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策略
2020-11-25⦿陈思
⦿陈 思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在任何一个行业中,创新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收益。在小学教育当中,创新教学更是能为学生提供培养思维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我。由此可见,创新教学是当下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但想要实施好创新教学却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很多教师都有心进行创新教学,但当面对紧张的教学任务和水平参差不齐的众多学生时,又往往觉得力不从心,无法真正落实创新教学。本文将结合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对小学数学的创新教学策略进行简略探讨,以其为各位教师提供参考,助力创新教学在小学课堂上的发展。
一、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为课堂增添趣味
一些学生认为数学课堂是非常有趣的,在数学的学习中能够获得快乐和成就感。而另一些学生则认为数学是枯燥无聊的,处理数学问题更是令人头疼的一件事。形成这两种差异观点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性格与兴趣所在,还有就是学生能否投入到课堂中来。而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颖程度,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实现数学课堂的创新教学,营造教学情境,提高课堂趣味性是必不可少的。在数学课堂上,营造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可以借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实物以及学具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知识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和吸收。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大帮助。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以音频、动画等形式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与生活相关联的部分,增添课堂趣味性。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这一内容时,对于旋转这一现象,一些学生可能难以通过想象得到某个图形旋转后的样子。因此在进行例题讲解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展示,将旋转的过程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图形旋转的方法,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二、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高分低能”类型学生的出现给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以应试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也不可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动手能力是综合能力中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在成长和发展中很重要的能力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较为活泼,好奇心也更为旺盛,通常情况下,小学的学生更乐于进行动手实践。但考虑到学习任务繁重,部分教师和家长往往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应用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习题锻炼当中,而很少鼓励他们进行动手实践。诚然,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既不能让学生因为提升知识水平而忽略动手实践能力,也不能让学生为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而忽略知识的学习,这两者都是极端的做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考虑将动手实践部分融入教学当中,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以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与教材配套的数学学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考教材上的步骤,利用数学学具学习知识内容。除此之外,可以培养将动手实践作为解题的辅助工具的思想。例如,在进行“三视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利用数学学具中的小正方体或自行制作小正方体来帮助自己解决这一较为抽象的问题。
三、注重理论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激活对数学新知的认同
“学以致用”是许多科目教学目标之一,小学数学的教学也不例外。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较为基础,也较为简单,是平时的生活中经常会涉及到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内容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在数学教学中通常体现在应用题上,这也是应用题成为令很多学生头疼的题型的原因之一。解决这一问题,还需教师在应用题的讲解上面多下功夫。在传统教学中的习题课上,通常以教师讲解思路为主,学生思考练习为辅。这种方式难以让学生形成自己对题目的思考和理解。因此,在讲解应用题时,教师不妨先让学生提出自己对题目的看法和思考,例如从题目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得到的信息等等。然后教师再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指引,帮助学生找到解题关键和解题方法。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题目的印象和理解,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不牢固的地方,进而有针对地进行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学生所学知识大多较为基础。因此学生在小学阶段是否熟练掌握知识,是否使相关能力得到提升,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创新教学是当下教学的趋势,也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但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是绝对完美的,只有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因此教师在应用创新教学之前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分析学生的特点,如此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