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20-11-25⦿薛梅
⦿薛 梅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表扬是小学生的一个基本的心理需求,尤其是渴望得到来自教师或父母的表扬与赞赏,这有助于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最大程度挖掘他们自身的内在潜力。而赏识教育则是一种侧重激励与鼓励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找寻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来进行表演与赞赏,以此激励他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逐步克服自身伴有的自卑、不自信等心理问题,最终达到提升他们自身学习效果的目标。
一、因材施教,增强赏识教育的针对性
在“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首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是贯穿于一切教学环节与活动中的核心教育理念之一,主要是由于小学生之间在语文学习功底、理解力、个性、记忆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所以“一刀切”的教学理念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必然会影响部分学生的自身学习,赏识教育思想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时候也不例外。基此,在贯彻落实赏识教育思想期间,教师首先需要本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增强赏识教育的针对性,即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评价标准与赏识方式方法,这是提升整体赏识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
例如,在平时的期中或期末考试之后,教师在结合学生的语文考试结果进行评价的时候,不应该采用统一化的评价标准,而应该立足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针对那些语文学习中的“后进生”,如果他们在本次考试中取得了名次上的上升,但是依旧没有达到班级的平均水平,此时教师依旧要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如可以为学生留下“继续保持,再接再厉”等一些激励词语;针对那些语文学习中的“优等生”,如果他们在本次考试中虽然也取得了比较靠前的名词,但是距上次考试的表现出现了少许退步,这时候教师也要进行针对性评价,如可以告知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万不可懈怠”,切不可只看本次最终学生考试的成绩而对全班学生进行评价与赏识,否则赏识教育就会缺乏针对性与目的性,最终的赏识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寓教于乐,增强赏识教育的趣味性
小学生具有好玩的天性,非常喜欢玩游戏,尤其是在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时常常会完全沉浸在游戏中而忘记了其他的事情,这充分展现了小学生对游戏的喜爱。针对学生的这一天性,教师可以将赏识教育与游戏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具体就是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以及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他们设置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游戏活动,之后针对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开展针对性赏识评价,以此激励他们,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曹冲称象》这篇文章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中分配5-7人,之后引导各个小组的成员结合这篇文章所描述的故事,自行制定角色扮演活动方案,为组员分配不同的表演角色,之后让他们对相应的故事进行直观表达。在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要仔细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并要适时对那些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或者指导那些存在理解错误的学生恰当的点拨与指导,以该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且进一步增强了赏识教育的应用效果。此外,通过开展游戏活动,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彼此的友谊,是构建和谐、高效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实事求是,增强赏识教育的适度性
赏识教育不等于盲目地鼓励或激励,而是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小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来进行赏识评价,所以在开展赏识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一个“适度性”,避免过于浮夸的赏识评价或者过于生硬的赏识评价,否则都无法真正地发挥赏识教育的真正作用。基此,在开展赏识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表现,发自内心地去鼓励和激励学生,同时还要避免采用笼统的赏识评价方式,否则都非常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乌鸦和狐狸》这则寓言故事期间,许多学生可能在理解这则寓言故事背后的哲理思想方面存在一些错误,如有的学生会认为这只狐狸非常聪明,懂得抓住乌鸦的弱点,使得自己最终骗到了乌鸦嘴里面的肉,这种理解实际上也是符合常理的,虽然有些不符合真正的寓言故事哲理思想。此时教师要避免直接否定学生的观点,而应该首先表扬他这种标新立异的想法,之后可以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思路方向上转变,使他们可以自主意识到自己思路有些偏了,这样就可以借助适度的赏识评价使学生持久保持学习热情,也不会对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造成伤害,提升了赏识教育的整体效果。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种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有效教学手段,也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在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时,要注意增强其运用的针对性、趣味性和适度性,尤其是要注意围绕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表现,本着实事求是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针对性赏识评价,不可滥用、乱用和瞎用,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赏识教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