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运动实践的《人体运动与控制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2020-11-25朱翔宇李文迅陈朝晖黄怡然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灌篮 2020年15期
关键词:理论课康复人体

朱翔宇 李文迅 陈朝晖 黄怡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人体运动与控制学》是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该门课程以运动学和运动控制为基础,结合功能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相关内容,阐释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该门课程是学生后续理论课和临床实践课程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由于课程理论知识较多,多为识记的内容,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容易感到人体运动与控制学课程枯燥,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掌握基础课知识,为今后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增加难度,同时课程上要对人体的日常生活动作和体育活动动作进行运动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先想象动作怎么做,更加深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和教师的讲课难度[1]。因此,改革传统的人体运动与控制学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人体运动与控制学》课程教学现状结合课程教学组教学经验,提出教学方法改革建议。

一、《人体运动与控制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缺少运动实践的内容

有研究认为,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提高相应的应用实践能力是当今基础理论课程的常见问题[2],这样的授课方式容易使得理论课教学停留于死记硬背层面,缺少有意记忆。人体运动与控制学不仅仅只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对于康复治疗学和运动康复学专业学生将来的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随着主动康复理念的发展,让患者主动运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的知识去指导患者训练,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肌力和各个系统的工作能力。

(二)实验设施短缺

开展理论教学离不开实验支持,学生在可以实验中掌握理论原理,加深记忆,可见陈旧和短缺的实验硬件设施会制约理论课程的进步,也制约了教授讲授前沿知识的条件和学生开展动手实践的环境。所以,实验硬件设施是进行实验和实践教学的前提[4],《人体运动与控制学》需要应用先进的生物力学仪器分析运动中关节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但是对于很多院校来说比较困难[5]。

(三)学生对专业了解不够,学习积极性较差

202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康复系老师在新生入学教育和新生座谈上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发现大部分学生并非第一志愿报考康复治疗学专业,而是通过调剂到该专业,普遍存在对康复治疗学专业了解不充分的情况,这就导致学生容易对专业理论课学习的兴趣不够,学习动力不足,难以培养优秀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甚至是被动学习,容易出现挂科的现象。再加上《人体运动与控制学》有大量的名词解释、基本原理需要记忆,学生对于需要背诵的东西一般会拖到考试前突击,而对于理解性记忆的部分,又来不及思考和理解,因此缺少了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通过与毕业生和高年级学生的座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大三进入临床医院实习以后,会逐渐认识到《人体运动与控制学》的重要性,以及在临床的作用,会感慨当初没有好好学习,没有掌握好这门课程。

二、《人体运动与控制学》课程的改革建议

(一)增加实践内容

为适应人体运动与控制学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而一方面变静态知识体系为动态实践操作,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本教学组建议增加《人体运动与控制学》实践课,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在实践课程上,学生需要分析自己和同伴的环节名称、环节运动方式、骨骼肌状态、骨骼肌的工作条件、工作方式以及不同动作中主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的位置,对不同关节的基本运动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课上以课堂作业的形式进行记录,课下查阅文献补充,对于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再下一节理论课中向全班同学作报告,大家一起讨论后,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和解答,从而在课堂上真正地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实践课程上,给学生设计具体的运动情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将该情景下的动作做出来,然后一起讨论该动作下的环节、关节、肌肉的协作关系、工作条件和工作性质,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人群在做同一个动作时为什么不一样,区别根本原因时什么,具体到骨骼肌、韧带等解剖结构,并且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加强哪些部分的力量,放松哪些部分的柔韧,课上以课堂作业形式做好记录,课下补充,在下一节课集中解答,学生可以深入掌握运动训练原理,预防运动损伤。

(二)增加理论教学内容

研究发现,基础理论学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6-7],作为康复治疗专业的基础课程,《人体运动与控制学》首先需要加强理论更新,修改原有教材章节的限制,将相同的专题合并,调整章节顺序,知识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三)改革考试方法

目前课程多是采用闭卷考试结合平时成绩(考勤等),一方面考试形式单一,另一方面对于一门与运动紧密相关的课程,笔试的考核并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生考核形式进行改革,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首先,建议提高笔试考试题目的多样性,增加案例分析题目,题目以在实际生活和临床治疗中可能遇到的病人,通过运动学和运动控制学分析,解决问题。其次,增加实训考试,通过对不同情景下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加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且进一步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考核学生是否完全掌握。最后,注重形成性评价,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在平时就按时复习预习,避免学生出现临考临时抱佛脚、考完就忘的现象

三、小结

随着各学科的不断发展,各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都需要在漫长的实践中摸索和革新。《人体运动与控制学》是一门综合性强、难度系数大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程灌输为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本教学组认为,对于《人体运动与控制学》这门课程,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全方位改革,根据课程的需求设计相应的实践内容,让学生体会运动动作的同时,真正理解运动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创造,小组协作,取长补短,课堂互动、沟通交流,使得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经验交流和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发展和以后的就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相信通过以上改革措施,一方面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使学生对健康人体形态结构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能独立运用《人体运动与控制学》知识指导运动实践,进而使得学生能更好的进行后续的理论课。

猜你喜欢

理论课康复人体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人体“修补匠”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人体冷知识(一)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人体可笑堂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