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服务方式的创新研究
2020-11-25覃星耀
覃星耀
(桂林博物馆,广西 桂林 541199)
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战略为以服务社会为基础,不断探索与公众相关的社会领域,树立为公众服务的理念,体现博物馆的公众性[1]。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打破博物馆与公众的空间界限,实现服务社会的宗旨。积极改变博物馆传统的服务方式,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相关设备及应用系统就可以享受到博物馆提供的服务。因此,博物馆在多个层面上都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不断创新博物馆的服务方式,结合新型技术促进博物馆影响力的提高,为社会公众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平台。
1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可移动性——自带设备的使用
1.1 自带设备的概念
自带设备的概念最早来自于IT行业,指员工利用自己携带的设备进行办公,通常情况下,指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2]。博物馆要结合移动设备的发展趋势,为社会公众搭建一个在博物馆使用移动设备办公学习的平台。目前,博物馆自带设备的使用趋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社会公众自带设备随处参观博物馆。(2)博物馆内部员工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办公。
基于移动互联网可移动性特点,各种智能设备互联更便捷,操作也更简单灵活,在5G时代,万物互联趋势体现得会更加明显。例如,当前的智能手机已经具备识别图片、人的动作等多种新功能,用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接入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进行娱乐。各大手机厂家也高度关注用户体验,根据用户反馈设计体验感更好的手机,因此智能设备在当下已经具备非常成熟的生产技术。
1.2 自带设备的使用
社会公众的需求是衡量博物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要深化博物馆服务社会的发展战略。传统博物馆的参观模式是根据博物馆提供的设备,公众参观固定单一的内容。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信息获取量都比以往时代接收的信息更多,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公众自由参观博物馆的需求,因此需要引入自带设备。博物馆应积极推动自带设备的使用,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让公众能自主学习到博物馆的内容。
1.2.1 利用手机软件实现交流互动服务
智能手机中各类软件的应用,不仅是自带设备使用的一种形式,也给公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多种可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许多博物馆都开发了自己的手机软件,以便跟上时代趋势,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社会公众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博物馆的信息服务。手机软件应用通过扫描二维码等可识别标记,获取到相关展品的图文信息和动态解说,使用户的参观体验更加良好,促进博物馆与公众的互动交流。目前,已有少部分科技馆创新展览参观模式,全馆覆盖无线服务,实现自带设备参观博物馆。部分科技馆创新游览方式,设计更多的游戏项目,增强与公众的互动,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1.2.2 利用增强现实技术丰富用户感官享受
利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是当今博物馆服务方式的一种新探索。AR是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的基础上发展的,是将计算机的虚拟数据与现实环境叠加在一起实现交互,给用户提供真实的感官体验。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过AR技术,可以让用户感知到真实世界无法体验到的信息,实现博物馆展示内容动态化,扩大用户的信息获取量。
2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可识别性——社交媒体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基于可识别性特点,给用户提供服务,产生价值,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也会产生价值。移动互联网的可识别性包括移动社交、信息识别、交互类应用等,博物馆的应用领域主要体现在社交媒体的发展上,即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为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博物馆教育科技趋势报告显示,社交媒体的发展促进了人与人、人与机构之间的交流互动,也给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带来变革,随着各种新兴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信息传播方式将不断深入变革[3]。
2.1 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分享
当前,博物馆在社交媒体上有多样的交流形式。在内容输出方面,主要是共享更新图文和视频以及对用户评论进行回复。博物馆在举行新活动时,与公众分享一些幕后的故事,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倾听观众的意见,与观众进行对话,逐渐对博物馆服务方式进行改进。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豆瓣等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博物馆内容分享、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每天都有大量的用户通过互联网浏览博物馆的展品,并对相关话题进行讨论与交流。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300个经过认证的博物馆官方账号,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维护着与用户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有利于博物馆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部分科技馆开通了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对科技馆内的展品进行分享,并广泛接纳公众的意见,收获了大量的粉丝关注。科技馆官方微博主要分享一些科普知识,已有完善的内容传播过程,如分为前期预告、现场直播、后期总结等一系列完整流程。结合移动互联网的可识别特征,创新博物馆服务方式。
2.2 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共同创造
美国杂志提出的大众外包,指将机构曾经内部员工的工作职责,以自愿的形式,外包给有大规模群体的大众网络做法[4]。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的发展解决了大众外包分布式的问题,利用同一目标群体的工作方法,创新互联网信息内容。博物馆不仅展示了馆内的相关展品,还通过大众外包的方式获取到大量社会公众的想法与创意,既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又为博物馆增加经济效益。
社交媒体的发展给大众外包提供一个强大的平台基础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博物馆在整合庞大的信息资源时,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向广大公众求助,集众人之智来建设博物馆的内容。当前,许多博物馆利用大众外包的方式,根据网友的评论、留言,来改进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对于重大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获取集体智慧,如一些博物馆展品缺乏数据内容和器物特征描述数据,通过广大网友的补充、鉴定,已完善相关展品的数据。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利用大众外包形式,将博物馆游览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促进展览信息的传播,加强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联系。
3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可定位性——位置信息服务
移动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智能终端设备用户的位置信息,与互联网所有领域结合,为移动互联网应用带来更多的创新可能性。当前,位置信息服务在现实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定位导航技术等。位置信息服务已经成为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地理位置服务
把移动通信网络和卫星定位系统结合形成地理位置服务。定位技术通过获取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用户的位置信息,给用户与他人建立通信,提供信息服务。整合互联网移动数据平台和线上线下资源,在地理位置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全方位社会化网络服务,并形成全新的社会关系及构建个体与群体的连接方式。当前,位置信息服务在博物馆领域已有较大的发展,部分博物馆已初步实现地理位置服务技术跟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
目前,在国外的一些博物馆,推出一款名为“街头博物馆”的手机应用,根据用户地理位置信息,能调出当地的老照片,实现真实街景与照片的结合,并附带解说[5]。用户在使用该应用时,GPS打开,将地理位置定位,应用会自动根据标记点提供照片查阅,配有相关建筑的文字说明。假如用户想用3D视角观看,可以把手机摄像头打开,根据实时获取的现实场景将历史照片叠加在一起,实现用户在3D场景中穿行街道,这时当前街道已然成为巨大的历史博物馆。
3.2 定位技术运用
用于定位的常用技术还包括无限网络技术、红外技术、蓝牙技术、惯性传感定位技术等。博物馆在使用这些技术时,根据参观者的位置移动信息,为用户提供独特的信息服务。例如,国外应用程序“艺术滤镜”是一款独特的游览应用,可以让用户自行设计个性化的参观路线。游客只需在博物馆的入口处登记,打开平板电脑内预装的艺术滤镜,就可以实时获取到游客在博物馆内的位置,并提供相关展品的数字信息,包括图文资料、语音视频、图片识别。该应用整合了无线定位技术和无线接取器,通过三角测量的方式,对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用户进行实时定位。
4 结语
根据移动互联网可移动性、可识别性、可定位性3个特点,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服务方式进行创新,加强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体现博物馆的社会性。将技术与服务完美结合,积极探索自带设备、社交媒体、地理位置等服务方式,让社会公众体验到全新的学习方式,最终促进我国博物馆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