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初探
2020-11-25张立忠
⦿张立忠
在当前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环境下,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观念,但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尚小且身心发展不够成熟,所以需要教师去开展更加开放的教学活动,立足科学视角去采取有效手段加以学生的创作能力,解放孩子的天性,从而推动学生的主体发展。文章便结合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对如何基于开放的语文教学去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展开策略分析。
一、开放的教学目标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深入推行,教师也逐渐对教学目标的设置及完成提高重视。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往往停留在学生需要学会多少数量的生字词、达到一定水平的听说读写技能等方面,然后教师便按照目标要求去“逼”学生完成目标。然而实际上语文学科的学习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的更好发展,不仅仅是要对语文教材中的知识有所掌握,还要提高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也要讲究开放性,一方面要综合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另一方面要照顾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情况,可尝试让学生自己为自己制定目标,在心理预设该节课要求自己达到怎样的水平,而非在教师的统一标准之下去完成任务。比如,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让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学生则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设定“跳一跳”便能够着的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学习目标的体验中获得学习自信。所以说,综合开放教学和学生主体发展的关系来看,身为教师应当坚持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促进其自主学习的积极展开。
二、开放的教学内容
语文学科本身便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所以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够被教材所“禁锢”,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同样要保证内容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教材内容以外,还要更多的关注课外知识的学习,通过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将课本知识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实现学习效果的延伸,从而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此外,开放性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应当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具体需求,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辅以适度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去运用语言知识,从而保证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解《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在课后去阅读鲁迅先生的原版短篇小说《故乡》,然后对比课文中所描写的闰土形象与整个短篇小说中闰土的形象有怎样的差别,进而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教学内容的开放去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同时,还可开展“鲁迅文学作品阅读交流会”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分享阅读感受去激发彼此的阅读兴趣,也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发展。
三、开放的教学手段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往往是对课文中的文章进行深入解析,一方面要向学生讲授各种生字词的读音和用法,另一方面还要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与段落大意展开讲述,实际上这种太过常规且固化的教学手段并不能让学生对文章有深刻地理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原因就集中在教学手段不够开放,并没有将学生所作为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只顾按照普遍化的标准去开展教学活动。所以,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教师需要突破固有教学模式的限制,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采取的教学手段要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进而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当中去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一般来讲,教师可更多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或者是采取问题导向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机会。比如,在讲解《将相和》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在课前提出问题:“将和相分别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文章,待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定了解且能够回答上述问题之后,教师便可提出更深层次问题:“廉颇认为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请问蔺相如仅仅是靠的一张嘴吗?”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发表观点,在这更为开放的教学手段下,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同时助力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主体发展。
四、开放的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所采取的评价往往是标准化方式,但是为了助力学生的主体发展,教师还应尝试采取更为灵活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由于语文教学中存在一定歧义以及学生主体经历存在差异,所以对于同样的文章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阅读、写作的教学,教师不应该用一套标准去限制学生,而是要保证评价的开放性去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与写作思维。同时,评价行为也不能只有教师一个主体,还需要采取生生互评的方式,而且评价要重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结合,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找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尊重学生个体方面的差异,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更为开放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层面展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观念,将教材理论与学生实践相融合,不仅要保证学生的学以致用,同时也要扩大学生的知识涉猎面,从而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体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