存在以下病症。
1.文风僵化,写作套路刻板
套用魏武帝曹不的话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企业传媒新闻报道的文风对于企业而言也是“经国大事”,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在文化建设领域的成绩,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整体的文化水平,在新媒体时代,
企业传媒的新闻报道更是社会了解企业的桥头堡,如人的脸,不可谓不重要。但是作者在调查了众多著名企业网站之后发现,文风僵化是普遍现象。具体表现在:一是写作套路刻板,千篇一律。比如时间表达上多用“近日”、“以来”,毫无新意。二是新闻标题同质化严重,缺乏新意。此类标题多以“公司事件”形式出现,单条新闻当然没问题,但是整版都是这样,就让人如同嚼蜡了;三是笔触所至,是司空见惯的老“由头”。一篇文章用多年是典型现象,换掉新闻要素,某些“软新闻”就可以经年不衰地出现在企业各类媒体中。、正面宣传一边倒,“形势一片大好”这是所有企业传媒的顽症。学理上看,企业传媒应该有环境监测(也叫舆论监督、环境守望)功能,这是对“形势一片大好”报道方式的修正。用批判性的思维建设性地披露企业工作中的不足,对提高企业的警醒意识,防患于未然大有裨益。一定比例的负面新闻信息会让企业报纸读来更客观,正如种牛痘一样,使读者即使应对突发新闻事件也能有所防备。有人指出,企业传媒中的内刊的重要作用之一還在于对企业领导者谏言,正面的宣传固然重要,建设性合作性的“反面信息”也有自我修正的必要,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企业传媒从业者是企业瞭望塔上的守灯人,单一的鼓噪呐喊并不是他的核心职能所在,“形势一片大好”只能是麻瘦企业员工和领导的海市蜃楼,这对企业发展贻害非凡。
2.新闻与宣传不分,主观意见任意堆砌
“新闻与宣传混杂”是企业传媒特别是企业报纸的严重症候。新闻是用公正公平均衡的原则客观报道传播事件,重在新闻信息本身的价值,强调一次性消费;宣传则是有倾向性地以事实为基础,输送意识价值,强调传播的指向性,重在重复灌输。从目的性而言,新闻利他,宣传利己。又因为二者都使用文字符号传递信息,在特定属性的媒介中特别容易被混淆,从而导致新闻稿件中参杂宣传成分过多。读者在阅读企业新闻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核心的新闻信息已经读完,“务虚”的宣传语句长话连篇,稿件自述自评,不切实际地美化事件本身。试想这样长时以往,谁还会主动来接受自夸自美式的灌输呢?新闻的容量一定意义上表征企业传媒的专业程度,宣传技巧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而不是漫天遍地的充塞。损害新闻的独立性,夹杂笨拙的宣传伎俩无疑是企业传媒从业者不尊重读者、不尊重企业的非职业行为,应该摒弃、改正。、为领导写作,缺乏宏观的受众意识企业传媒从业者在很大程度上都将自己的发展规划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当然作者并不否定这种行为的正当性,但如果将企业新闻报道作为谁媚企业上层领导的手段,那就是一种非常不道德的行为。作者查了很多企业的网站新闻,溢美之词充斥泛滥,歌功颂德的“文革体”频频出现,读者对象直指企业领导,特别在会议报道和活动报道中,很多新闻对领导的报道极尽文学修饰,偶像化领导同志。这种“为领导写作”的报道,只走上层路线,长时以往会带来几种弊端。一是造成领导和员工关系紧张,将企业内的等级意识强化,形成领导员工两张皮,不利于企业上下团结;二是对企业外受众而言,易遭人诡病,给外界留下孤芳自赏、人治保守的刻板印象;三是漠视企业员工媒介接近权和使用权,使企业传媒服务小众化。
3.题材单一,新闻资源发掘有限
企业传媒新闻题材多以反映企业生产生活为主,兼有行业、系统内新闻。企业自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所属行业和系统中的不同对象产生各种各样联系。
作者对众多企业传媒对比发现,多数企业传媒新闻资源发掘有限,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生产生活,新闻题材单一,多以和企业生产活动相关的“硬新闻”为主。
企业传媒的使命是作为企业内部媒体功能而赋予的,反映企业生产的硬新闻固然重要,体现其维护企业品牌、塑造企业文化、反映员工生活、活跃企业活力等作用的“软新闻”报道也要同样重视。另外,单就与企业生产相关的“硬新闻”而言,写作角度、写作方法也要常变常新,冰冷的生硬的新闻报道是没有“人缘”的。综合来看,这一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新闻资源发掘不足,写作的惯性思维惰性形成,新闻报道形式固化。、有宣传无新闻,内容空洞“有宣传而无新闻”是企业传媒必须戒除的问题。企业传媒新闻单元常会发现一些几乎没有新闻信息的“新闻”,其实质与新闻和宣传皆无关系。视其为新闻而无事实,视其为宣传却无思想,严格说来该叫“露脸文”,因为它对企业对社会毫无益处,只是可以用来侧面反映写作者“勤奋”,这种现象在企业传媒中屡见不鲜。作者所谓的“有宣传无新闻”有三重涵义:一是上述第三个问题,新闻与宣传不分,一切信息都指向宣传,是规定了、导演了的“敷衍”性质的新闻;二是新闻报道写作务虚现象严重,穿凿附会牵强为文,缺失有价值的新闻因素;三是过分重视宣传,轻视专业的新闻报道的重要性,认为企业传媒的企业属性只能允许指向企业利益的文字出现,独立的新闻报道是不允许的。这一问题在国有企业中尤为突出,但就企业内部而言,思想的宣传是为了凝聚人心,新闻的报道是为了塑造员工独立的思维,赋予员工关心企业的主人公意识,两种指向径渭分明,但这一认识可惜在实际的企业传媒活动中被忽视了。
4.新闻报道主题随意拔高,乐于升华新闻价值
新闻事件的价值不是作者赋予的,是事件本身赋予的。作者只能如实反映新闻事件,但无需越俎代庖点睛拨明。虽然合理升华新闻事件主题可以点明新闻事件的地位、作用、意义,对认识新闻事件价值有很大作用。但毫无忌惮地夸大事件价值,则会有小牛拉大车的感觉,使读者丧失阅读耐心。毕竟读者需要的是反映世界变化的新闻变动信息,而不是让作者替代读者的判断力,这譬如去看电影,身边却坐了个讨厌的剧情讲解员一样令人生厌。企业传媒中的新闻报道常会出现混淆新闻与评论区别的文章,这种新闻报道往往是“前段新闻事件中段作者评论尾段提拔升华”,而且屡见不鲜。企业传媒新闻报道价值缺失问题严重,认清问题出现的症候,对具体分析问题背后原因有重要作用。
二、企业传媒新闻报道价值缺失的原因
我国企业传媒新闻报道的价值缺失,既有与生俱来的先天制度性原因,也有后天各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原因。总的来看,企业传媒的新闻报道价值缺失有以下原因。
1.企业传媒所处的文化背景、自身属性和结构性缺陷是造成新闻报道价值缺失的根本原因企业是社会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企业传媒作为企业内部组织,自然受到企业所处的文化背景制约。文化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制约,它将隐性的社会规范无形中附着于存在其中的个体,企业也是这样。我国企业传媒的发展脉络时刻和社会阶段变迁、文化环境演进休戚相关,同时大量拥有独立企业传媒、完备的传媒形态的企业多数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从年改制以来,虽然逐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实际上官企性质仍然根深蒂固,政治演进的核心在政权组织,但官企的历史背景赋予了国有企业传媒官本位的“正统”观思想,并严格制约企业传媒的组织意识,以领导意志透视企业传媒的价值观,使得国有企业传媒有很多官方政治色彩。我国的国有企业系统和政治组织层次一致,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中央部委管理企业、省级行政单位管理企业、地区国有企业、县域国有企业和乡镇国有企业,层次分明的国有企业系统领导人几乎都有政府背景,比如我国家特大型央企一直参照省部级别,其领导人也由中央任命。也就是说,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实质上也存在和政府管理体制一样的层级负责制。这一体制直接导致国有企业传媒的政治属性,企业新闻报道自然要和上级政府组织新闻宣传方面的意识形态保持一直,以表示政治上可靠。也就是说,企业传媒的本质仍然是政府管理下企业的喉舌机构,其新闻报道自然上下一盘棋,僵化套式自不奇怪。
2.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传媒存在认识误区是造成新闻报道价值缺失的主要原因
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传媒影响巨大,特别是非国有企业的企业传媒。企业管理者关于企业传媒的理解、支持程度几乎是影响企业传媒发展的最直接因素。鉴于我国企业传媒母体企业的基本分类办法,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区分考察企业管理者
对企业传媒的认识,从而揭示这一因素在影响新闻报道方面的作用。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传媒的设立是因袭而来的,其政治影响占主要位置的传媒管理思想,时至今日仍然深刻影响它们的企业传媒。这源于上面作者提到的国有企业文化背景因素中的管理制度。同样的领导干部不一样的新闻宣传工作环境,自然互相影响程度很深。特别是政府官员到企业之后,讲政治的意识思维必然深深影响企业传媒新闻宣传。、企业传媒运行过程中未能执行新闻专业主义是造成新闻报道价值缺失的直接原因。新闻专业主义主张全面梳理新闻报道流程,以精细化的操作标准严格规范新闻报道过程,使每一条新闻都达到专业新闻价值规范要求。企业传媒先天受到体制性影响积弊已深,后天又受到各种管理思潮和社会因素干扰,新闻报道也难独善其身。用新闻专业主义视角微观研究企业传媒新闻报道缺陷,是具体分析企业传媒新闻报道缺陷的直观办法也是采用专业“编码”的方式,规避采写技术之外的干扰因素。如果用说企业传媒新闻报道是在各种影响因素夹缝中取得新闻价值的话,那么新闻专业主义这个狭义上可以认为是技术性因素的工具就是那把走偏锋的剑。企业传媒新闻报道的采写水平一直为人诡病,源于企业传媒管理者和从业者的多种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这在本文前面已有论述,企业传媒多数未能在设立传媒机构、定制新闻报道制度时就执行新闻专业主义,新闻资源幵发也有限,加之从业者素质良莠不齐,即使激励措施也不一定合理,这样企业传媒新闻报道自然难以满足经典新闻理论的价值标准。
3.传者本位的报道方式脱离群众,且未能充分认识到受众反馈的重要性
企业传媒使命的指向性决定了它的传者本位思想,企业传媒核心宗旨是为企业服务,但是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传者本位的文本化的表达则是一种缺失,它会让新闻报道在新闻标题、写作方法等诸多方面呈现极强的一致性。作者所谓文本化的表达是指在新闻报道中,时刻凸显企业作为主体的表达方式,我们打开很多企业网站会发现,在新闻栏内那些同质化的千篇一律的新闻标题,令读者感到视觉麻木,接受疲惫,同时也会让读者产生类似于当代文化研究之父斯图亚特霍尔著名的电视受众解读三模式之一的“对抗解读”(解码者否认主导意义并走向主导意义对立面)现象。同时因为企业传媒相对于社会媒体、商业媒体来说规模小、管制严格、从业者素质差异大和受众指向性强等原因,企业传媒的新闻报道更容易偏离群众,对内易促成信息层次的管理层与员工关系断裂,也容易使社会对其产生孤芳自赏自娱自乐的刻板印象。
三、提升企业传媒新闻报道价值的宏观策略与微观方法
前文详细分析了我国企业传媒的发展现状,梳理了企业传媒的结构和新闻报道流程,并对企业传媒新闻报道的价值缺失现象做了总结,指出了病症原因所在,那么如何提升企业传媒新闻报道水平,复归新闻价值呢?作者认为应该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分别提出意见。
1.树立企业传媒职能独立理念,厘清企业传媒管理的基本思路。
企业传媒管理者要树立“传媒独立”意识,在大的方针政策制定之后,鼓励企业传媒按照科学、客观的运行法则执行传媒职能,要允许企业传媒运用传播规律报道企业动态,将企业传媒视作监测行业、企业环境的免疫系统,培养企业传媒的“环境瞭望者”身份,加强对企业传媒从业者的专业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在“低调、有效、务实”的指导思想下厘清企业传媒管理思路。
2.精心设计符合企业特点的企业传媒系统的顶层设计
企业传媒有很强的行业属性特点,建立适合自己企业规模、业务和员工素质的企业传媒意义重大。功能的输出需要合理的组织结构,做好符合企业特点的企业传媒系统顶层设计是重中之重。具体来说一要科学建立企业传媒管理系统,很多拥有优秀传媒系统的国企采用传媒业务独立、党委总体把关的原则值得借鉴,而部分企业传媒做得好的民营企业则将企业传媒设置于企业管理部门内,将品牌维护、客户服务和新闻报道一起纳入企业文化范畴,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責权明确。二是要做好媒介组织系统的机构设计。拥有企业传媒的企业要考察传播需要,整合传媒职能,优化自身传媒结构,按照媒介类型特点和信息传播范围设计媒介组织体系和信息编码。三是要建立企业传媒从业者科学的管理体系。一般来说,小型的企业传媒单独的个人就可驾驭,而大型单位和大型企业传媒系统则需要部门管理。小型企业中负责传媒运行的个人容易“挟公器以谋私利”,利用
3.优化新闻报道采编流程,建立科学的新闻报道控制体系
新闻报道采编流程是企业传媒运行的具体法则,企业传媒从业者不可能对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和部门工作都很熟悉,这样建立一支涵盖企业各个部门的通讯员队伍就尤为重要。大型企业生产和管理部门众多,职业分工明晰,以部门为单位抽调热爱新闻报道事业的员工作为通讯员,定期举行各类培训,打造一支相对专业的新闻采写队伍是明智之选,不但能沟通企业上下,加强联系,还能扩大采编队伍和幵发新闻资源,为企业传媒活动提供活力和素材。建立科学的新闻报道控制体系,用制度化的要求明晰新闻采写稿件的流通和编辑把关过程,企业传媒负责人和传媒结构负责稿件是否采用和稿件审阅修改,垂直管理和横向交流并用,同时也要明确新闻宣传纪律,控制信息传播活动。
参考文献:
[1]陆安. 信息稳定性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贠强利. 论企业传媒新闻报道价值缺失[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马晓静. 在新闻采编中实现新闻美学价值[ J]. 农家参谋,2017(1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