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联合路径式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及产妇子宫复旧的影响
2020-11-25张利平
刘 莉, 张利平
(1. 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 产科, 陕西 咸阳, 712000;2.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产科二病区, 陕西 延安, 716000)
调查显示[1-3], 早期母婴接触,有利于新生儿呼吸、循环、体温、能量代谢等生理特征的改善,减少应激反应,确保新生儿尽快适应外部环境。相较于保暖箱等保温措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更加自然,不需要花费额外费用,这对产妇和新生儿都非常有利[4]。本研究观察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联合路径式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及产妇子宫复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收治的103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年龄24~40岁,平均(32.48±1.73)岁; 孕周37~41周,平均(39.43±2.52)周。观察组年龄22~38岁,平均(30.49±1.88)岁; 孕周38-40周,平均(39.38±2.41)周。纳入标准: 足月妊娠者; 单胎且自然分娩者; 产妇及家属自愿参与并配合本次实验。排除标准: 早产或者延迟生产者; 剖宫产者; 伴妊娠并发症、先天性疾病者; 大出血产妇; 免疫、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早期母婴皮肤接触,产妇娩出胎儿后,助产士协助胎儿仰卧于产妇腹部,用治疗巾擦拭胎儿身上的羊水、血迹,清洁头部,佩戴帽子,观察脐带搏动情况,直至停止,剪断脐带。断脐后,让新生儿俯卧在产妇胸前,调整头部偏向,以免呼吸不畅,指导产妇抱住婴儿,覆上棉被,两者皮肤接触时间以1.5 h为宜,继而实施常规产科护理,结束后穿戴衣物,用毛巾包裹送至病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路径式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① 确定健康教育路径: 分别在产妇入院、分娩后各时段,呼吁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确定健康教育路径。② 产后2 h, 安排护理人员、家属协助产妇与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告知产妇早吸吮重要性,清洗乳头,指导吸吮,时间0.5 h及以上。③ 产后24 h, 评估产妇母乳喂养信心,以视频、图片形式,向产妇讲解哺乳相关知识,矫正乳头,指导产妇及家属按摩、清洁乳房。④ 产后48 h, 评估产妇哺乳技巧掌握情况、乳头矫正器使用情况,及时纠错,提醒产妇预防乳房胀痛、乳头损伤等各类常见并发症,告知其具体解决方法; ⑤ 产后3~4 d, 邀请成功喂养产妇分享经验,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信心,鼓励产妇坚持母乳喂养。⑥ 出院当天,再次针对母乳喂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纠错,叮嘱产妇定期随访,鼓励其坚持母乳喂养半年以上。
1.3 观察指标
① 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 在胎儿娩出0.5 h指导产妇首次母乳喂养,应用母乳喂养测量工具(BAT)[5]测定喂养成功率,各维度4个条目,分值范围0~3分,共计12分, 8分以上指喂养成功。② 喂养方式: 以微信、电话形式随访,调查新生儿喂养方式,划分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③ 子宫复旧: 于分娩后2 h测量2组产妇宫底高度,用软尺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子宫底最高点距离,并在产后24、48 h持续测量宫底高度,计算单日下降程度。④ 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 邀请产妇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在线填写母乳喂养知识调查问卷,总分100分,划分完全知晓(90~100分)、部分知晓(60~89分)、不知晓(60分以下)。知晓率即用百分数表示完全知晓与部分知晓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2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n(%)]
2.2 2组喂养方式比较
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喂养方式比较[n(%)]
2.3 2组子宫复旧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宫底高度下降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子宫复旧情况比较 cm
2.4 2组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n(%)]
3 讨 论
母乳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天然食物,其营养成分充足,能够确保婴儿获取充足营养,还有利于良好母婴关系的构建[6-7]。然而,部分女性畏惧疼痛,导致早期泌乳刺激反射中断,故而放弃纯母乳喂养[8]。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使足月新生儿清醒时间延长,利于其主动觅食,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提高[9]。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和早吮吸会对产妇脑垂体产生刺激,促进泌乳素分泌,建立泌乳反射,有利于子宫复旧[10-12]。通常,分娩之后宫底平脐,产后24、48h下降1~2 cm, 但剖宫产、非母乳喂养均会对子宫复旧产生影响,造成产后出血,延长产后血性恶露时间,不利于产褥期健康,甚至增加慢性妇科炎症发生率[13-14]。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提高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新生儿频繁吸吮,对吸吮反射加以巩固,且吸吮刺激经乳头神经末梢传至脑垂体,会加速母体释放催产素,保证子宫尽快恢复至原有状态[15-16]。
依据母乳喂养、子宫复旧特点,除了早期母婴皮肤接触之外,还需实施路径式健康教育,提高家属参与度,便于其了解更多母乳喂养、子宫复旧知识[17-18]。同时,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于产后2、24、48 h及产后3~4 d、出院当天,安排母婴皮肤接触,清洗乳头,向产妇普及母乳喂养知识,实施按摩和乳头矫正等,减少乳头损伤、乳房胀痛等一系列并发症,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信心,及时解决母乳喂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不断提高,达到良好的子宫复旧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纯母乳喂养率、产后24 h宫底高度下降高度和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联合路径式健康教育,临床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