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 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2020-11-25刘馨
刘 馨
(江苏省宜兴市官林实验小学,江苏宜兴 214200)
引 言
小学生年龄一般都在七至十二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较为活泼、好动,而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营造一个“灵动课堂”的学习氛围,就要在关注学生主体情感需求的同时,不能忽视个体的精神世界。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学英语教师要致力于构建一种开放、灵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达到新课程改革下“让课堂活起来”的教学要求,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灵动课堂”与核心素养
(一)“灵动课堂”
所谓“灵动课堂”,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有灵活的思维,活学活用,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灵性[1]。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就可使课堂教学产生最好的效果。《说文》指出“有了灵气,犹灵活”,说的是只要有了灵性,就能使得思维灵活起来。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灵动”的释义是:活泼不呆板,善于变化。由此可见,小学英语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活泼的“灵动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英语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效率,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除了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还具备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观察、思维的发散等能力[2]。因此,营造一个活泼、灵动的小学英语课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与写作等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开展“灵动课堂”的前提条件
(一)设置有效的教学规则
所谓有效的教学规则,指的是为了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计划,在有效的时间内,合理地安排和布置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二)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顺利地打造“灵动课堂”,首先就要明确自身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其中包含了对学生开展英语教学的目的及在课堂上的任务等[3]。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是设置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安排相应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要注意对学生的培养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下教育政策的约束。
(三)优化课堂教学中的活动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打造“灵动课堂”时,要注意设置一些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形成一种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相关的知识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和汲取教师所传授知识内容的课堂活动形式[4]。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利用有效的教学空间和有效的环境相结合来开展一个综合教学的课堂活动。除此以外,教师要充分地掌握班上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课堂变成一个高效的沟通环境。另外,教师在设置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有合理的程序,其中涉及的方面包括课堂教学活动的相关进展、步骤及相应的课堂教学知识内容等,而且所设置的课堂教学活动要适可而止,在起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作用的同时要具有独特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小学英语“灵动课堂”的构建。
三、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要以培养学生的思想灵动性为主,转变陈旧的教学思维和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灵动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5]。然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上采取“灵动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具体体现,其坚持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要求小学英语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引导学生喜欢上英语学科。
除此以外,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以教学目标为主,注重适当反思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营造人性化的学习氛围,打造成功的“灵动课堂”。
四、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
(一)营造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氛围,使小学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近年来,许多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已经采用富有活力的情境化教学模式。教师运用此种教学模式,能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生处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可以激励自己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有效地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吸收知识内容的同时拓展自己的英语思维,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教师运用“灵动课堂”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从小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6]。另外,有效的引导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需要在课前制定好一系列的英语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How much?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前布置好一个卖水果的摊儿。教师扮演摊贩,让学生扮演购买者,并用英语询问水果的价格,最后请学生计算用10 元钱最多能买到多少水果。教师通过以上课堂导入情境方式,可以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运用趣味性游戏,“拴住”学生的心
俗话说:“爱玩是每一个小孩子的天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心智还尚未发育完全,很难完全集中精力在某一件事情上。但是在游戏方面,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部分教师没有用正当的眼光看待游戏,认为游戏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游戏虽然有坏处,但也有一定的益处。只要小学英语教师合理地利用游戏,就能发挥游戏的作用,让游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7]。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游戏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游戏的内容要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关;第二,游戏的内容要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第三,游戏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第四,低年级的游戏内容可以相对简单,中高年级的游戏内容则以益智为主。例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Helping our parents时,会有许多关于动作类的单词教学,如“sweep the f loor”“clean the table”等,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个英文版的“你划我猜”游戏,即在课前将表示英文的词汇写在卡片上,让几名学生领取卡片后用动作将卡片上的内容表示出来,让剩余的学生猜意思。这种游戏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记忆词汇,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注重课前、课后的结合,把知识融入生活中
众所周知,英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语言。英语课程是为了学习外国文化、方便与外来国家相互交流和沟通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在实际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部分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在口语的表达上却不尽如人意。大量的实践表明,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一个对话的语境,平时没有口语交际的机会。这时,教师应当适当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例如,在小学英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在课后结束时主动用英语和学生打招呼:“Hi boy,how are you?”久而久之,学生见到英语教师时,就会争相用英语向教师打招呼,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还让学生感受到了英语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更加重视对英语的学习,进一步实现“灵动课堂”,发展核心素养。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营造灵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就必然要和当代学生的特点有效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出发,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联系起来,采取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活跃起来,把英语当成一个兴趣来学习,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英语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