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中表达能力培养研究
2020-11-25江苏省泗洪县石集实验学校肖元凤
江苏省泗洪县石集实验学校 肖元凤
实行全面素质教育后,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还对学生提出了个性化发展要求。我国的素质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本文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都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因此,也要把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纳入研究范围。
一、作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现状
通过全国新教改可以看出,语文学科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分值占比越来越大,虽然小学阶段还没有实施分数制度改革,却也足以引起人们对语文学科的重视。从教学看,小学教师已经充分意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对作文教学十分重视,但当前小学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求主要是框架式的,比如让学生根据例文格式仿写作文。这种方法教出来的小学生作文,缺少神韵和感情,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影响学生后续发展。小学阶段对于作文的要求应更多注重内容,而不是形式,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情绪表达,而不是格式仿写。
1.学生无法正确认知作文含义
从古至今,人们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和诗篇。这些作品之所以打动世人,广为传颂,是因为作者在文章中饱含充沛的情感。但现在,小学生中普遍出现的现象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写作,经常套用别人的话或者模板,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神韵和情感,读起来生硬,不自然,有时甚至词不达意,更不用说打动别人了。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对作文产生固化思想,对作文表达丧失兴趣,更难以正确认识作文的含义。
2.学生对于范句佳词理解不深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积累,而作文正是展现一个人的素材积累水平和阅读水平的平台,只有平常阅读量大、阅读素材积累多、写作经验丰富的学生才能写出更优秀的作品。一个不会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潜在的差生,一个阅读质量不高的学生,没有提升的基础。学生在平常的积累中,不仅要收集好词好句作为范例,还要对这些好词好句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从量变达到质变,否则就只是一个词句的收集机器。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学会正确引导学生如何辨别好词佳句,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在写作文时,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在作文中。
3.学生无法跳出范文思维框架
除词句不理解外,学生的固化思维也影响着作文表达。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作文更多的是仿写。学生写作文时喜欢参照范文的描写方式、格式框架,甚至跳脱不出范文的选题,这些对学生的个性化作文表达来说都是致命的。学生大面积模仿之后,会使思维变得僵化,跳脱不出原有的思维框架,作文表达愈发僵硬,不能很好地融入自身情感,更无法打动别人。
二、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
1.提升学生观察能力 构造良好学习氛围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写作素材不仅源于平常的阅读积累,也源于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可以发现生活中细节之处的学生,作文的描写也会更加细致到位。因此,要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良好的观察习惯。如可以让学生单独准备一个写作素材积累本,随时记录好词好句、生活细节和印象深刻的事件。教师在对日记本进行反馈时,除了纠正学生的表达错误,还可以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正确引导。大多数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中讨论,比如提到杨树,首先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总结时,向学生讲述《小白杨》的故事,提升学生对杨树的感情认知。
(2)营造良好的交流气氛
学生白天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点,在班级里开展班级讨论、小游戏等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非常强,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一定会有表达的欲望。教师的作用就是使他们表达得更清楚,情感更完整。在课外积累上,教师可以开设阅读课,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增加他们的阅读积累。
2.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情感
要想使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有表达欲望。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共情能力,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表达欲望越强,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越高,更会主动思考问题,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加丰富动人。
3.加强学生思维中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的联系
教师的讲解方式越贴近生活,小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在表达时情感也会更加充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会学生一些书面用语的表达形式,使学生逐渐接受抽象思维表达,使学生的写作越来越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