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之我见

2020-11-25乔兴胜

名师在线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教师应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乔兴胜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马莲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言

从2014年教育核心素养提出以来,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逐渐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认知性教学变成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新的教学目标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新教学方法出现了,不仅丰富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教学效果也有了显著提升。小学生面对学习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积极主动地思考,学到了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加大创新,以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主要内容,对其创新教学方法进行了以下探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正逐渐发生转变,传统的被动式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使其更符合新时代的教学需求。创新是发展的驱动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也不例外,创新教学方式,拓展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1]。为了实现教学创新,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想,打破思维局限,分析现代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克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二、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基本原则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应根据新时代的教学目标,以新的教育原则为基准,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创新,提高创新教学方式的适用性与可行性。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应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开放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以互动交流为核心,引导学生在面对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时,要从单向思考变为多向思考,进而实现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充足的空间。最后,教师要注重拓展教学内容,从词汇、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入手,深入挖掘课内教学素材,创新教学形式,带给学生更加新奇的感受,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二是主体性原则。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师放在了主导位置,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将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创新教学方式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从多个方面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进而从根源上解决教育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逻辑,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是技术性原则。在移动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技术逐渐被应用在更多的领域,包括小学语文教学[2]。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创新,能够将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更加直观地展现抽象的知识内容,从而强化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四是情感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家长与学生。教师充分利用情感因素,能够把创新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首先,教师应把握小学生的内心情感需求,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并创造情境来感染学生,以此来加深教学内容在学生心中的印象。其次,教师可采取相应的激励方法,调动学生的个人情感,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对策

基于以上教学创新原则,教师应主动寻找生活中获取知识的方法,并尝试将新的方法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进而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可尝试将思维导图、微课等方式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大其知识面,具体对策如下。

(一)引入思维导图,梳理小学语文知识点

思维导图具有较强的记忆性、关联性与思维拓展性,因此,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由于小学语文知识难度跨越较大,学生在拼音、识字、阅读、写作的每个阶段所接触到的内容难度有所不同,所以教师通常会采用循序渐进的积累式教学方法,让小学生逐步积累更多的知识,之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3]。在阶段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对每个阶段知识点的整理,导致学生尽管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却难以运用,也难以将各个词汇关联起来。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教师可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点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寻找出中心关键词,围绕关键词画出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思维导图为线索,逐步引入各个教学内容,将新旧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帮助学生梳理教学知识点。例如,教师可围绕“颜色”这个关键词,让学生思考并列出常见的颜色,同时围绕每种颜色进行细致划分,如“绿色”可分为草绿、灰绿、墨绿、青绿、嫩绿、黄绿等;而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每种颜色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青苹果、小草、树叶、绿豆、菠菜、茶叶,都属于哪种绿色;从而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词汇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拓展词汇,贯穿知识点,使其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进而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

(二)融合实现创新,灵活组合多种教学方法

在应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教育游戏、情境演绎、合作讨论、实践探究等,有针对性地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有趣的教学方法,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融合与衔接,实现多种教学方法之间的组合。例如,教师可将小组合作讨论法与情景演绎法相融合,围绕教学内容提出课题,让小组学生自由讨论,提出创新想法,并对创新想法进行情境演绎,然后让其他小组的学生对其表演做出评价。

(三)创新教学活动,融入新的技术

网络教育时代的来临,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微课的出现有助于补充课堂教学知识点,因此教师可积极尝试将微课与课内教学相融合,从而不断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拓展阅读方面,教师可选择适当的诗词、故事,以动画、视频、幻灯片等形式展现出来,并录制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后用微课完成拓展知识的学习,巩固课堂知识。同时,教师也可积极组建创新教学活动,利用知识竞赛、朗读大赛等方式,帮助小学生拓展知识面,以提高其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各种教学方法的识别及应用,明确各种创新教学方式的应用优势,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创新教学方法弥补当下语文教育中的不足。同时,教师应将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重点,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更多新的方式引导小学生积极思考,消除学生内心对学习语文的抵触,提高其语文学习兴趣,进而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教师应如“水”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