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渗透思政教育的研究
2020-11-25矫祯玉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矫祯玉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性任务[1]。这既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立场和方向,也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应该肩负的时代责任与使命。高职体育教育者既要将立德树人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又要深刻挖掘体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因素,将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渗透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根本性任务[2]。按照本次教育改革的要求,高职体育教学不仅要发挥增强学生体质的基本作用,还需要通过体育教学的功能密切结合思政教育发挥培养德育、智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发挥高职体育教学的思政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五育的全面发展。健康的体魄是学生维持正常生活和日常工作的基本前提。通过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力量、协调、柔韧、灵敏、速度、爆发等身体素质,还能促进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功能性的提高,达到强身健体的良好效果;通过体育教学达到陶冶情操、消除焦虑、增强自信心的作用与效果,培养学生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意志力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塑造完美人格;通过完成体育教学中不同动作可以强健体格、塑造良好体态、匀称身体塑造形体美,展现出动作美,激发学生的青春活力和创造力,体现心里美;通过理解与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与技能知识、裁判知识等,懂得欣赏美……;通过体育教学能够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消除大脑疲劳、缓解精神压力,提高记忆力和反应速度;通过体育教学中爱护、摆放与回收器材、保护场地整洁、维护场地使用寿命等培养学生劳动光荣的意识与行为,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三,结合高职体育教学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开展思政教育。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要与社会接轨,尤其是学生就业岗位的企事业单位中学生体质需求、工匠精神等需求、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学生自然情况以及思政教育元素综合培养学生,达到与时俱进。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渗透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高职体育教学理念,提升体育道德观念水平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思政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例如在体育技术教学环节中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融国际赛事于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技术技能与思政素质同时提高。高职体育教师需提升自身业务素质、道德修养才能将思政元素更好的融于体育教学之中,比如学生在体育技术技能学习的同时,还应学习体育项目的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竞赛规则,融技术技能、理论知识、体育精神于一体,以全面培养学生。
(二)挖掘体育教学内容的思政教育元素
体育教学内容不同,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存在异同。体育教学思政教育元素渗透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体育教师对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挖掘的深而全面,学生在体育教学学习的过程中受益的越多,挖掘后实施的越流畅,学生潜移默化影响的越精准到位。比如健美操运动中高质量动作的完成、动作的创编、动作的优美展现等,需要学生反复的练习、克服自身的困难;需要学生的团结合作,共同完成;需要学生主动的沟通交流,不断改进……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团结合作、集体为先的精神品质。
(三)渗透思政教育贯穿于体育课堂教学全过程
将体育课堂教学的知识、技能与思政教育内容相结合,在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加深了体育课堂内容的深度。高职体育课堂教学要一改以往过多重视学生体育课堂动作技能的掌握教育,而忽略体育课堂内容的思政教育体现。当然,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思政教育不是牵强的体现思政育人,而是有机融合。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从知识到技能,每个环节都有思政育人的具体体现。体育课堂教学为什么教?体育课堂教学主要教什么?体育课堂教学怎么教?这些分别解决的是体育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过程[3][4]。而教学目标的五大领域目标,分别对应着正确学习体育课堂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动作的掌握与学习过程的品质体现、基本活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提高、品质与精神的体现、规范意识与协调沟通能力的体现;教学内容决定着课堂具体授课的知识与技能点,体现着详细的思想政治内容;教学方法与过程是将思政教育有效设计到教学内容之中,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具体操作过程。体育课堂教学的每一步教学都有针对性和精准性,实现全方位育人、多维度育人。
(四)延伸思政教育于课外体育活动
使“课程思政”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形成长效机制,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实现思政教育的常态化。课外体育活动重在参与中思政教育的获得。规划好、管理好课外体育活动,建设好体育社团、协会、俱乐部,推动课外体育活动优质发展,实现课外体育活动渗透的思政教育对课堂体育教学的催化作用。通过体育教师带动与参与指导的课外体育类健身俱乐部、社团、协会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培养骨干力量,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各尽其责,各受其益。课外体育类健身俱乐部、社团、协会的部门负责人员在组织完成部门日常工作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能力,增强了大局意识、责任担当意识、创新意识、拼搏意识;会员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增强了归属意识、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运动的习惯、持之以恒的精神、克服困难的精神。在参与体育比赛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竞争与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无私奉献精神、合作精神。
延伸思政教育于课外体育活动,还需将体育类俱乐部、协会、社团等开展活动的成绩纳入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总成绩中。调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克服困难的精神、拼搏的精神。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渗透思政教育的建议
(一)注重高职体育教师的思政教育素养
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政治觉悟、思政教育的意识等直接干预着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渗透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针对目前高职体育教师过多重视体育动作技能的教授,而忽略体育课堂教学思政元素的现象,需要提升高职体育教师的思政教育素养、提高高职体育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首先,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学习政治理论、国家的方针、政策等或进行培训学习以提升课程思政素养,为体育课堂教学思政教育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形成团队,开展教学研究,引导高职体育教师形成思政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研究团队之间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组织的安排、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交流学习、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快速成长。最后,通过对体育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过程等方面体现的思政元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挖掘体育教师的思政能力、提高其育人意识,为更好的开展思政教育,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服务。
(二)构建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渗透思政教育的体系
体育教学体系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四大要素。构建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渗透思政教育的体系,体育教师是重中之重。体育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渗透思政教育的实施者,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教学经验、思政素养影响着体育教学的全面育人效果。关注体育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师培训计划,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政治觉悟、思政教育的意识。挖掘体育教学内容的思政教育元素,从体育课程的设置、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体育课时计划的设计、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等环环相扣,均体现思政教育的内容;重视高职体育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的场地、器材设施的保养与维护,制度环境的体育文化的管理与规定,行为环境的体育课内外活动的开展与实施,精神环境的体育活动氛围的营造、体育精神文化的传播等途径蕴含思政教育元素。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挥教育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到主动学,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享受体育运动的快感,获得体育运动的全面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