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背景下在线对分课堂的组织与实施研究
2020-11-25李桂环尹春芳
李桂环,尹春芳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社科部,河北 承德 067000)
1 实施在线对分课堂的背景及意义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党和政府做出重大决定:武汉“封城”,全国人民居家隔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国家层面是“大考”,具体到教育领域也是一次重大考验。2020年2月4日,教育部基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做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部署。为此,广大教师迅速实现由“实体课堂”到“网络课堂”教学形式的转换。文章以此为背景,探讨线上对分课堂的组织与实施[1]。
实施在线对分课堂的主要意义有以下两点。
1.1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与应用的发展为线上教学提供重要支撑
“停课”基于疫情,服从大局,“不停教”与“不停学”则是基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所带来的中国在线教育的飞速发展,是对“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的超前布局。正如吴岩司长4月10日在中国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课程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中指出:敢于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敢于要求所有高校实行线上教学,不是“一时脑子发热”,是心里有底气的[2]。
1.2 线上对分课堂是保证线上教学实效的有效形式
信息科学、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及各企业的鼎力支持,完全在线教育的“治理体系”——技术、平台支撑到位,完全在线的“治理能力”要如何操作、师生隔屏相望该如何有效互动、同学身处各地设置哪些问题才能更有效的支撑互学讨论、教学场景变化下如何保证教学效果等,都是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2 新应用场景下,基于在线对分课堂设计与组织、实施
解决策略:完全在线的情况下,依托学习通平台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功能,辅助腾讯课堂在线讲解、回应及时的功能,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活动组织及评价,改良“对分课堂”的组织实施策略,进行教学实践。特殊时期,调整讲授环节的状态,依托已有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资源,借助超星学习平台的强大教学组织与学习活动的各种功能,将课堂学习与社会现实、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完全在线状态,依然能够做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三进”。具体的组织和实施方法可依次分为讲授、独学、讨论、对话4个步骤。
2.1 讲授:教师精讲,充分而不过分的引导
讲授环节由两部分内容组成:(1)依托平台搭建的课程资源体系、增加疫情专题、电子教材。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地点观看,这正是在线学习的特点——移动、泛在式学习。与对分课堂组织的教师现场讲解不同,转移到线上自主学习的优势是平台提供学习的记录,辅之以相应的学习活动,促进、督促学习。(2)基于课程资源的系统化提炼、针对性讲解、现实的联系与应用。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在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部分内容时,重点讲解3点:为什么要关注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社会主义矛盾的转化[3]。这部分内容承前启后,涉及最新的理论,与当前社会现实关联密切,结合当前疫情居家隔离,但生活保障供应到位,社会秩序不乱,国家机器运转正常,从制度到行动层面,彰显的是根基和力量。
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新时代的依据,通过这种方法,可进一步将理论与现实相关联,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打破了对分课堂老师面对面讲解的局限,突破平台使用人数骤增带来的拥堵限制,知识点集中,颗粒度适宜,教师讲解与学生思考、互动交叉进行。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自律性稍显不足的特点。
2.2 独学:独立思考,个人理解,形成成果
独学环节指自主学习与老师适当讲解后的消化与内化,课程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建立连接,尝试搭建新的知识体系与认知架构。内化是对分课堂的关键环节,没有内化,就无法开展讨论、共享。以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的消化与内化的过程,带着问题去链接,序化、架构新的知识,利用恰当的问题指引学生思考的维度、方向。鉴于当前学生学习的现状及特点,不建议电子版回答,而是手写作答,拍照上传至任务区,成果记入学生平时成绩[4]。问题可包括且不限于:
(1)描绘你的美好生活?可通过画图等可视化方法说明。
(2)防控解除后,你最想做的3件事是什么?
(3)以你的家庭为例,描述新时代前后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怎么体现的。
(4)依据新时代的理论,说说进入到大学后“学习新时代”的变与不变。
2.3 讨论:小组解决低层次的问题,凝练高层次的问题
按照课程安排的顺序,初步回答问题完毕,还有对回答问题的梳理,这个过程需要同学、老师的参与。因此,这部分内容以分组任务的方式进行,利用平台所提供的分组讨论功能,小范围讨论,更容易聚焦。
成员组内分享,描述你的美好生活;小组人员对各自回答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同学美好生活向往和家庭生活变化(与假期社会实践内容结合)所涉及的领域、层次,与新时代前后主要矛盾的变化的关联;居家隔离期间,生活发生的变化与矛盾转化的联系;疫情防控解除后,最想做的3件事分别属于哪些领域、哪些是原来不曾意识到的。
凝练高层次问题:依据新时代的理论,梳理美好生活的层次性,不同年龄阶段(父母与自己)的差异;进入到大学后的“学习新时代”的变与不变。
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经过头脑风暴、共同学习,原本个体内化的内容再次归纳、系统、体系化,再次深化、内化,继而与个体的实践相结合,这是更高层次的输出过程。关注同学之间的讨论,细心的教师应该能够发现代沟的问题,同学之间有些话语能更好地交流,当然也需要不同质的交流,这就是当前在线平台都会构建学习社群的原因所在。
在此基础上的学习评价,是在规范的评价标准指导下的小组互评,不仅是讨论、交流的平台,更是多维度验证个体认知,评析、判断、表达的过程。这也是完全在线的四元教学法的一个突出特点。学习反思后的同伴答疑评价,这一输出性学习超越普通的作业,实现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提炼和凝结[5]。
2.4 对话:教师答疑,解决高层次的问题
在学生内化、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答疑,解决高层次的问题,从课程来讲,就是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再到为我所用的阶段,利用课程所学内容指导行为,落实到创新层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总目标、总任务、外部条件、总体布局等都发生变化,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没有变,这是新时代的意义所在。从个体层面,进入大学学习的根本主题没有变化,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还有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大学期间如何处理好个体学习、生活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是需要学生继续思考的,课堂延伸的学习,也是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思考与实践的问题。
总结学生的回答,再次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涉及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的商机与专业领域的创新思维:居家隔离期间的不便与疫情防控结束后最想做的事情,从专业领域里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提出会不会有些生活与学习方式或者一些应用场景因此而改变等问题。
理论学习-内化-应用3个层面,用科学的世界和方法论去指导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由认知到认同到应用、践行,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设的目的所在,也是“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的基本要求[6]。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任务点都需要按照这4个步骤去组织,为了最终的目标,前面的可能是作为铺垫,或者说是接力赛,知识点之间完成连接,无论是因果,还是递进,完成任务,就不再陪跑;有的可能扮演扶上马,再送一程。比如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不仅在这一章贯穿始终,后面课程的讲解还要不断强调,新时代的定位也是如此。
3 线上对分课堂组织与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调整线上与线下讲解(平台的资源呈现与线上教学现场的)的分工。即使是直播,也要注意个体注意力的时间曲线,所以,注意讲解内容的颗粒度的适宜,教师讲解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并给出明确的指令和平台。
(2)完全线上学习的反馈更要及时。学生与教师隔屏相望,更需要及时、到位的反馈,支持下一步的行动。正如游戏化的教学所倡导的,能够及时得到反馈和正向激励才是关键。
(3)学习评价环节,需要调整。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一定要体现出来,终结性评价固然重要,学生参与小组讨论,个体的阶段性探索,在选人、抢答等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等,都要在评价中有所体现,而且建议是有一些更高一些的权重,学生才会积极性,有的学生会很容易就达成学习目标,但学生之间的基础、理解等方面的欠缺,同学之间的互学,就显得更为关键[7]。
(4)注意学习成果的可视化。除了为学习评价而设置的学习目标的可测可衡量,还要实现学生学习成果的可视化。不仅是为了考核的需要,还是为了学习成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总结。可视化更能有效激励学习、理解和应用过程。
(5)规范与标准是必不可少的。完全在线的教与学,隔屏相望,学习的规范是必要的。学生在线学习行为与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规范与逐步放手的过程。小组讨论、生生互评,相应的评价标准,需要及时准确地交付,学生知道学习评价的标准,学习行为就有了方向与指导,知道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完成学习任务及参与学习活动时才有基本的遵循。
(6)设置助教,分担教学管理任务,但须做好助教规范工作。
4 线上对分课堂的组织与实施策略的可推广性思考
4.1 线上对分课堂的组织与实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不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类课程内容的学习,还是专业类需要博闻强识的概念性内容,用上述的4个模块、流程组织都是可以的,比如,概念性的、原理性的记忆,教师讲解,学生内化与小组讨论的互学,找到记忆的技巧,与过去的知识的连接,或者是规律性、结构化、可视化的呈现,或者是顺口溜的方式。发现即使是枯燥的概念、原理,学起来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样的组织与学习,同样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学习,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本身,还有如何学习知识,如何应用知识,如何创新知识。一半教、一半引导,是为了学生后期的完全自主学习。因此,课程教学组织的过程是需要采取教师循序渐进、逐步退出的设计。“授之以渔”为的是将来进入职业世界后,基于工作与生活的需要的终身学习。学生知道学习的途径、方式与方法,能够把握学习的规律,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8]。
4.2 线上对分课堂的设计与实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检验与发展
新冠肺炎爆发,“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部署,为在线课程提供新的应用场景。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激发在线教育形式的反脆弱性,经历这样的挑战,平台、功能都有很大的调整和完善,所以,全国各大院校学生同时在线学习,是对教育信息化的一次提前检验。“杀不死我们终将使我们更加强大”,经历了这次完全在线教学考验的教师们,也算是接受了教育信息化的空前的动员,并迅速过渡到
行动。在线教育的理念经过课程的建设有所落地,但真正实施过程,才是对信息教育发展的真正检验,再科学的教学设计,没有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也是纸上谈兵。这次完全线上教学,更大程度地暴露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的短板,例如,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有一些内容还是停留在纸上、理念上。因为有线下教育的补充,有些设计的不到位可以忽略,但真正完全地在线教学,隔屏相望,有些内容与设计还是需要继续调整的,要让学生感知到教师对其学习的指导和关注;学习的颗粒度与难度要适宜。学生的学习进度与作业状况,教师能及时以典型案例的形式呈现;过去以章为单元的测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线上教学实践后,发现其效果明显不如按照内容模块添加测试的效果来的好,学生学完某一模块的视频、文档资源,立刻就能通过测试反馈,检验学习效果更为及时[9]。
4.3 线上对分课堂的设计与实施是新时期提升教师素质的契机
一切因素的快速调整、完善到应对,是国家信息化科学、技术与应用建设的基础所决定的,教师能够快速应对这一变化,同样是新时期教师素质不断提升所支撑的。这一切都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各个系统的良性循环推动着这个有机体的健康发展。这样一个系统,在经历过疫情的考验之后,必将迎来新一轮热潮。在线教育因其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赋能而获得了更长足的发展,教与学因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而获得了更大、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