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天津临空经济可行性初探
2020-11-25陈光宇
◎文/陈光宇
临空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自2015年4月,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挂牌成立以来,天津临空经济发展进入加速阶段。民用航空及配套服务业进一步聚集,企业间业务分包和融合显著增加,形成了初步的产业链生态效应。相关金融、人才政策及体制机制创新在产业发展中不断完善,天津建立临空经济区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为此,在原航空城规划建设基础上,仍按原规划面积102平方公里,整合天津空港经济区、东丽区部分区域、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和中国民航大学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政策资源、功能优势和自贸试验区品牌,加快临空经济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一、天津具备集中建设临空经济区的基础条件
(一)区位条件优越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周边地区是我国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核心地带,辐射三北地区、面向东北亚,空域条件较好;紧邻北方最大海港天津港和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便于开展海空联运,区位优势明显。示范区与中国(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部分重合,总面积为102平方公里,包含天津空港经济区、东丽区部分区域、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和中国民航大学。
(二)交通优势明显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距市中心13公里,为4E级民用国际机场,是我国区域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设有国家一类航空口岸。机场拥有T1(国际及地区)、T2(国内)两座航站楼,总建筑面积36.4万平方米、货库面积7.4万平方米;拥有跑道2条,长度分别为3600米、3200米;机位59个。2019年,天津机场旅客吞吐量244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2.6万吨,航线超过200条,通航城市146个,同时开通客、货航班的国内城市共有12个,开通国际货运航班覆盖10个国家的12个城市。示范区内航空枢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运输网紧密衔接,已逐步形成便捷高效的集疏运体系。近期规划,2030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飞机起降40万架次,预计至2035年旅客吞吐量7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0万吨、飞机起降50万架次;远期规划,2050年货邮吞吐量300万吨、飞机起降52万架次。滨海国际机场交通便利,已开通地铁二号线,仅需半小时即可直达天津市中心;有多条巴士线路,可以方便地前往市内各主要区域、车站及塘沽等地;直联京津、京津塘和荣乌等15条高速公路和9条国道;可连通全国六大铁路干线,周边4座货运站与国家铁路干线连通;经疏港公路可直达天津港,与180个国家、400个港口实现空海联系。
(三)产业基础雄厚
原天津航空城规划地区作为航空产业的承接地,引进了空中客车、中航直升机等龙头项目,带动庞巴迪、西飞机翼、古德里奇、PPG等多个项目落地,初步形成以飞机总装、研发制造、部附件组装、机载设备与零部件生产、飞机内饰改装以及航空维修为主的航空制造产业链。物流运输、金融业等航空关联产业迅速发展。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6%;实现财政收入307.7亿元,增长26.7%;完成工业产值1305亿元,增长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0.1亿元,增长11%;重点营利性服务业收入172.7亿元,增长46.7%。
(四)发展环境良好
拥有天津港保税区(空港)、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两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开展保税相关业务政策优惠、功能齐全、手续简化、保税物流操作便捷。天津市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滨海新区及保税区先后出台了若干支持和鼓励临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天津航空物流区的批复》《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支持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的《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支持和鼓励航空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规范和指导企业适用保税维修再制造政策的若干意见》等,在政策层面为示范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人才资源丰富
中国民航大学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民航领域高等学校,也是我国唯一一所民航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与交通运输工程两大学科群交叉融合的高等学府,为示范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精英计划”“海鹰计划”等人才战略相继实施,航空专业人才不断聚集。
二、天津临空经济区的目标定位
天津临空经济区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航空产业繁荣、创新创业引领、高端研发集聚、金融改革创新、口岸物流协同的国际化区域,成为全国临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预计到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人民币,第三产业比重不低于75%;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2000亿元;注册企业就业人数突破30万人,常住人口达到15万人,成为新动能引育的核心区、新活力迸发的主阵地、新机制引领的示范区。
按照“开放引领、创新经济、产业升级、高水平建设宜业宜居国际生态活力城”的发展思路,在功能优势驱动下各类要素资源整合叠加、制度改革大踏步前进,成为全市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三、天津临空经济区的主要任务
(一)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
以发展高端、完善配套为方向,重点发展大型客机、支线飞机、大中型直升机、通用飞机、航空电子及配套零部件组装制造产业。以空中客车天津总装线为龙头,发展客机总装及零部件制造,培育发展无人机及通用航空产业,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和集成化信息网络体系,着力突破发动机及零部件、机载设备、飞行控制系统、燃油系统、电气系统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和完善产业发展链条,形成重要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体系,提升本地化配套水平。依托航空港物流运输,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以高端成套设备为主体、关键核心零部件为基础、新兴装备产业引领的高端装备产业体系。
(二)提升航空服务业水平
以天津机场为基础,以天津航空物流区为依托,加快建设集航空物流、流通加工、跨境电子商务、航空配套服务等于一体的临空物流基地。不断完善机场集散交通设施,大力发展航空运输及仓储分拨、邮件快递等产业,推动航空物流业快速发展。吸引国际知名航空维修企业,整合资源,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保税维修基地。开展模拟机培训业务,打造飞行员培训中心,打造航空科教培训产业集训基地。将临空示范区打造成国内专业化最突出、培训覆盖面最广、门类较为齐全的民航培训中心区。高标准建设临空示范区会展基础设施。在办好“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的基础上,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航空及关联产业展会品牌。支持区域内航空企业开发工业旅游点,打造系列工业旅游景点,将临空示范区建设成为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的工业旅游强区。大力发展航空金融产业,提升金融对航空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
(三)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优化空域环境,将京津冀空域规划作为国家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将华北地区空域航线等清零重构,重新规划军、民航空域航线,彻底解决空域紧张问题。加快公路交通、轨道交通、铁路交通、航运交通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实现天津机场与天津市区、天津港、北京及河北的紧密联系。发挥天津港的优势,寻求海空联动契合点,加强海空联动,服务贸易发展。
(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提升行政管理水平。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推进民航管理先行先试,研究推进航权开放,加快航空口岸建设,促进通关便利化,构建国际先进营商环境。降低投资准入门槛,借鉴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经验,设立航空产业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减少或取消对外商投资准入限制。加大天津临空经济区民航业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外资进入民航业。二是转变政府监管方式,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整合各职能部门依法即时公布许可信息和监管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各部门联动监督管理。完善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实施分类管理。实施建立“两个随机,一表共用”的抽查监管机制,有效实现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审管分离,公开透明,高效运作”的新型审批服务机制,逐步向备案制过渡。
(五)培育和聚集航空专业人才
开展与国内外航空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推动中国民航大学和本地高校民用航空产业相关专业、学科建设的改革,丰富完善专业领域,提升学科层次,增强办学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增强职业素质,将天津建设成为全国航空教育培训的高地和航空人才培养的摇篮。探索市场化引才新机制,大力引进国内外创新人才和团队,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人才中介机构,通过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式为企业定向引才,提高引才精准度。加强制造业人才科研平台建设,建设或升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航空产业做大做强和高端制造业提升发展,培养储备技能人才。大力引进国内外创新人才和团队,着力引进航空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精、尖、特等紧缺实用人才和团队。
(六)发挥服务辐射带动作用
拟建的天津临空经济区作为天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支持临空经济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建设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扩大“走出去”项目境外投资保险规模,支持保险公司为企业提供综合保险服务。开展口岸通关流程和物流流程综合优化改革试点,打造京津冀地区国际贸易大通道。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航空公司开辟往返或经停天津的航线。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依托现有工作机制,率先向京津冀地区复制推广创新成果,借鉴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经验,更好推动示范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七)加强生态保护
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建设节能降耗工作方案、生态文明建设方案和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标准、提高企业准入门槛,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化利用,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推动绿色出行。加强机场周边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光污染控制,合理设置安全防护距离并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强化水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完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中水回用,保障生态用水,严控土壤污染,强化污染物源头控制,推进低碳节能体系建设。推动靠港飞机使用岸电,加快机场岸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使用率。支持机场新增或更换车辆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替代。
加快天津临空经济区建设,以航空制造业为引擎,航空服务业为燃料,基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独特区位优势的天津临空经济区正在加速起飞,一座航空产业新城已经崛起于渤海之滨的蓝天下。天津临空经济区的成立和建设,必将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又一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