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研究*

2020-11-25

体育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政治思想

王 飞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无锡 214153)

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并渗透到大学各学科教学中成为时代潮流和发展方向,高等教育工作要紧密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意识形态教育,使其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联系。大学公共体育是大学生基础课程内容之一,必须严格遵循教育改革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课堂,让体育课赋予精神灵魂。高校公共体育既要体现体育技术教学特点,也要积极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

1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的相关概述

1.1 高校公共体育的特点

第一,体育育人特点。体育教学从技能训练、理论知识的学习已逐步转向新时代高层次人才教育,应用型教育在教学模式中占据主导,对高校体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根据国家人才培养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特点,高校要扎实做好学科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高校体育教学需要构建学习环境和氛围,在技能的教学中重点突出规范性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第二,体育文化特点。文化分支延伸出了体育文化,体育运动的起源赋予了体育文化新的生命,体育文化伴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完善。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体育文化背景下的子系统,同样具有竞争性、健身性、娱乐性等特点。在体育强国发展战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科学的健身方法,进而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

1.2 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保障,是生命线,是灵魂。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和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就是做好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及培养,有了这个基础就能帮助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它也是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心理依据。

1.3 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和影响力在教育领域不断拓展,渗透理论辅助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但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却经常被忽略。针对新生入学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需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进行有意识的传输,逐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意识观。教学模式的转变,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加强。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教学的关联性。思想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来说起着方向性作用,是促进学生成人成才的精神灵魂。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完整的理论体系下进行才能与体育课程教学完成有效渗透,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开展不断完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1 公共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道德教育是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道德教育让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高校学科教育应充分做好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特征,体育教学是具有感染力、创造力的学科,因此,在体育教学环节中,既要体现专业技能的优势性,又要注意培养道德品质。首先,高校体育教学具备条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自身专业技能扎实,理论知识丰富,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都较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自身观念结合国家时政正确引导学生,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言行举止都能在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公共体育教材相契合。高校教材的选用要符合国家规定具有科学合理性,符合新时代历史文化背景。

2.2 公共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国家“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德才兼备是教育追求的境界和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教育目标的调节和指向,注重学生的成才和成人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教育同步进行,需以教育平台为基础,落实好基础教育和育人的功能。其次,高校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任务是立德树人,体育教师要明确育人目标,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四有人才,在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中国体育精神。

3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的现状分析

3.1 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

目前,受传统教学模式约束,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践主要倾向技能的学习,强调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的同时忽略了育人教学目标。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如果缺少育人功能将很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从教学质量的角度讲,课程设计在思想政治教育部分投入的时间少,没有将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合,加上高校体育教师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作用,导致大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不能全面了解体育文化,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

3.2 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观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突出技能学习,教师认为思想素质是软件,文化素质教育是基础,进而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较少,少部分教师认为不需要体育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责任意识。体育教师即使在课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课堂的一部分,其教育内容的安排存在很大随机性,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模块进行渗透。并且,部分高校认为体育是边缘学科,不加以重视,在课程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种种因素都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

3.3 缺乏管理制度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目标的不明确性现象导致大部分学生投入到体育课堂中是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或者是为了修学分任务,又或者是为了考取相应的运动员等级证书。学期末体育考核中,主要考核专业技术,身体素质等,与要求的教学计划存在一定差异。可见,高校教育需要规范制度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体育课程考核的标准,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思想意识提高的催化剂,是体育课程考核制定的根基,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高校体育课程中能有效解决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和考核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4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的对策

4.1 丰富公共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的手段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主要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中形式单一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注意力都会受到影响。因此,高校体育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也可以按照校园体育文化节的要求组织体育活动,让学生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感受到体育的乐趣,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促进体育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4.2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体育课程教学中已刻不容缓,首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比重,突出重点,培养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担当意识。教师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结合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可以分析大纲和教材内容开展特色教学,潜移默化的完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实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为国家培养需要的人才。

4.3 提高体育教师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引导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渗透的关键。但是,实际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重视专业技能的教学,对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没有要求,这样就失去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因此,教师自身应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渗透,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显著。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高校可以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增加体育教师学习交流经机会。其次,高校要提高体育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才能体现出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性作用,从而将渗透工作落到实处。

5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加大其覆盖面和增强其影响力。高校体育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应从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逐步过渡到体育课堂教学中。高校通过不断创新,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做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工作,并形成影响力和辐射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政治思想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