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改革背景下的学习活动设计构思
2020-11-25李世春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陈静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
李世春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陈静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
一、留传统有创新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准确的技术动作至关重要。更进一步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讲解与示范,教师集体带教,学生集体跟练,分组练习,小组展示等;虽然方式方法单一,活动设计形式枯燥,但教师亲身示范,分析讲解,多角度多方位的带领学练,让学生更好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起到了非常关键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变迁,大数据时代的影响,新冠疫情下的“停课不停学”,更加深刻的意识到线上教学的重要性。借此背景下,体育课堂教育教学突显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开辟了一条创新的线上教学模式;在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融合,间接地反映出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化教学的有效设计和构思。因为,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学习首先是通过教师非常直观的技术动作演示和准确讲解开始,错误的信息输入自然就会导致错误的认知概念。所以,倡导“双新”背景下的学习活动设计构思,以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生为主体的“学”为课堂核心环节,提倡以信息化多媒体等形式的线上教学为辅。换言之,体育课堂不要过多“依赖”信息技术。
二、有改变唯不变
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虽然是“新课标、新教材”内容上所改变,但主题思想和课程理念唯不变;培养中学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没变;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两者精神实质没变;强调加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学科核心素养引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宗旨没变。有关新教材教学设计构思,主要突显目标体系设计、内容构建设计、模块计划设计、课时计划设计、教学实施与评价等方面去设计。
三、能运动会思维
对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只做好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运动能力需要体现在准确学习动作方法和学会主要技术环节,需要经历情境化、生活化的体验活动,助于巩固掌握运动技术形成技能,灵活运用运动技能形成能力的过程,最终要达到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体现出运动能力与运动思维的双重架构。教会教学了解掌握不同运动项目间的关联性;技术运动知识要点与其他学科知识点的关系,技能与生活间的联系;这些都需要在课堂学习内容,活动设计中有所突显,连接不同的生活片段和运动场景,有助于引导并强化学生运动思维方式的培养,具备技术应用和知识迁移能力,形成基于运动技能又高于运动技能的思想、原理、理念、规则。这既是对学生体育与健身的终极目标的培养。
四、结构化设计与技术衔接
打破传统的单一技术教学,转变一项运动技术的单元式、层次化、结构化体系教学模式。主要是学习内容的衔接性问题,对教材内容的结构化分析以及单元式技术教学需有深度的设计理解。如同一项运动的学习要体现出难易层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通过学习达到的程度,从准确学会到熟练呈现,再到灵活运用,是一个逐级提高的过程。在上下学期间的衔接、不同技术间的衔接、高低年级间的教学内容衔接,主要是因为在某一年级或某个学段运动能力未必能够形成,况且,运动能力还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因此,学习活动设计的有效衔接,才有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有效的运动环境和运动思维空间,从掌握单一的运动技术向学会一项运动技能转变,逐步形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五、“情境化”教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
应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教育资源背景下,积极响应并抓实课改教育教学任务,努力奋进探索新课改理念;情境化教学活动设计,是体育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的检验。检测是否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能迁移到生活中去,并可以从生活中去梳理归纳相关知识技能,这是一种学会到理解的过程。因为体育知识与技能需要转化理解的过程,其过程还需要更多的外加条件和因素,在任何科目中情境化教学是让学生能清晰地明白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把新旧知识体能相联系,并科学合理地去应用实践,这也是体育教育改革中所培养学生体育素养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将学习活动内容设计在具体与生活相联系的情境活动中,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体育中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的情境化设计是具有生成性、启迪性、问题性、真实性。致使学生能够在体育实践课堂上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运动能力、学会迁移转化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提升学生用体育知识与技能解决现实中的一些生活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