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2020-11-25张岚
张 岚
(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一中学 贵州 遵义 564200)
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为了教学改革发展的突破点。和传统的教育手段相比,信息技术手段具有时代性、丰富性和便捷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因教学模式和内容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形同虚设。在此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不断优化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形式,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需要。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探索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整合的价值及其对策。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价值
1.1 激发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知道: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以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为主,教学模式和内容的单一性,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进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数字化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视频、教学图片等,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展示方式,能够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1.2 拓展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拓展,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伴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课本,是难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的。唯有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渠道,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方能达到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目标。而传统的仅仅依靠课本和教参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拓宽教育资源的目标。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紧密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借助互联网资源优势,融入信息化的教育资源,如视频资源、生活素材、图片资源等,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虽然信息技术手段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合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然而,当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道德与法治课程被轻视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边远的地区,甚至没有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或者课程被其他科目占据,导致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淡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改革创新力度不足。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为例,信息技术手段与道德与法治的整合,需要教师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教学课件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安排方面。因道德与法治课程被边缘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部分教师不愿意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信息化教学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对策
3.1 整合教学视频,增强课堂趣味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为了实现最佳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巧妙地通过教学视频的融入,有效地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2 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整合,一个显著的优势在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有效地突破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让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再受到限制,为转变教学的方式奠定了基础。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而课堂教学,则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构建翻转学习课堂,构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发挥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以“法律在我们身边”教学为例,第一课时,笔者给学生讲解“生活需要法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结合微课“法律伴我们成长”进行预习,分析几个问题:法治的意义;法律的产生和本质。结合教师的微课以及教学任务,学生的预习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经过了充分的预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除了强化对部分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还精心设计了问题给学生讨论:“如何理解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试想: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会怎么样?”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翻转课堂的方式,有效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