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2020-11-25罗巧云

大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苏州市产教校企

罗巧云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产教融合是目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它指的是产业与学校进行合作,把产业发展和教育相结合,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两者进行资源整合,让教育培养出适合产业发展的人才,本文主要探讨产业和职业教育的融合。

一、苏州地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社会背景

2019年,苏州GDP 总值高达19235 亿元,同比增长6%,GDP 规模位列全国第六,江苏第一,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苏州的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职业院校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职业教育已经进入新的阶段,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适合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是苏州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1]。

在这个背景下,苏州市建立了市级经教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及院校在一起交流研讨,加强职业教育对接社会经济发展的力度。成立了包括现代物流、生物医药、服务外包、光伏技术、现代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在内的15 个市级专业性职业教育集团,为密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区域合作提供了舞台,为开展多校多企集群式合作创造了条件[2]。

同时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以职业院校企业学院建设为载体,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苏州市政府在2020年3月发布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通知,引导各职业院校以文化育人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学院建设,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同时在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了全市职业院校企业学院建设现场推进会,尝试推行校企合作育人的新模式。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运用市场化手段,建设了“苏州市校企合作服务平台”,百所院校、千家企业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进行交流合作。企业对职业院校的参与度、支持度和满意度有所提升,校企协同育人的格局初步形成[3]。

近年来,苏州市各个职业院校在政府的鼓励与引导下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二、苏州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状

本次调研的院校是苏州大市范围内的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共27 所,反馈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案例总计52 个,从52 个案例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一)学校产教融合现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是共建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共建企业技术服务中心、组件企业冠名班。这三种模式是苏州职业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其中共建学生实训(实习)基地模式占比20%,共建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占比14%,组件企业冠名班占比12%。部分学校与个别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从调研数据看,大于产教融合主要发生在高职院校里,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合作的广度、深度均高于中职学校。企业比较认可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中职院校在与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通道寻求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企业中职教育普遍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差,学历低,今后工作主要是社会底层的“打工族”。

(二)企业产教融合现状

本研究主要调研了65 家企业,包括物流、汽车维修、电子商务、烹饪、机器制造、园林设计、外贸、工艺、旅游业、电子通信、食品等行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参与度上,只有5%企业参与,但是52%的企业认为可以积极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84%的企业不知晓国家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制定的相关政策。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的产教融合服务包括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职业学校的师生提供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下企业锻炼的机会,对教师提供不定时培训等。48%的企业对于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感兴趣,认为企业不能从中获利,没有必要参与。

三、苏州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问题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不够

从广度上来看,愿意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度的企业相当少,不到5%的企业参与到合作模式中。

从深度上看苏州职业技术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最主要的是共建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和共建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共建学生实训(实习)基地是一种比较松散型的合作模式,与企业的合作停留在表面,主要是提供场地。主要以学生顶岗实习为主,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方面,企业参与度不深。共建企业技术服务中心主要是企业对学生提供讲座、经验介绍为主,合作模式也流于表面。

由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不够,从而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对行业标准、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了解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理论教育,导致产教融合流于形式,并不能使合作双方实际受益。

(二)学校和企业理念不统一,导致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参与度低,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由于学校和企业的价值观不一样,导致企业参与度不高。不少企业只有使用人才的需求,没有培养培训职校学生的义务。企业对接受职校学生实习、实训积极性不高。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缺乏市场化的心态,使得在校企合作模式里,产业融合、校企合作单向性明显。

另一方面,企业和学校都存在安全方面的担忧,担心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用工安全,违纪违规风险,安全问题也是制约双方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因素之一。职业院校学生大多缺乏自律与安全意识,在企业进行实训过程中时,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隐患。另外,学生职业素养不高,技能操作水平又普遍偏低,在实训操作时,可能会造成设备损坏,原材料耗损增加的情况,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与运转。基于以上两个原因,苏州市职业教育没有形成校企双方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态势。

(三)缺乏政府相关的政策和资金引导

目前,苏州市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中,政府职能定位不够到位,出台的相关政策比较少,没有出台相关的执行细则,资金的投入也比较少,对企业与高职院校多为形式指导,没有从制度上建立系统规范,更缺乏充足财政支持,导致企业在产教融合中获益不明,从而企业有动力不足的情况。此外,高职院校院学生职业素养偏低,技能水平不高影响了企业对职业教育成果的评价,增加了产业与教育沟通的隔阂[4]。

四、苏州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

(一)补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短板,给予企业经费支持,提高企业积极性

政府要出台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相关政策,从企业的焦点——政策保障及落实问题着手增加企业产教融合的意愿。企业关注政府给予优惠政策,也期待政策能落实到位,因而政府的相关行政部门——比如工商部门、税收部门要给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税收优惠或者相关财费补助,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要在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搭建桥梁,帮助产教双方衔接到位。建立起产教融合持续发展机制。

(二)推进产教融合的平台建设,建立苏州市政府领导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此会议制度由市政府主要或相关领导牵头,行业协会的领导人、企业的负责人和职业院校的代表组成,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多部门、多利益方共同来推进产教融合制度,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紧密型合作组织,形成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共同发展的共同体。

(三)注重产教融合的宣传与舆论引导

许多企业对政府的产教融合政策并不知晓,因此宣传部门要注重产教融合的宣传,让企业了解产教融合制度对企业的帮助,增加企业的积极性。同时,要大力宣传职业院校的工匠精神、技能型人才以及创新模式,改变企业对职业院校僵化的认知,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基础。

(四)建立健全各方评价机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涉及的责任方有政府、企业以及学校,都要有定期的评价机制。在政府层面,政府是否发挥了构建沟通渠道的作用,经费是否投入到位。在企业层面,企业是经济组织,是以追逐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学校是公益组织,是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为目标,注重社会效益。校企双方初心不同,这就需要政府建立评价机制引导双方。在欠缺评价机制或评价标准不完善的情况下,校企合作实际成效如何没有一个定论,这就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在学校层面,产教融合是否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学生的技能是否得到了提升也需要评价,只有在三方评价机制都健全的情况下,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机制才能良性发展[5]。

总之,职业教育要达到高层次的境界就要深度的产教融合,政府、行业、企业、院校要相互配合,直面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优化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的专业化人才、技能型人才,为苏州各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苏州市产教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