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的价值
2020-11-25于映
于 映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1)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疾病,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引发,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子宫出血、腹部包块和疼痛,严重者会引发流产、不孕症。目前,子宫肌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时具有创伤小和出血少等优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会引发严重的应激反应,需选取有效护理方法加以配合。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后可有效降低应激反应,提升护理安全性[1]。基于此,本文研究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7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36.28±3.21)岁,病程5~24个月,平均病程(13.25±1.49)个月,肌壁间肌瘤17例、黏膜下肌瘤14例、浆膜下肌瘤16例;观察组47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36.32±3.42)岁,病程4~25个月,平均病程(13.32±1.35)个月,肌壁间肌瘤18例、黏膜下肌瘤13例、浆膜下肌瘤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②年龄为≤65岁;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高度怀疑肌瘤恶变者;②合并高血压疾病者;③合并内分泌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性护理,术前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降低患者紧张情绪,备皮后做好皮肤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巡回护士提前控制好室内温度、湿度。术中保持动作轻柔,尽可能减少声音刺激。术后协助医师进行皮肤擦拭,密切观察患者尿液、引流液等情况。
1.3.2 观察组 给予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依据患者自身症状和病史,制定手术室护理路径,主要执行人员为科室骨干护士、腔镜组组员。制定时以时间为横轴对患者进行入院后的心理评估,通过此种方法提升干预效果。
入院后1~2 d。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分析患者血尿和肾功能、血糖等指标变化。为患者做好评估后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饮食控制。护理人员通过查阅病历的方法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健康状况,详细为其介绍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嘱其术前1 d的24:00后禁食,并做好肠道准备。
入院后3~4 d。对患者进行手术护理。术前做好各种腹腔镜手术器械准备,包括常规器械和子宫旋切器械、双极电凝设备,认真检查相关设备是否正常。手术当天清晨再次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消除内心负面情绪。巡回护士认真对待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麻醉起效后采用截石位,保持床尾倾斜60°双腿分开角度为110°,小腿垫高,确保静脉血液回流。术中将腹腔镜设备放置床尾,消毒巾铺好后连接摄像线等各种设备。患者术前至少30 min进行器械台清点,安装好腹腔镜器械,确保设备的完好性。术前可用碘伏棉球进行镜头擦拭,以保证医护人员可获得良好视野。术中密切监测器械使用状况,及时清除器械血迹。
入院后5 d。患者可于术后12 h摄入水分,待排气后可食用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普通食物。观察患者腹部穿刺口状况,定期换药,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以提升机体抵抗力。术后检查患者腹部切口和子宫位置状况。
入院后6 d。当患者无恶心、发热及腹泻等状况时即对其进行出院指导,继续补充水电解质,提升身体抵抗力。出院指导主要是帮助患者建立正确认识,为患者讲解其自身问题,使其接受和面对疾病。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患者应激反应度,包括患者体温、心率(heart rate,HR)和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分析患者气腹后10 min、完成手术后各指标变化。②对比患者临床指标变化,包括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处理本文所得数据,以χ2检验计数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患者应激反应 对照组:气腹后10min,体温(36.14±0.38)℃、HR(78.61±2.48)次/分、SpO2(78.12±2.87)%;完成手术后,体温(36.34±0.35)℃、HR(87.54±3.19)次/分、SpO2(99.31±3.54)%。观察组:气腹后10 min,体温(36.52±0.51)℃、HR(78.52±2.35)次/分、SpO2(80.62±3.15)%;完成手术后,体温(36.43±0.62)℃、HR(77.62±2.04)次/分、SpO2(78.62±2.54)%。治疗前患者HR和SpO2等并无统计学差异(t=1.265、0.698、0.78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pO2、HR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5.320、5.368,P<0.05)。
2.2 患者临床指标变化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短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患者观察组指标()
表1 对比患者观察组指标()
3 讨 论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也逐年提高[2]。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若患者术后会出现应激反应,则严重影响预后干预效果。
手术室护理路径是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和术后临床指标制定有效护理措施,确保患者从入院到治疗、出院均接受全方位的护理服务[3-4]。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时可降低患者不适和减少应急反应,亦可缩短住院时间。治疗过程中,患者受到内部、外部因素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及肾上腺皮质交感等功能均会得到有效强化,继而产生非特异性反应[5-7]。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自身抵御能力较差,加之腹腔镜手术时二氧化碳气腹等多种因素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内分泌功能均受到影响,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可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升应对能力。术前即为患者进行心理和护理干预,可使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有一定了解,熟悉整个手术室护理流程,满足了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同时,手术室护理路径也可拉近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距离,在护理时信任感更高[8-10]。术中操作主要对临床常见问题分析,制订器械准备方案和手术配合方法,确保手术顺利完成,还可减少患者术中不适和疼痛,提升术后康复效果。术中各种器械进行整体管理,可减少由器械原因所引发的问题,提升了护理安全性。患者术后12 h即可适当摄入水分,目的是帮助肠道功能恢复,通过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和术后切口护理,均可显著提升护理安全性,帮助患者提高自身抵抗力。当患者机体逐步康复,具备一定活动能力时,即可对其进行出院指导,帮助患者尽快回归正常生活。对比两组患者应激反应等指标变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pO2以及HR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P<0.05。表明,手术室护理路径可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时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P<0.05。表明,手术室护理路径能缩短患者住院和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路径护理,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缩短患者住院和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