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学生音乐创作实践能力的策略性探究
2020-11-25胡晶
胡 晶
(浙江省衢州市白云学校 浙江 衢州 324000)
课程改革的实施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历程,其中涉及到创造领域的教学内容也有了一定的收获与经验,但对于其他领域的教学成果来说,初中音乐创作实践还显得非常不成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努力和探索。
通过初中音乐的实际教学,笔者认为创作音乐和创作文章的过程是一样的。写文章要先去积累词汇,然后开始造句接着写一段话,最后是写整篇文章。和语言文学的结构一样,音乐具有自己的字、词、句、段、章,也就是乐汇、乐节、乐句、乐段和乐章。我们初中音乐创作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音乐素材的积累环节,怎样让这些素材便于学生们理解接受,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着重考虑的,如何让他们接受就需要音乐老师们来动脑筋了。
1.不断发掘身边的创作元素
节奏对于音乐形象的确立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音乐形象在节奏呈现的同时就已经基本确立其他的音乐要素,而且学生对于节奏的感知,似乎也是与生俱来的。初中学生们会非常乐意参加这些节奏性的实践活动,只要方法得当,他们会很容易的掌握所学内容。其实,我们课内课外的节奏乐器,随手就是。只要能发出声音来都可以作为节奏乐器,甚至是路边的石头木棍,家里的锅碗瓢盆数不胜数,都可以说是很好的节奏乐器,将这些利用起来无形当中会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主动性,而且课堂也会有声有色。
笔者曾经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多声部的节奏合作实践,我首先发动学生,让他们把自己家里的一些相锅盖碗筷,擀面杖,吃完的点心盒,饮水桶,易拉罐,酒瓶等等这些废弃不用的东西收拾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工,比如易拉罐做好之后和学生们一起塞入一点米粒石子或者黄豆什么的做成沙锤,做好之后让学生们一起来讨论,怎么样让这些小乐器发出?怎么样用在相关作品中?学生们将“乐器”按照发音的高低特点把它们进行归类,分成高中低不同音高的不同类乐器组作为声部,并且为不同的声部设计合适的节奏型,来不断的进行重复演奏,在合作的过程中,一个一个的声部逐渐加入,最后形成了一个非常饱满的合作表演。为了增加观赏性,还可以请学生在表演时加入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当用塑料袋、酒瓶等做成的乐器来演奏简单的学过的、短曲作品时学生往往表现出非常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例如创编要求学生为课外歌曲动画片电影《大鱼海棠》主题曲开头编配实例(可以是旋律创编也可以是画面声效创编)。课堂中,学生有的运用口琴来创编吹奏作品过门,也有学生用塑料袋和装着小沙石的塑料脸盆来模拟海风、海浪的音效,非常有意思。
2.多角度渗透创作手段
在我们的歌唱与欣赏教学、以及其他音乐课型中都可以渗透和融入进创作手段。我们的初中音乐教学设计不可能是单一的创作,而是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教学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其他领域的教学会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而创作能力的过程也会对其他领域的知识技能进一步的深化理解和运用,因此在欣赏唱歌、律动演奏、识读乐谱等所有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参透创作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环节和活动中的创造性因素,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和了解这些特点,为学生们的创造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初中八年级欣赏作品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用了“换头合尾”,这一传统作曲技法,体现了作品独特的魅力。课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都以此旋律片段为结束句,尝试用“合尾”创作手法,这种探究体验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有在我们教唱八年级歌唱作品《樱花》这首歌曲的时候,为了加深对于日本直声与乐句尾部减弱处理的歌唱方式,可以让学生用过手势的方式来引导自己唱出画面感,可以采用老师唱乐句前部分,学生处理演唱后半部分。比如口风琴的学习中,也可以运用即兴创作的手法,教师让学生用一样的节奏、力度和速度来模仿吹奏作品旋律;在学习日本民族音乐《樱花》作品中,教师让学生把所有4FA7SI更改为其他音高,用乐器或演唱的方式来表达。
当然,在许多音乐作品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模进、倒影、卡农、同头换尾、换头同尾、紧缩、扩展、变奏等等这些音乐创作手法,我们可以采用游戏模唱、音乐绘画、多声部合作、肢体律动等各种各样有效的手段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