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羽毛球教学科学性实现途径探讨*

2020-11-25

体育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科学性羽毛球学科

周 成

(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关键字:“互联网+”;高校教育;羽毛球教学;科学性

随着高校学生对于体育教育需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新内容被融入高校体育教育,其中羽毛球就是实际高校体育课程中广受欢迎的学科之一[1]。随着“互联网+”理念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不断增多,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改革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高校羽毛球教学也是如此。如何转变原有的“理论+实践”的教学方式,将“互联网+羽毛球”的思维融入到实际课程设计过程中,提升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引导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2]。

1 目前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学科学性不足

结合以往的高校羽毛球教学来看,高校羽毛球教育虽然在我国高校体育中已开展多年,但教学环节仍存在较明显的科学性不足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

1.1 过分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对于羽毛球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

纵观以往的高校羽毛球教育,通常情况下表现为两种开展形式,一种是作为非专业羽毛球专业学生的体育选修课程,另一种则是专业的羽毛球训练课程[3]。这两种专业的划分导致其后续教育过程中的侧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总体上教师都会将教学的侧重放置在培养学生羽毛球实践能力的方面,但忽视了应有的羽毛球教育体系构建,部分教师更是认为对于羽毛球教育来说,理论知识的教育是无用的,这些思想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羽毛球教育的发展,致使实际的教育环节存在明显的不科学问题。

1.2 沿用传统统一的培养方式,忽视学生对于羽毛球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羽毛球教育学科在我国所受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大部分的教师仍会选择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展统一化的羽毛球教学,忽视了在时代发展背景下学生衍生的个性化需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科的科学性发展埋下隐患[4]。例如,在针对非羽毛球专业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是凭借对羽毛球的兴趣而选择这一学科的,存在明显的基础不一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如果教师仍旧按照单一的目标去衡量学生羽毛球学习的效果,会在一定程度上打消基础不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了羽毛球教学的普及;而针对羽毛球专业的学生来说,羽毛球作为这一部分学生的专业课,由于我国在竞技性羽毛球领域的发展长时间处于“需求带动”的发展模式,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急功近利”思想,过分追求高教学效果,忽视了能力水平较低学生们的需求,也影响到高校羽毛球教学整体的科学性。

1.3 学科配备不足,体育教师对于高校羽毛球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高校羽毛球教育在学科的教学能力、教学条件储备环节仍旧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5],在非专业羽毛球学科教职人员的选择环节,大多选择体育师范类的教师,其在开展羽毛球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全面的将与羽毛球有关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影响了实际高校羽毛球学科的开展[6];在专业羽毛球学生训练的环节,高校大多选择已经退役的羽毛球运动员开展教学指导,虽然其在实践方面存在比较强的优势,但他们大部分缺乏教学的经验和教学知识,导致在实际高校羽毛球教学环节科学性的不足。同时,受固有思维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教职人员对于高校羽毛球教育不重视,没有积极地将创新、现代化技术等思维融入到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从而限制了这一学科的发展。

2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羽毛球教学科学性实现途径研究

高校要实现高校羽毛球科学性的教学目标,就需要着眼于“互联网+”时代特征进行转变,推动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科学性发展,提升实际羽毛球教学的效果。

2.1 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实际课程

高校要全面落实教育环节的科学性,就需要专业教师提升对羽毛球教育的重视程度,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将“互联网+”思维落实在日常教学中的点滴中去,逐步突破因为理念不同而引发的学科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为后续高校羽毛球教育的科学性打下基础。

2.2 通过“互联网+”模式将高校与专业的体育管理部门相接轨联合办学

随着教育体系改革的推进,高校的准入门槛也随之发生明显的改变,在这一基础上,很多开展羽毛球课程的学校存在一定程度资金不足的问题,不仅限制了实际学科的开展,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学质量。高校如果想要实现科学性的羽毛球教学,就需要将高校与社会中相关的体育管理部门进行接轨,建立联合办学的新模式,解决原有教育过程中设备、资源不足等问题,最大程度上推动高校羽毛球课程的开展[7]。

2.3 应用“互联网+”模式推动高校全方位人才培养

高校合理应用“互联网+”模式,能够帮助教师们及时了解社会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帮助学生制定更贴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后续步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夯实基础[8]。例如,在“互联网+”模式应用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积极为学生搭建在校实习的平台,使其能够在实践经历中获得积累,实现在本质意义上的科学性教育目标。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主动将高校与社会联系在一起,明确未来高校开展科学化羽毛球教学的目标,指导后续的教学工作,实现“互联网+”视阈下高校羽毛球教育的革新。

2.4 多类型的“互联网+”模式在高校羽毛球教育中的应用

高校要从羽毛球课件开发、场馆配制及培养平台构建这三个方面入手落实“互联网+”思维,全方面地提升高校羽毛球教育的科学性。

首先,在开发“互联网+课件”方面,教师应转变原有的羽毛球教学方式,通过创作“互联网+课件”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突破原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例如,高校在羽毛球重点动作、手势的讲解过程中,应用这一模式不仅能将示范动作反复、多次展现给学生,也弥补了以往羽毛球教育环节仅由教师示范的弊端,提升了羽毛球示范动作的准确性,提高了教育的科学性。

其次,在构建“互联网+场馆”方面,学校可以积极引入更加丰富的外部资源,最大程度弥补以往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场馆和设备的不足、不适合等问题。这种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缓解高校在开展科学性羽毛球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资金、资源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科教育的专业性。

最后,在构建“互联网+平台”方面,学校或教师可以针对以往高校羽毛球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与用人单位教育目标脱节的问题进行优化,通过网络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分析未来社会对于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以构建“互联网+平台”的方式帮助学生们获得更大程度的历练,为后续增强行业竞争力打下基础。

3 结语

随着高校羽毛球教育地推进,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凸出高校羽毛球教育的科学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本文所述的几个方面入手,针对性地予以完善,实现在本质意义上这一学科教学科学性的提升。

猜你喜欢

科学性羽毛球学科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羽毛球
打羽毛球
论《中华通韵》15韵部的科学性
飞行的羽毛球
从陕县成功救援谈应急决策的科学性
“超学科”来啦
注重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