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微观评价研究
2020-11-25周金平
周金平
[摘要]开展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是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方式。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宏观评价,评价过程和结果缺乏对教师的有效指导。文章围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认知才能、预设才能、操作才能三个维度提出问题,以对教师专业发展微观评价进行有效研究。
[关键词]三维视角;教师专业发展;微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31-0041-02
通过观摩课堂教学、评议课开展教师评价是当前观察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手段,但很多教师依然有困惑,不知如何找到切口精准评价教师及课堂情况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三维视角下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微观评价,对研究高质有效课堂、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发展以及三者间的互动场效应十分有意义。
一、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思考
一般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分为两种。一是宏观评价。该评价观察角度多、没有分类、缺少抓手,且较笼统、宽泛、简单,侧重评价教师设计、教学活动、课堂气氛等。该评价不标准不规范,缺乏操作意义。二是要素评价。该评价过于看重新、活、准三个方面。新:导入、活动、材料选择及板书的新颖性。活:活动设计是否热闹,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准:回答标准性、作业正确率。该评价忽略要素是为目标服务的,评价不真实,浮于表面,缺乏指导意义。
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要关注教师对教材的认知和解读,对学情的分析和前测,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和调整,对教学过程的操作和反思,要从三个维度评价教师,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何为三维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微观评价
三维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微观评价是指在当代教育发展观(主体性、可持续性、多元化等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在三个维度(即认知才能、预设才能、操作才能)的视角下观察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为根本日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的针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
认知才能:一是教材认知,观察教材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框题与课时及单元之间的关系、框题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定位、学习目标定位、重难点定位、正文与辅文的关系、素材的选择与使用;二是学生认知,观察学生对知识的兴趣需要及前概念。前概念指学生对所学知识已有的掌握程度,即做好对学生知识储备的前测,确定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预设才能:一是活动预设,包括活动设计(内容、方式)、问题设置、学生反应;二是效果预设,包括活动目标、学习目标、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情感体验、能力提升)、重难点突破。
操作才能:一是教学过程,包括组织、调控、引导、推进、师生互动;二是教学反思,包括反思改进;三是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及课堂的评价。
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研组活动,要求教师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维度作为研修方向,定性定量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综合评价教师专业才能和教学实效,反思改进课堂,提升教学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三维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微观评价的实践
(一)认知才能视角下解读教材,前测已知
1.认知教材——解读文本,明确日标
教材是教学载体,它不同于一般文本,具有逻辑性强的特点。教师要成为课本与学生间的中介,把自己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活动设计、问题引導达到知识彼岸。若教师照本宣科,会使教学既无生机活力,也无深度广度,学生无法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
(1)局部置于整体中——将框题内容结合课时内容及单元内容整体解读
解读教材首先要解读文本间的关系,将课时内容置于单元中整体观察,才能领会课时内容要实现的日标及其重难点。框题相对课时是局部与整体,课时相对单元是局部与整体,脱离单元或整本教材去解读框题、课时,会造成文本解读偏差。如《让友谊之树常青》是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的第一框,本框着重引导学生学会在现实中掌握交友智慧。A教师在教学该框时着重探讨如何建立友谊,为创新让学生与现场百名教师3分钟内交友,学生不知交友为何,也没习得交友之法,导致全场尴尬。A教师看时间差不多就叫学生谈感受,勉强得出建立友谊的方法,目标假落实。
(2)辅文置于正文中——将辅助材料结合框题中各环节整体解读
教材一般都由正文辅文组成,正文是文本知识的概要、浓缩,辅文以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感知。教师一定要细读教材,感受正辅文之间的关联,对辅文进行正确的处理运用。完全抛开教材忽略舍弃辅文,会偏离教材内容。如《让友谊之树常青》一框的正文有“建立和呵护友谊”,辅文有“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方法与技能”“拓展空间”。A教师舍弃辅文自编故事,未能引发学生思考,只好无奈指出页数请学生读相关内容。B教师对“方法与技能”中的“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进行改编,出示图片让学生找其中的相同之处,学生的回答即是建立友谊的方法。B教师还与学生开展现场模拟活动“如何真诚夸赞对方”,使课堂真实自然。
2.认知学生——分析学情,做好前测
(1)认知学生兴趣需要,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需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欲。七年级学生都有自己的朋友圈,但到初中后以前的朋友不能常在一起,与老朋友的关系如何维系?与新同学如何建立友谊?七年级学生比较关注这些问题,B教师设计“说说我和XX如何成为朋友”“说说友谊之果的味道”等话题很实用,符合学生需求。
(2)认知学生前概念,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对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带有一定的前认知,我们称之为前概念,有些前概念正确合理,有些则是片面甚至错误的认知。教师只有了解了不同班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前概念状况,才能确定各班级的课堂教学目标,并有针对性地突破重难点。
(二)预设才能视角下找准“对象”,剖析教材
1.紧扣目标,预设活动
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教材进行活动预设,所预设的活动要围绕学习目标,脱离日标为教材文本而设计的活动是无效的。A教师在上《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时,“叫学生与现场百名教师建立友谊”活动失败的原因在于预设脱离目标,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建立友谊,自己能从活动中学到什么。
2.紧贴生活,预设效果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学习角度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并预设活动的效果。教学活动有很强的目的性和组织性,是为落实目标突破重难点而没计的,如果脱离学生生活,学生难以参与,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时可能偏离预设甚至呈现混乱式的“假热闹”“假目标”。B教师通过“说说友谊之果的味道”来引导学生探讨友谊与矛盾。在活动过程中有个细节:一名学生刚开始时一动不动,到尝试参与,再到在“守望友谊”活动中为好友作诗一首。她的好友静静坐她旁边,微笑看着她,在她读到最后一段时,紧握住她的手……此场景让人感动,活动效果明显。
(三)操作才能视角下把控课堂,强化反思
1.正确处理“学声”“书声”,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课堂是灵活变化的,不同学生个体有不同的想法。A教师的课堂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生成,评课教师认为学生的表现优秀,遗憾的是A教师跳过了“学声”,生硬地换成了教材“书声”。B教师呈现抖音评论截图“朋友也有朋友,我们不能随便吐露心声”,引发了学生大讨论,学生呈现两种观点:可宽容继续,也可智慧结束。学生发声应是内心真实想法表达,对与错都是教育契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实现“学声”“书声”和谐。
2.冷静面对课堂意外,与学生共谱课堂故事
教师只有关注自身的教学操作能力,尤其是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将教师思维真正转化成学生思维,将课堂事故变成故事,在教学应变中提升专业操作才能。B教师在引导学生“说说你和朋友间的友谊之果可能是哪种水果,什么味道”时,X同学因听到Y把友谊之果比成榴梿,不开心,在有机会发言时立马说他们的友谊像火龙果,没味,导致课堂气氛尴尬。B教师两三秒后让Y回答:“是什么让你觉得友谊是榴梿味?这种味道对你有什么特殊之处?”Y说“争吵有矛盾时友谊的味道像榴裢”并举例。在“守望友谊”中,X走到Y身边,递上他写有友谊话语的纸条并读出,全班给予了他们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而言,这是一堂加深友谊的课,对全班学生而言,这是最生动的例子。
3.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反思推进教学升华
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使评价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以评促学,以评促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因答而异,要中肯中有幽默,严谨中有诙谐,看似无意实则刻意。B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你能发现相处中的点滴,有你这个朋友的人有福了”“你心思细腻,平淡如水的相处在你眼中也温暖感动”“你想法独特,朋友一定常受启发”“你能设身处地为朋友着想,我被你感动到了”等都很到位。
课堂因评价而精彩,因评价而深入,因评价而有效。教师专业操作才能在评价中可以得到提升,并推动课堂不断发展。教师课后还可继续反思,反思对学生的关注度、引导度以及学生的思维参与度、合作学习有效度,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
三维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微观评价是贴合教师需要的一种有效評价方式,也是一个由多因素、多变量构成的整体,势必会产生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互动场效应,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和学生成长。
(责任编辑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