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人写事高人一等,表情表意入木三分
——走出记叙文选材的瓶颈

2020-11-25孟玲依

读与写 2020年27期
关键词:记叙文题目学会

孟玲依

(浙江省诸暨市应店街镇中 浙江 诸暨 311817)

写作是人们学会用书面语言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体认生活的过程[1]。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和同学交流时,口若悬河,伶牙俐齿,语气语势也都恰到好处,但是一旦要独立完成一篇作文就搔首挠耳,无从落笔。在这里我们其实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因为他们早就既定了一个话题,而开启话题的人未必就是那个口若悬河而写作能力一般的学生。也就是说,这位学生表达能力未必差,但是可能不善于找不到切入点,他只有在得到一个既定的素材时,表达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我们的作文教学所要解决的无非是“写什么”和“怎么写”两大问题[2],没有好的素材,多么高超的写作技法都无用武之地。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素材才是一篇作文优劣与否的关键所在。有了好的素材,还要找好的切入点。要寻找到好的素材,就必须理清现在记叙文写作中的瓶颈问题。

一、素材雷同。学生都有相似的生长环境,所以学生在选材时往往陷入俗套。我在七年级语文课上布置了一篇当堂作文:“我学会了________”。全班42篇作文中竟有19篇不约而同取题为“我学会了骑自行车”,而且内容基本上都是把家长作为良师,指导“我”的骑车技术,鼓励“我”要勇敢自信。紧接着泛滥的题目就是“我学会了炒菜”。这样雷同的素材使我不得不反思,难道我们学生的生活都被同化了吗?

二、一材多用。无论题目怎么变,有些同学的写作素材永远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就如刚才写“我学会了骑自行车”的某位同学,再后来又把这一素材套在了以“坚强”为话题的作文和“我最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中。久而久之,他的素材库就日渐贫乏,记叙文的写作也就越来越困难。

三、素材虚假。作文应该是观察记录和表情达意的途径,我们老师也一再强调只有写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才有真情实感,但有些学生由于没有素材积累就胡编乱造,与现实脱节。这样的文章学生创作时费时费力,老师阅读时劳心劳神。这类学生的作文往往参考了作文书上的情节,然后凭着记忆,胡乱改造,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就变成了“超级模仿秀”。

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教师必须要改变对作文素材只是蜻蜓点水般掠过的教育方式,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更多的记叙文素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努力。

1.感受生活,展开想象。生活是平淡的,从熟视无睹中探索新素材不是轻松的事情,人人可见、人人可闻的生活素材,其表层自然失去了新鲜的诱惑力,要从中寻出新的素材就要披沙拣金,作出艰苦的探求。运动会上,那挥汗如雨,精疲力尽但是不言放弃的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成绩落后时,那略显稚嫩却又情真意切的安慰声。寒夜里,妈妈手里握着的一杯温暖的牛奶……学生总是挖空心里乱编故事,殊不知每天的生活过程就是一个绝佳的事例,鲁迅先生等许多著名小说家,就是在熟视无睹的素材中索取典范。

2.开展活动,开拓视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往往让人终生难忘,翻阅课外书,可以发现很多优秀作文就是回忆学校或者班级组织的一次参观,一次春游,一次野炊。这表明在学生心中这些活动非常有吸引力。正如叶圣陶所说:“一个中学生,自己要做的题目实在是多……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如种树,如养鸡,如窥显微镜,如测候风、雨、、温,都是非常有趣的题目。校内的集会,如学生会、演说会,校外的考察,如风俗、人情,也都是大可写作的题目[3]。”

我在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看过的、听过的、经历过的都化成记叙文素材库的同时,还会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寻求这些素材中蕴含的真与诚,善与美。但在实践途中我也发现一些学生无法有效运用所积累的素材,写作过程,往往是斟酌素材的过程,一个好的故事哪处是最好的切入点,哪个过程应多加笔墨,都要仔细考量,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品味真情。朱自清的《背影》描述父亲去给将要远行的儿子买桔子这样一件小事,文章没有详细描绘父亲的外貌和语言,而是把父亲买桔子的过程像电影慢动作一样展现出来,把各个细节都放大隐而不露,约而不繁,含不尽之意于背影之外,从而感动了几代人。所以我们要把小事加以铺成,把小事具体化,精致化,这样就会把整个过程放映在读者的脑海中,身临其境且挥之不去。

2.小处落笔,以小见大,理解真理。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许多优秀作文往往从一定的深度方面显示出小作者的慧眼匠心,所以我们要撷取生活中的小故事,故事中的小片段,感悟出真理。“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这是台湾作家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全文用破土而出的瓜苗写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的学生如果从浅层上跳跃出来,在深度上着力挖掘,写出的作文就会不同一般。

记叙文的素材其实很多,但是学生总是写着似曾相识的文章。只有走出记叙文选材的瓶颈,才能做到写人写事高人一等,表情表意入木三分。

猜你喜欢

记叙文题目学会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学会分享
追根求源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