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百家之长,徜徉历史长河
2020-11-25唐琪
唐琪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生本理念下新课堂教学实施方式之一。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即可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学习小组的构建,注重“三真”,可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31-0060-02
当前,对于生本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正不断趋向深入。这一教学方式既能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实现每一个学生课堂获得最大化。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在历史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呢?
一、科学分组,确保实现合作学习效果最优
科学实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学生分组并非简单的课堂分组,而应是根据学生的性別、性格、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来进行划分。这一工作应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通过多渠道了解学生,并注重与学生课堂内外多交流沟通,对每一位学生有一个大致的“轮廓画”之后,再着手进行分组。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每个小组安排6-7人。由组员白行推选组长,组长需要具备一定的号召力和领导才能,富有正气,并能根据各个组员的性格及兴趣爱好确定记录员、展示员等不同的职责承担者。不同的职责承担者可定期轮换,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而不是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每个小组都应尽量做到“优、中、困结合”,既要避免优等生优越感“爆棚”,又要避免学困生在合作中滋生依赖情绪,还要给予中等生适当的机会展示。在这样的小组中,学生彼此之间的能力、知识、学习方法等有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可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从而可以各有所得,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注重“三真”,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只有在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大胆质疑予以鼓励,尽力营造平等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畅所欲言,并保持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
同时,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应扮演引领者、参与者、监控者等多重角色,为学生提供适时的指导,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得到相应的提升。
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三真”主要指以下几方面:
(一)设置“真”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要紧贴三维目标,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合理有效且有难度、有梯度的问题,使小组合作能切实动起来。
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的教学中,教师先提出第一个问题:以第6课中北宋的建立需掌握的三要素(时间、创立者、都城)作为模板,完成辽与西夏建立的相关知识表格。
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二个问题:辽与西夏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和统治者的哪些措施有关?这些措施有无共同点?
在学生掌握了各个政权的情况之后,再提出第三个问题:辽与北宋之间先后发生了哪些状况?怎样概括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问题由易到难,第一个问题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学生能很快解决。第二个问题中统治者的措施这一小问,学生基本能够掌握,而措施的共同点就需要学生经过探讨才能得出“少数民族向中原汉族学习,民族之间彼此交融”的结论。第三个问题的第一小问,辽与北宋之间的状况,需按时间顺序来讲述。各小组的表述中有差异,在教师的不断强调下,学生再次加深了对历史时序性特点的理解。而在回答“怎样概括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时,则充分让学生在小组中各抒己见,并最终得出结论:有战有和,和平是最好的结果。在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后,教师抛出最后一个问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如何?学生能够较轻松地找出相关内容,并得出结论:有战有和,和平为主。
问题的设置应切合课本内容,紧扣重点、难点,并从学生易接受的角度着手,从而使学生思维有效聚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切实地动脑,牢固掌握书本知识,并有所拓展。 (二)组织“真”探讨,激发学生活力 “学生乐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是评价一堂课的重要标准之一,但并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对于需要学生合作讨论解决的知识点,教师应设计好讨论的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并且要考虑到讨论的时间和时机。要合作,要自主探究,必须先让组员独立思考;讨论的时间由组长把控,让每个组员都能参与;交流时也要提醒各组员善于倾听、敢于表达。
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时,在要求学生分组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后,教师出示“议一议”栏目:
材料一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
汴水
胡增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请学生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议一议隋炀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带来了怎样的结果。我们该如何评价大运河?
讨论安排在第二日“开通大运何”的展示环节之后,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学生有疑问、有肯定、有驳斥、有思考,在一波又一波的讨论中,他们的思路渐渐清晰:要注重事情的多面性,历史事件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来评价。让学生能思考、能讨论,切实体现了合作学习的要义。
(三)实施“真”评价,提高师生实力
小组合作模式的课堂评价应从适应学生思维需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着手。因此,大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重在激励,鼓舞参与;重在引导,允许答案多样化;重在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
在评价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时,有一位学生说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发展旅游事业,引起大家一阵哄笑。教师首先从促进交通这方面肯定了这一论点;其次引导学生考虑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哪些行业的发展,由此进一步拓宽学生思路;再次告诉学生对于其他同学的观点应如何思考,进而拓展学生思维。
在评价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其他同学的观点、真正理解别人的观点,教师就一定要善于因势利导,注意语言的运用。比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你对他的观点赞同吗?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他的意见吗?你对他的观点有没有补充或是修正?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学生在讨论中,分享彼此的思考,分享彼此的理念,他们处于精诚合作的氛围中,其间有思想的碰撞,更有合作、團结的共享、共进,这也是对学生开展的一种合力教育。
“凡事贵在真”,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一种立足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模式,真实地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共进,感受到了自身的能力提升。
三、提升教师能力,使教师成为新形势下学生发展的“引领者”
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因此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分组,合理设计问题,善于把控课堂(时间、纪律等),及时进行评价,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加强研究学习,努力探索,实践运用更多的教学技能方法,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并培养其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使其成为优秀的人。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需要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挖掘它的作用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迷茫,也可能会有辉煌,但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它必将焕发永恒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黄新春.让学生在课外小组活动中享受快乐:组织初中历史课外小组活动的点滴体会[J].中学历史教学,2018(6):34-35.
[2]叶琴.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9(18):60-61.
(责任编辑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