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养老困境及解困措施

2020-11-25李艳艳

市场周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农村

李艳艳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陕西 咸阳712000)

一、引言与综述

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曾说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基本国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生活随着国家发展一年比一年好。”党和国家始终心系人民让人心振奋,群众最关心的事必有两件:第一,收入增加早日脱贫;第二,医疗和养老。在政府工作报告五年成就中,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并进一步提高财政医疗补贴标准。这些都可以说明我国在脱贫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的坚定决心。但是养老医疗的城乡差距问题依然严峻,存在于我国的另一特殊群体——农村或偏远农村的老人,更需关注并给予更有效的扶持。

关于农村养老服务的相关研究,黄俊辉和李放基于2001~2011年的国内文献对目前农村养老服务研究的现状与进展进行了分析,得出:尽管在农村养老服务方面有一些突出的研究但纵观这些学术专著,其基本上是在宏观的养老保障体系下讨论农村养老服务问题,并没有将农村养老服务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研究,这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政策实践的需要。而且对2001年至2011年“农村养老服务”这一主题研究的文献统计发现,由高等院校为主的学术群体在近年已开始关注农村养老服务这一领域,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落后于对城市养老服务的研究,所以农村养老服务的研究成果还相当有限。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方面比较突出的研究是王增文提出的,提升农村居民对养老服务社会认同度的关键在于搭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即筑出政府、社会、宗族网络和家庭“多位一体”的“立体式”社会养老服务保障模式。

二、农村养老服务困境简述

2018年两会期间,新一届政协委员当中很多人将目光投向农村老人尤其“空巢”老年人。他们认为:“特殊群体需要特别关爱,大家对高端养老尤其是城市退休老人的关注比较多,但是对于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关注度比较低,而这些农村老人恰恰是最需要政府部门给予重视的。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保障能力和精神文化生活更为落后。”

(一)城乡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

贫困和医疗养老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偏远的农村更贫困,贫困的地方医疗条件差,城乡差距大始终是我国现存的主要问题。尽管政府在缩小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方面的作为越来越大,同时取得很大成效,但是根本上的差距问题仍然无法根除。当前呈现出的问题是位于发达地区的大医院还有城市中心医院门庭若市,而偏远地区或者乡村医院鲜有问津。在偏远地区的农村,以甘肃省靖远县为例,村民看病住院距离最近的是县级医院。除此之外,近几年政府开办了村卫生室取常用药品可以用医保卡,还开办了乡级医院,同时配备医护人员,虽然大部分费用都是可报销的,但乡级医院可以提供的最好条件是打吊瓶和做简单的B超检查,医疗条件可想而知。因医疗条件差,老人最基本的医疗需求很难得到满足,稍复杂的病情需要去县级或市医院,交通不便和路途遥远对农村老年人及时就医是极大的挑战,这是农村养老服务中最大且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城乡区域差距在基本医疗养老方面的突出写照。

(二)农村老年群体整体素质与生活水平低

从目前来看大多数人的关注重点是如何让城市里退休的老年人更好地享受养老服务,殊不知在很多农村地区的老人并不了解“什么是养老服务”,信息接收有限、文化程度低、收入水平低是偏远地区老人的基本现状,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而且还有一部分老年人没有子女赡养,迫于生计,一些老人70多岁仍然下地农耕自给自足,他们的日常开销来自农作物收入和政府补助的每人每月80元养老金,基本没有改善生活水平的能力,这就是农村“空巢”老人,这样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

(三)养老服务发展滞后

城市养老机构遍地开花,而偏远乡村养老院屈指可数。在偏远农村除传统的居家养老之外,在村所属的乡镇有开设一至两所敬老院,是政府建设用来收留孤寡老人的,但是没有相应的医护人员,没有医疗设备,仅提供一个简单住处,条件极为简陋。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养老相关的设施服务,并且在村里可供给老年人丰富生活的文化娱乐基础设施建设也极度匮乏。

这与在三亚崖州区南山花园老年公寓对异地养老做调查访谈的结果形成显著差异,在被访老年人中,大多是来自东北、河北、北京及周边等城市的退休老人,每人每月至少3000元的养老金,部分老人还有房屋租金,这些收入足够支持每年冬天去南方避寒旅游的开销,三亚、北海道等地区冬季环境舒适、温度适宜,有慢性病的老人来这里住病情会有很大的缓解,夏天转而回北方避暑,在这些老年公寓均配备有不同条件的医疗服务、老人餐等满足老年人日常需求,这些老人会用微信等网络设备查找信息供其出行,也有很多通过老年人服务中心、中介等渠道帮其安排不同地方养老。这就是在中国大热的“候鸟式”迁徙养老潮流。他们大多不需要接受子女支持,完全可以独立承担,并自由选择自己的喜好。这与偏僻农村老年人群体相比,可以很通俗的形容为“一边在天上,一边在地下”,因此尽管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倾向性政策与扶持日益增多,城乡及区域发展水平差距依然很大,这种差距很直观地体现在不同老年群体的老年生活水平上。

在关注城市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同时,应该更多的关注偏远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让其在一个相对平衡的发展水平上逐渐缩小差距。当地医疗水平、老年人素质水平(包括文化水平、经济水平、健康水平)、当地养老服务提供情况、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决定了老年人的养老水平,而这四方面的提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的共同努力。

三、农村养老服务解困措施

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老年人口统计数据,201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6亿人,占总人口的11.9%,与上年度相比人数增加827万人,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3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会达到2.5亿,而到2049年将超过3.5亿,老年人口抚养比超过40。人口老龄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积极应对老龄化早已成为迫切任务,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养老、敬老、孝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以人口战略、生育政策、就业制度、养老服务、社保体系、健康保障、人才培养、环境支持、社会参与等为支撑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体系。结合十九大报告以及两会期间提出的养老服务相关内容以及农村现状因地制宜,对我国农村养老服务方面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农村体制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养老服务城乡差距大,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在财政上要真正实现全国统筹,均衡区域发展,优势互补,落后地区发挥区域优势快速发展经济,提高养老服务购买能力。政府要加大农村地区公共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甚至农村地区的发展步伐可以快于城镇地区。贯彻实施十九大工作报告中“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指示,针对农村老人可以以村为单位设立关爱老人个性化公共养老服务(适老设计人本化);重视农村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根据不同老年人群体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补贴方式;通过制定家庭养老支持政策、经济补贴等多种方式鼓励子女与父母同住,加强子女对父母的照料,以此呼应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此外,降低养老医疗自付比重,增加高龄老人津贴,重点关注农村身体健康欠佳老人、丧偶老人和女性老人的养老需求。

(二)重视社会力量的引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资源在养老方面的作用

郑功成表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在是十分滞后的,因为大量的财政资金是投向社会保险方面的,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还是一直偏低的。关键是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正是如此,农村地区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加入以及市场竞争机制的参与,因为目前的农村养老市场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空白的区域,政府可以通过在政策以及财政上的倾斜,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养老服务的提供上,重视市场机制让市场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里自由发展。

因地制宜充分结合乡村特点,发挥以一个带百个的作用。规划发展蓝图,可以先以乡、村为试点呼吁乡、村杰出者(富裕个体)与政府合作为家乡积极贡献力量。由杰出者牵头,政府辅助兜底,以无偿捐献和市场化作为杰出者与政府合作的两种方式。因为只有让杰出者牵头才能满足其参与贡献的光环作用,光环作用又可成为其尽可能奉献的驱动力甚至还有可能形成“光环效应”,同时市场化正好迎合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调动社会市场资源这一有力举措,是促进自身事业发展、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好机会。但这需要政府在政策上辅助,合理性上给予规范监督,设施上给予补充,充分调动民间组织和市场资源的积极性,做到社会和政府相辅相成。

(三)着力打破农村地区只出不进壁垒

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往往是人才流出地,农村地区亦是如此。要想发展,人力资本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发展先留人,虽然国家在引导人才入驻偏远地区和进村进社方面不遗余力,但问题是来了留不住,没想扎根就不会持续性的贡献,管理层也容易出现权责不清互相推诿问题。乡村自身要努力创造良好环境以及制定更有利举措吸引和留住人才,努力实现乡村振兴。

要大力发展义工力量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中的作用来补充农村地区人才不足,将义务服务纳入青年工作者未来发展的参考标准,以储蓄义务服务的方式激励青年工作者进村进社服务,培训一批为农村老年人服务的养老服务队伍。要将义工服务打造成专业的、系统的、有特色的服务体系,与公共老年服务站相结合,融入到农村老年人群体中,更加近距离传输新信息、新理念、新思想,有趣互动、义务照料等。如此,不仅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提高农村老年人整体素质,更可传递关爱老人正能量,提高青年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四)充分发挥乡邻村邻作用,将“互助养老”在农村发展起来

政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社区和互助式养老,从某些方面来说或许农村比城镇更适合发展互助养老,这是长期以来农耕社会中的“熟人社区”——村落居住模式所决定的。再者,随着我国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农村老人子女不在身边为多数,“空巢”老人和“老漂族”更多的出现在农村老年人群体中,老年人相互扶持、抱团取暖,生活上相互照应,情感上相互慰藉,互娱互乐,充分利用“熟人社区”优势,实现养老资源的集约化。这样的行为方式在农村其实是无形中存在着的,但它需要通过政府参与使其活起来,更加规范化普遍化,来大大降低养老服务成本,减少农村养老问题,甚至还可以成为城镇实现互助养老的先驱。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