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贫困村落全民健身发展困境与对策
——基于湘西凤凰四个自然村落的调查*

2020-11-25

体育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村落全民设施

杨 斌

(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重大事件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全民健身的热情。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由此“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进入加速期。近些年来,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是贫困农村的全民健身事业一直是我国体育事业的短板。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2016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进一步明确重点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2]。由此不难看出,发展贫困村落全民健身不仅事关全局,同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调查区域概况

武陵山是我国重要的民族地区之一,位于重庆、湖北、湖南和贵州四省交界处,面积达15万余平方公里,包括土家、苗、瑶在内的多个民族相互交融采借,不仅是国家层面重要的扶贫示范区,也是老少边穷的具体指向。湘西凤凰在国内久负盛名,旅游产业是当地最主要的经济支柱,美丽的凤凰古城让人流连忘返,是西南地区现存文物古迹最多的县市之一[3]。凤凰县位于东经109°18′-109°48′,北纬27°44′-28°19′之间,地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角,下辖13个镇、4个乡,县域总面积为1759.1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凤凰县少数民族人口34.10万人,占总人口的78.97%,其中苗族人口达25.4万之多[5]。尽管当地旅游业异常发达,但是由于交通不便、产业匮乏和历史沿革等原因,多数自然村落仍然经济落后,属于国家层面的贫困村。

笔者随机选择凤凰县不同方位、不同乡镇且极具代表性的四个贫困村——落苏马河村、米良村、米坨村、塘坳村,于2019年6-8月两次进行田野调查,尝试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探究当地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困境所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 贫困村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困境

2.1 村内留守人口较少

调查发现,四个村落普遍存在留守人口相对较少的现状,迫于生计和个人因素,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青少年在外求学,村里多是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据腊尔山镇苏马河村村干部介绍,当地除了少部分壮年男性劳动力在本地经营合作社,承担一些村里的必要体力劳动之外,多数青年男性均在凤凰县城或者外地市县谋生计,还有一些妇女在家负责照顾正在读书的小孩和年迈老人,闲暇时间做一些简单的手工艺换取报酬贴补家用。在米坨村调研时发现,村里的留守人员更是少之又少。米坨村本身人口就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村里也无支柱产业,很多年轻女性也选择去外地打工,劳动力几乎全部流失。留守人员多是老年人,守护家中的田地,照顾小孩。米良村和塘坳村的境况也非常相似,贫困村落人口外流对当地农村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2.2 当地群众健身意识不强

健身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健身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健身的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6]。锻炼心理学相关研究已经表明,群众的健身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是否参与锻炼。调查发现,当地居民的健身意识非常淡薄,居民在闲暇时间多半选择看电视、上网和玩手机,首选参加体育活动打发闲暇时间的人非常少。而留守老人还在延续着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全无健身意识。相比较而言,倒是部分农村家庭主妇受广场舞热潮的影响,时不时在宽阔庭院跳跳广场舞,鲜有男性参与。当地男性村民的娱乐休闲活动多是打纸牌和下象棋等。入户调查发现,造成当地全民健身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第一是没有时间,因为白天基本要为生计进行农业劳作,身体已疲惫不堪;第二是对健身的认识不够,体育健康素养缺乏,认为“劳动就是锻炼”“劳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的不在少数;第三,缺乏健身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当地群众的健身意识;第四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宣传工作缺失,这也是造成当地群众健身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3 全民健身设施严重不足

由于所调查的村庄较为偏远,经济落后,当地体育健身设施严重缺乏。尽管湖南省各级政府部门对全民健身事业非常重视,也制定了相关的规划和计划纲要等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但调查发现当地的体育健身设施总量严重不足,而且现有健身设施陈旧、落后。健身设施更多的设在镇政府的篮球场、文化广场和健身路径。调查还发现,这些健身设施和健身场所基本形同虚设,并没有人进行运动和健身。当问及有无体育专业人士指导时,镇一级的体育主管人员显得非常无奈。在相对经济条件较好的村调查时发现,当地的全民健身设施一样非常缺乏。由于当地健身的人很少,原本设在小学旁边的一副篮球架因为阻碍交通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也被拆除了。一位村干部向笔者解释道:“拆除是暂时的,以后会在合适的地方重新安装,以满足民众的健身需求。”在塘坳村的调查同样发现全民健身设施不足的问题。

人口外流、资金短缺、健身意识不强是当地全民健身的现实写照,也是有目共睹的困境所在。

3 贫困村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促进人员回流

村民的外流原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以改变当前的生活状况。在政府部门调研时发现,凤凰物产资源非常丰富,除了支柱产业——旅游业之外,还有林业资源、渔业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政府部门可以采取多方举措,吸引外来资本投资建厂,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比如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衍生产品的加工,扩大渔业养殖和林业的相关产业发展,打造产业名片,加速外流人员返乡务工,扩大当地体育人口数量,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健身队伍中,促进当地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3.2 多渠道广泛宣传全民健身和健康知识,提升群众健身意识

动机是行为产生的内部动因,健身意识的淡薄是阻碍当地村民参与健身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全民健身和体育健康知识,具体可以通过传统宣传方式如电视、广播以及村民大会等,还应充分利用现代自媒体手段如微信、微博等进行广泛宣传。只有增强村民的健身意识和体育健康素养,才能转变当地村民“劳动可以替代健身”的观念,才能有更多人愿意在劳动之余用健身运动来替代玩游戏、打牌和看电视。

3.3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健身设施建设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是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根基,也是群众参与锻炼最为重要的物质保障。调查发现,当地的全民健身设施总量严重不足,存量又相对落后、破旧。当地政府部门应加大全民健身设施的投入力度,争取上一级财政部门更多的经费支持,同时想方设法争取民间资本投资、企业赞助以及社会团体的捐赠,多元资金投入才能切实改善当地健身设施匮乏的窘境。同时,还应重视对现有健身资源的维护,杜绝健身设施被无故拆除以及损毁现象的发生。另外,要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变废为宝的宝贵经验,利用好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2],尝试把一些废旧厂房改造成健身场所,这样既简化了程序,同时又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

4 结语

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是新时代惠及全民的重要举措,但“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绝不会一蹴而就。武陵山贫困村落的全民健身事业,既是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组成,同时又是目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短板,政府相关部门和民间体育社会组织应当立足当地实际,探求当地全民健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大局做出必要的贡献。

猜你喜欢

村落全民设施
全民·爱·阅读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