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若干问题探析

2020-11-25阳军陈浩阳曾帅

大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人才

阳军,陈浩阳,曾帅

(天门职业学院,湖北 天门 431700)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人士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为了更科学地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必须深入探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能与职业标准无缝对接,职业教育过程能与社会生产过程无缝对接。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掌握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高超实践操作技能的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准,职业特点弱化

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和普通的本科教育具有明显区别。它更注重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一般要求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融入职业岗位,具备一定的岗位实践操作能力,可以正确有效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持续影响,目前我国仍有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深刻认识到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以致在教学中仍固执沿用压缩型的普通本科教育模式,使得其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难以体现出自身鲜明的职业特点,最终使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既没掌握好良好的岗位技能,也不具备深层次的系统性专业理论知识修养,导致就业优势不明显。

(二)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困难

高等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为社会产业服务的一种技能型人才教育。所以它在具体的专业设置方面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协调。社会行业大量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就应该及时设置什么样的专业,或者通过进一步扩大招生人数,有效满足市场对技能人才的真正需求。在解决企业用人困难问题的同时,又能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推动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有些高职院校办学眼光偏差,市场嗅觉不敏锐,忽略了社会真正的人才需求,一味固守着传统的专业设置,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明显开发不足。其在人才培养方面远远滞后于市场的发展速度,最终使得本校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真正的人才需要,无处就业[1]。

(三)课程改革不到位,成效不明显

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虽然已经不同程度地推行了课程改革,但是还并未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标准。一方面,有些高职院校在“课改风”影响下,虽然不同程度地调整了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所占的比例,或者通过“理实一体化”方式,将课堂教学地点直接改到了实训室。但是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仍然过于陈旧,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片面强调学科教学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忽略了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性技能与职业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过于随意与盲目,虽然也尝试采用任务驱动法展开实践教学,但是其设置的任务缺乏科学依据,脱离学生日后的职业范围,学生操作起来不具有实际意义,并不利于与学生以后就业相关的岗位实操技能的培养。

(四)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因为高等职业教育既属于高等教育的一种,也具有明显的职业教育性质,所以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不但应该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修养,还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从业经验,才能真正肩负起培养高学历职业型人才的重任。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的理论知识达到了相应标准,但专业实操经验不足甚至空白。其现场教学能力与案例教学能力不高,最终导致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不高。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点

(一)积极革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教学决策的制定与教学行为的实施,基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改革中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一方面,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为基本目标,持续加大对专业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教学改革时,需要树立良好的终身教育观念。并积极将这种终身教育观念有效融入专业教学中,努力探索多种模式的教学方法,尽量将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密切结合,不断缩减非学历教学和专业学历教学间的差别,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基本目的开展办学与教学活动。并开设相应的终身教育场所,为更多的社会职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终身接受职业教育,提升自我的权利,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成国民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二)就业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人才定位的不同。职业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应不断强化其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所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就在于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服务为宗旨,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教育之路,自始至终努力培养面向一线生产、服务、管理以及建设等多方面的实践能力较强,且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多层次、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准确摸清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类型与需求层次,而后以此为依据,将教学核心放在人才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上。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确保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在迈入职场后,能够如鱼得水的获得长久良性的可持续发展[3]。

(三)实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种基本形式。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未来满足社会某一岗位需求的技术型人才,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与针对性。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具备这些相应特征。第一,高等学校要培养的人才是面对一线生产、服务以及管理工作的技术型人才,以促进未来社会的发展,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为基本目标。所以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为主线,科学设置自身的教学体系,以实践应用为基本宗旨,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开发专业课程。第二,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为基本目的,强化实践教学,安排充足的时间进入企业参与实践操作或顶岗实习。第三,充分发挥好自身的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拓展与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不宜采用传统的以课堂授课为主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多种中间途径有效结合,真正培养出能够快速适应多种职业环境的优秀高技能人才。

(四)调整与优化专业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固然需要注重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但是在进行专业设置时,也应充分考虑市场经济需求与区域发展需要。或者与时俱进地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果,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专业的发展。以社会各方面技术岗位需求与服务岗位需求为参照对象科学设置教学专业,尽量开设具有稳定就业需求与稳定生源的专业。在确保专业设置各项基本条件得以满足的同时,最大化借助社会资源,多元化筹措办学资金,通过订单培养教育,吸引用人单位参与到急需适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中[4]。

(五)落实与深化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最明显区别就是它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在产教融合中实现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密切高职院校与社会相关企业的联系,为高职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实操能力的场地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校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变化,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而对于企业来讲,校企合作有助于企业获得高校专业人才、专业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提升企业的文化品位与科技含量,并扩大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基于目前仍有许多高职院校尚未深刻认识到推进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仍将教学重心放在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上。而部分企业基于与双方在利益契合点上的差异,也不愿参与校企合作,或只是在政府牵线下,开展形式合作,无法真正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现状。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落实与深化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在招生前就与相关企业签订相应的联合办学协议,通过招生招工同步化,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培养方法,在学校完成相应的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理论教学后,派驻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与顶岗实习,实习成绩合格后即可入职企业开始实际就业。另一方面,发挥高职院校的专业师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研发项目,切实帮助一些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应的科研难题,促使中小型企业愿意与学校达成长久的合作关系,以专业办产业,以产业促专业,在确保高职学生成功就业的同时,促进中小型合作企业的健康发展[5]。

三、结语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改革中应该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专业特色,积极革新教学观念,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式,进一步调整与优化专业设置,同时真正落实与深化校企合作。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其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人才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人才云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