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探析
2020-11-25苗广贺
⦿苗广贺
小学教师的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十分重要,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提出实践教学指导方案。
一、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具有抽象性以及逻辑性,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必须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增强学生的实物感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以及解题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米”时,感受一米有多长,如果教师只是根据书面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难以构建概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物,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一米的长度。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从脚到我的哪个位置,刚好是一米,然后用一根绳子去验证学生的猜想,给学生绳子,让学生量一量哪个位置刚好是一米,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丰富数学学习体验,激发学习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以及多样性。
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创新探索当中树立灵活的数学思维。教师要通过设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问题当中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教师也可以在实践当中让学生把握思维尺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机会,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要在实践当中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思维上进行逐步的拓展,从而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完善。教师也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探究当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积极性。例如,学生在学习“平面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就可以利用a4纸让学生通过剪拼的方式,做一个一模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并且将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使学生通过在动手实践当中学会探究,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在圆的周长教学当中,利用测量数据引导学生了解圆周长与直径和半径的相关关系,使学生在测量当中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灵活性的探索,树立科学的学习思维。
三、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思维引导与帮助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高高在上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只能够被动式的学习与配合,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要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有效改善师生关系,切实加强学生的思维引导以及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新型师生关系。通过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氛围,才能够使学生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也能够自由的探讨和交流,大胆的举手回答问题,向教师提出疑问和想法,教师也能够对学生进行引导,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此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表达不清楚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继续讲解,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学生才会敢于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想法与意见,从而释放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在动手实践当中鼓励独创,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和批判性
数学属于抽象类学科,教师如果只凭借理论知识讲解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使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逐步细化于心,增强学生的理解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水平。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要提出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满腔热血的学会探索和思考,教师也可以从多角度来进行引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高效性。教师也可以通过发散性的教学思维,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思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灵活和多样,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张板凳有4个角,如果锯掉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教师通过此类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操作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探究能力,使学生在探索当中树立科学的数学学习观念。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答案,供学生选择和探索,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发展,这种探究式教学问题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数学课堂必须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索,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发展智力。教师必须要正确的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