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路票据市场创新方向

2020-11-25肖小和王文静编辑章蔓菁

中国外汇 2020年12期
关键词:票据标准化主体

文/肖小和 王文静 编辑/章蔓菁

未来票据市场的创新应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在丰富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加大金融科技创新力度、挖掘票据支付与投资功能以及加强风险防控等方面,谋求新的突破。

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票据是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有力工具。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票据承兑业务持续增长,一季度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6.0万亿元,同比上升12.1%;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13.4万亿元,同比上升10.6%。票据承兑余额持续稳定增长,较年初增加6962亿元。由中小微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达70.2%。在当前国内逐步走出新冠疫情冲击、稳步开展复工复产的背景下,票据有望进一步发挥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为进一步拓宽票据市场的发展空间,在资金层面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解忧纾困,未来需要从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产品体系以及金融科技等方面持续加大创新力度。

票据市场的创新发展现状

一是票据市场的创新不断深化。一方面,票据产品体系不断延伸,票据业务不再局限于承兑、贴现、转贴现这几项基础业务,票据池、票据托管、票据资产管理、票据资产证券化等综合增值型产品在票据市场上不断涌现。在标准化票据尝试方面,上海票据交易所(下称“票交所”)借助电子票据平台,于2019年试点创设首期标准化票据,推动票据“非标转标”。2020年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标准化票据的定义、主要参与机构、基础资产、标准化票据创设、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以及监督管理。相较于普通的商业汇票,标准化票据设有统一的登记托管机构,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交易流通,交易品种包括现券、回购、远期,有助于提升票据的流动性,推动消除信用问题对商业汇票融资功能的掣肘,便利中小微企业融资。此外,票据产品回归本源特征凸显,涌现出产业链票据、贸易链票据、供应链票据等全生命周期产品,使得票据流、资金流、信息流更为统一。另一方面,科技赋能票据创新的特点愈发突出,针对企业票据的流转与贴现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票交所推出了“票付通”和“贴现通”,通过电子化、线上化手段打通票据流转、票据贴现中的信息壁垒,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票据市场的流通效率。此外,银行、企业等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也加大了创新步伐,推出区块链票据业务、线上贴现业务以及央企“企票通”平台等,推动票据业务创新进一步深化。

二是票据市场的创新仍存在掣肘,阻碍了其支持实体经济作用的发挥。从法规建设来看,相关法规和制度对票据业务的规定有待进一步明确和统一,与新业务模式的结合也有待加强。目前,市场上对如何理解和适用《票据法》中的“真实交易背景”要求仍有分歧,传统纸质票据模式下的票据背书转让规则与新的电子票据交易模式之间也存在矛盾。从监管情况看,一方面,商业银行、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办理票据业务时所面对的监管政策有所差异,容易引发监管真空与套利问题;另一方面,虽然《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银发〔2016〕224号)规定,除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财务公司以外的、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主体的其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代理加入电票系统,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标准化票据推出后也可以参与票据市场的交易,但由于不同参与主体牵涉到的监管部门不同,实际运行中除银行以外的参与主体在票据市场中的活跃度并不强,客观上制约了票据市场的创新发展。从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资质来看,不同主体在经营管理和风险防控的水平上也有一定的差距,容易造成票据风险在票据链条内的传染和扩散,推升票据市场的整体风险。

从票据产品的结构看,目前票据产品主体仍为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只局限在大中型企业中流通,票据的商业信用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市场上的票据仍以交易性票据为主,融资性票据一直未被法律所认可,如何权衡市场对融资性票据产品的需求与金融风险防控的需要,有待进一步探索。此外,在已有的票据产品中,一部分票据产品的“创新”旨在规避监管,这类不良创新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票据业务的创新发展。

票据市场未来的创新方向

一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助力票据业务发展。票据业务的本质是信用,票据业务创新也要紧紧围绕信用这个根本,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不动摇。特别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尚未完全消退、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亟需资金输血支持的背景下,票据可以发挥其基于信用产生的支付、结算、流转等功能,帮助中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加快资金流转,盘活应收账款。

在具体实现方式上,可考虑进一步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强化票据的支付功能,持续扩大票据支付的覆盖面。支付是票据的基本功能,也是一项重要功能。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电子票据的逐步普及,票据的支付流通功能更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未来,可考虑加快应收账款的票据化,将缺少具体形态、确认流转难、保理成本高的应收账款转化为期限灵活、交易便捷、成本较低的电子商业汇票,借此盘活企业的应收账款。在具体应用场景上,应收账款票据化有两大应用方向:(1)供应链金融的票据化。将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赊销商品时所产生的应收款项加以票据化,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嵌入票据的支付功能,进而解决资金流转的难题。(2)流动资金贷款的票据化。流动资金贷款具有贷款期限短、手续简便、周转性较强的特点,与票据业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替代性。但电子票据相较流动资金贷款,具有更为简便、安全和易交换的特点,还具有流动资金贷款难以企及的低成本、可追索的优势。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流动资金贷款的票据化有望在解决中小微企业支付、融资问题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是加大票据市场的开放力度,不断丰富市场参与主体。随着标准化票据这一创新型产品的问世,票据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最后一站将被打通,券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票据市场的动力预计会有所增强。但如前所述,监管能否更好地协调,会对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放开起到实质影响。对此,不同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协调,面对市场、面对未来,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有序引导机构投资者进入票据市场。

三是挖掘票据投资功能,深度创新票据投资产品。票据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票据投资功能的深度挖掘。应通过积极创新票据投资产品,在满足相关参与主体投资需求的同时,有效提升票据市场的流动性,继而反过来带动商业汇票的签发量。在这方面,标准化票据的推出可视为票据投资产品的一大积极尝试。其打通了票据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之间的通道,有助于实现资金的大循环,开辟票据发展的新局面。未来,应继续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加快推动标准化票据由“试点”到“转正”,由落地到加快发展。此外,还可以在发展得较为成熟的票据回购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票据利率的衍生产品,包括远期、掉期等创新产品,以进一步丰富票据的投资种类,实现对各个群体的开放。这既可解决一部分商业汇票的承兑和贴现问题,又可满足不同投资主体的投资需求。

四是坚守风险底线,加强对新型风险的防范。票据市场的不断创新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票据全流程的风险监控及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监控,推动票据市场有序、规范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统一不同市场参与主体办理相同票据业务的监管标准和政策尺度,积极探索构建符合新时期票据业务的监管体系。

五是在创新中要发挥法律、科技和人才的作用。在票据市场创新的过程中,少不了法律、科技、人才等相关因素的作用。完善的法律体系建设是票据市场创新的基础,科技则在票据业务创新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而人才更是影响票据创新的源动力。因此,要积极推动票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使之与时俱进,适应高质量经济发展对票据市场的需求;同时积极将金融科技的新成果转化为票据市场的新应用,并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为票据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猜你喜欢

票据标准化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论碳审计主体
吃肉频率能体现乡村治理水平? 走形的标准化徒增负担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何谓“主体间性”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2016年11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10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