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2020-11-25戴文
戴 文
(南师附小教育集团红谷滩分校 江西 南昌 330100)
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让学生喜欢做作业,让学生做什么样的作业,做多少作业才合适,是值得我们商讨和研究的话题。作业总量过大将导致学生要么无法按时完成而抄袭作业或随意敷衍了事;过少或不布置作业又达不到学生复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努力做到作业布置求“质”而不求“量”,做到精做精讲。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究,我有了一点点的收获。以下将谈谈我个人在教学过程对于作业的设计和布置的想法。
1.错题转化,变错为宝
对于中学生,许多教师会建议学生能建立一本属于自己的错题本,将每次自己做错的题目摘录下来,以便到最后复习阶段可以有针对性地复习。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这样的要求对于他们而言是不太合适的。既然这样,那么就让错题就这么流失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此时,教师应该适当的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摘录和分类,并在练习课和复习课中进行专题练习和讲解,使讲解更具有针对性。
案例:二年级数学上学期中相同加数求和可以用乘法表示,在练习过程中出现了几和几相加的题目学生也习惯性思维用乘法来做。针对这一情况了,我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1)2和3相加的和是多少?
(2)2与3相加的和是多少?
(3)2个3相加的和是多少?
(4)2个3相乘的积是多少?
学生通过解这一组题,进行对比后得到“和”、“与”是同一个意思,就是把题目中的两个数字进行相加。但是读题目不能只读前部分而忽略后面部分,第3题和第四题的对比是让学生理解相加和相乘的不同意义,虽然都是几个几,但是解题的过程是不同的。这一设计就是根据学生的错题进行设计,前三道题目是基本题,而第四题题为学生拓宽了思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铺垫。
通过将学生错的解题方法进行呈现,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大大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对自己已知知识梳理再运用的过程。不仅让学生能自己找出错的原因,也让他们知道了如何来做和检查这一类型的题目,对知识起到了巩固的作用。
2.巩固基础,繁中知“法”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具有连锁性: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所以“做”是“学”的基础。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势必要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智力等实际情况精心考虑好作业的范围、要求和时机,从题海中精选,确保作业富有典型性、启发性、挑战性和系统性,在作业形式上还可以有创新。
作业设计是教学常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备课到上课再到作业是环环相扣的,现在有的教师“备课靠下载,上课靠模仿、作业靠教辅”,这种方式是培养不出有个性的教师的。教师精心设计作业,精心批阅,是形成教学有效反馈的重要手段,它为后期教学提供科学依据。教师通过批改作业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对学生的答案给出激励性的答复,从而形成学生学习的新发展点。
3.联系生活,增加乐趣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是如何将这些数学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相联系,为我们教学所用,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探讨的东西。
案例:《快乐的节日》是一节让学生看图编乘法或者除法应用题的数学应用课。书本的主题图上有许多倍数关系,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主题图编了许多数学问题,虽然学生们说得都很好,但是我个人感觉这样的数学问题还是呆板了点。所以在课后我布置了这样的回家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倍数关系,根据它们的关系设计一道应用题,并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在布置任务前,我先让学生在教室里找找有没有这样的数学问题。学生活跃地根据日光灯、门、窗等各种事物的数量编数学问题,让我心里有了数。第二天学生交上来作业的情况还是让我着实吃了一惊。
生1:“我有2个铅笔盒,每个铅笔盒里有10支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2:“一支钢笔7元,买5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钱?”
……
每个学生都通过他们的观察编出了数学小问题,当我在班中依次读出每个学生编的题目时,大家都是一脸的兴奋,因为这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数学问题。课后又有学生来向我讲述他们发现的生活中其他的倍数关系,学生如此积极地观察和学习是我始料未及的。看来,这就是生活带来的乐趣。
作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巩固基础知识,拓展思维,从而在多题型中以不变应万变。教师有意识的设计和布置作业,不仅能减少学生不必要的重复练习,而且也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作业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