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

2020-11-25张良嵩严文凤

名师在线 2020年25期
关键词:社团核心小学生

张良嵩 严文凤

(安徽省合肥市七里塘小学,安徽合肥 230041)

引 言

核心素养是人适应社会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基础的具有生长性的关键素质,是不可缺少的素养,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社团活动是把兴趣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的活动。社团中的成员自愿组织在一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一、小学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意义

小学组织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现在关于如何组织社团活动,国内外可供参考的资料很少,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参与的社团活动的模式,进而对社团进行有效的管理。小学社团是学校内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特长自愿报名参加的。参加小学社团活动的小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进而促进核心素养的提高[1]。

小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过程中能够学习、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领会活动的内在精神,进而使自身成为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如参加戏曲社团、书法社团等活动,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的人文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帮助他们积累知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也是当今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是在他们学习、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而创新意识主要是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小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在参加社团活动中逐渐学会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理性思维和勇于探究的良好品质[2]。小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会逐渐认识和发现自身的价值,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与他人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小学生会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等各方面的关系,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及自己在团队中的职责;会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正确认识自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并在以后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还会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信息意识,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养成国家意识和家国情怀。学生在学校的课堂上学到的大部分是理论知识,而能力是需要在实践中培养的。小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让自己在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使自身的个性得以发展。

二、小学社团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小学社团活动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相关的教育部门也为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支持,许多小学社团的建设也逐渐完善,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有许多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他们把学生的时间安排得很紧,因此留给学生自由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很少。完善的制度是社团建设的保障,但是许多小学社团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制度。他们虽然也组织学生进行了社团活动,但是举办的质量和效率较低,对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小学社团的建设对教师的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3]。但是在实际的社团活动中,许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与活动的要求不符,甚至有些教师并不具备社团活动所要求的专业素质,而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担任,因而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还有些学校的社团活动流于形式,有些学生是被动参加某一社团活动,因此在活动中表现得比较消极,使得社团活动形同虚设,也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小学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在社团活动中贯彻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也是如此。素质教育改革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在各种课外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进而使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在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时,要贯彻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创新社团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小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时,要重视创新,从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入手,利用一些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学生,让他们对社团活动产生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教师可以多与学生交流探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与学生一起设计社团活动内容和形式,集思广益,从而寻找一些新颖的思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团活动中的主人,进而促进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做好发展规划,挖掘学生潜能

在确定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前,教师可以通过调查让学生了解活动内容,并确定出他们喜欢的项目和形式;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心中期待的项目和形式写出来,进而使设定的活动贴近学生。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而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通过活动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比如,针对性格比较内向学生,教师则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合唱团等一些需要交流和表演的社团活动,通过活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四)重视评价环节,推动社团发展

社团活动的效果不仅与组织策略和实践活动有关,还与社团活动的评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有效的评价对社团活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评价不仅能够让师生充分认识到某次活动的优缺点,还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不良状况,充分发扬其优势。因此,教师要重视社团活动评价,通过评价积累经验,提升社团活动效果。评价可以由教师评价,也可以由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提升社团活动效果,从而使社团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 语

小学社团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他们提供锻炼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的爱好更加广泛,让他们具备主体意识、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小学教育要重视社团活动,多组织一些具有科学和价值的社团活动,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猜你喜欢

社团核心小学生
缤纷社团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我是小学生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