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理识字,揭开识字密码,助力低段识字教学

2020-11-25谢利银

读与写 2020年25期
关键词:指事偏旁部首字理

谢利银

(福建省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 福建 建瓯 353100)

识字是小学生开始接触语文课程的第一步,也是为之后语文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一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特别重视汉字构字规律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改进识字课程的教学方式来帮助一、二年级学生多识字。识字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而不应只局限于认识某一汉字。字理识字这一方式抓住了汉字的结构和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汉字,提高识字的效率和有效性。

1.字理识字的应用现状

字理识字教学是指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汉字的特点,运用汉字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即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进行汉字的识记。相较于传统的汉字教学方式更强调对于汉字的理解和分析,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字理识字教学的优势是通过对字形的记忆理解,来加深学生对汉字偏旁部首的理解,减少了学生在辨字中出现的错误。同时通过对汉字的分析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提高识字能力,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现阶段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字理识字这一新型的识字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它打破了传统的通过机械的讲解和反复训练,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学习汉字的方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同时通过理解不同造字方式来提高学生理解汉字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之后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由于部分语文教师专业的汉语言知识技能欠缺,他们在识字教学中字理意识不强,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同时由于学生自身忽视汉字学习的严肃性而不会去主动理解汉字的真正含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字理识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2.字理识字的运用原则

通过分析字理识字教学的运用现状可知,字理识字作为一种新的认字教学方式,运用于第一学段识字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进而提高识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教学第一学段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字理识字方式的重要性。通过研究这一方式的实际运用并结合第一学段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以最大化发挥字理识字法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那么字理识字这一方法在第一学段识字教学中要如何科学运用呢?

2.1 引入字理要准确。字理识字承载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因此教师在引入字理过程中要注重严谨科学,不可信口胡诌,如果教师不具备专业的汉语言学科技能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严谨运用字理识字法,可能会对汉字教学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不断丰富自身知识面,提高自身运用汉语言专业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模糊不清的地方要查找可靠的资料,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2.2 选择字理要适用。字理识字是针对第一学段学生进行汉字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合理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认识汉字的效率以及质量。它可以被用于生字教学的多种方面,字理识字适用于哪些内容教学呢?

首先是适用于偏旁部首的教学。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将偏旁部首的学习作为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的重要内容。偏旁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其中部首是特殊的偏旁,对于汉字有字形归类的功能。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汉字偏旁部首的含义,展现偏旁部首背后的历史演变过程,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汉字的由来。学生掌握偏旁部首的特点和含义可以帮助其提高认字的速度和猜字的能力,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

其次是独体字的教学。独体字,顾名思义是以笔画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它是一个囫囵的整体,切分不开,从图画演变而成。它在第一学段教材中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重视。独体字可分为象形字和指事字,其中象形字在造字之处比较接近于图画,后来逐渐演变成字,例如“日”“月”等,这类字由于有很强的表意特征,因此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还有就是指事字,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法,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例如“末”、“未”、“刃”等,“未”和“末”就是由木延伸出来的指事字,而“刃”是由“刀”这个象形字加上一点,这一点就是指刀最锋利的地方。

最后是表意特征明显的合体字。第一学段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合体字大多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较为简单的汉字,通过学习这些汉字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其认字数量。由于这些汉字结构简单、表意特征比较明显,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字理识字方式往往能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字理识字可以更为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解释汉字的结构和意义,相较于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字理识字可以更好理解汉字,感受汉字的魅力,从而加深对汉字的理解记忆,有效的避免学生在辨字以及实际运用中出现的书写错误,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质量。

2.3 讲解字理要适度。教师在进行字理的分析讲解时要遵循适度原则。即讲解字理要充分考虑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来进行选择,做到字理的讲解可以真正为学生所理解,而不是让学生听讲之后还是一头雾水,那样会导致字理识字教学的意义只流于表象,而不能对教学起到实际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汉字结构的难易程度等进行分类,以此确定讲解的内容。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天地人》一课中“人”字时,这个字结构简单,教师就不必进行过多解释。而对于结构较为复杂汉字如《升国旗》一文中的“旗”字,教学时可以通过出示起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3.提高字理识字的有效性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参考字理识字的运用原则,通过改进识字教学方式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下面主要分析如何提高字理识字在第一学段识字教学中的有效性。

3.1 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1)图解法。研究表明学生受到图片的吸引往往会高于文字,因此教师在分析讲解汉字时要注重运用图解法,通过图解法可以更为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汉字的本源。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象形、指事和会意字。例如教师在讲解一年级上册《日月明》一课中的“木”和“林”两字时,就可以把它们进行结合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解来向学生先讲解“木”的含义,再结合图片进而理解“林”的含义就是理解乔木丛生,成为树林,从而更好理解汉字的含义。

(2)联想法。联想法也是字理识字教学中的重要方法。联想法,顾名思义是根据字形进行字理联想来对汉字进行理解记忆。通过联想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种方式主要运用于象形字和会意字。例如教师在讲解“兔”字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联想兔子这一动物的形态来进行理解记忆:“ク”像兔子的头和长耳朵,“口”像兔子的身体,“人”像兔子的腿,“、”就像兔子的短尾巴,通过这种联想记忆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记忆汉字的结构。

(3)比较法。比较法即将字形相似的汉字放到一起来进行讲解。教师在选择比较的汉字时要注重技巧,通过比较来帮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例如,二年级下册生字教学时,我们可以将“拉”“摆”“指”“抽”“摘”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这些字的相同点都是“扌”,再引导学生根据每个字读音的不同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区分相近字,从而有效降低学生在实际运用汉字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率。

3.2 动作表演激发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入恰当的动作表演来表示字理,这种方法的运用的妙处在于可以通过动作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汉字学习的热情。例如教师在讲解“看”字时,可以通过上面是个手,下面是目,用手遮住眼睛就是“看”来帮助学生理解字意。在讲解“尖”字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轻轻触摸铅笔的笔尖,来帮助学生理解字意。此外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对已学的汉字进行集合,一人表演,让其他同学猜,通过这种方式教学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汉字,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3.3 图文演示加深理解。图文演示的方式相较于长篇大论的讲解更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在进行图文演示的时候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制定教学方案,同时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图文演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教学“乌鸦”的“乌”字,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他们不明白乌鸦也是鸟,“乌”字没有里面的一点,我们就可以出示图片,让孩子们观察,你看乌鸦是什么样子的,乌黑的,乌黑到什么程度,乌黑到连眼珠子都看不见啦!所以乌鸦的乌里面没有那一点。这样利用图片一展示,学生就一目了然了。还有,教师在讲解汉字起源的时候,可以通过将汉字演变过程的不同形态放到一起来让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汉字的演变规律。教师在进行演示的过程中要注重设置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完成好这一步才能顺利进行之后的课文等教学,因此教师要注重识字教学这一环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字理识字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它的运用揭开了识字的密码,有效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通过研究汉字的构造和偏旁等来认识汉字,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魅力,也让学生在汉字学习中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指事偏旁部首字理
画说汉字——百
我的作文(外一首)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文学阅读中提问的“三性”与“三指”
移字谜
巧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伤心的单身话
偏旁部首知多少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