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学校健康教育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

2020-11-25陈晓红杨佳依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灌篮 2020年15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模式疫情

陈晓红 杨佳依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于湖北武汉市爆发,世界卫生组织(WHO)于北京时间2020年1月31日凌晨,宣布将其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1],严重危及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健康是人类成长和幸福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由此可见,我国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问题,并且始终坚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提高我们全民健康素养,同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2],并将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作为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已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为防止疫情大规模扩散,全面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各地采取了严格的封闭管控措施,避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聚集,而学校作为人口主要聚集地之一,应全面提高学生对于健康的认识程度,掌握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同时学生的健康离不开运动的助推,高效实现健康知识理论与体育运动的结合,对学校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基于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内容,结合学校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实际情况,分析疫情对学校体育健康教育造成的影响并针对性提出实施策略,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尽快实现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的标准达标优秀率到25%以上,全面强化学生健康素质的目标。

一、关于健康的定义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宪章中明确了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还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心理健康三个层面的完好状态。1989年WHO重新对健康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并在原有三个层面基础上增加道德健康,构成所谓的四维健康观念。随后美利坚大学的国家健康中心提出与其类似的定义:健康是人对环境适应后所达到的一种生命质量,个体在身体、智力、情绪、精神和社会各方面达到完美状态才是真正的健康,构成了健康的五要素,此观念也被世界各国学者广泛接受[3]。

二、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性质

据了解,学校健康教育已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但在课程设置上具有一定差异。其中芬兰于2003年将健康教育纳入高中核心课程,并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由专门教师进行授课;英国于2011年将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PSHE)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均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体育课程等相关课程中。我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经历了由“一元”向“双元”再到“多元”较长时间的转变过程,由1990年颁布的《学生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开设,1994年成为独立的国家课程,随后由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调整,2001年后健康教育被移除义务教育课程的目录[4]。当前健康教育的开展形式受国外教学模式的影响,不再单设独立课程,而是根据不同年龄学段将健康知识与国家级课程相关学科相融合,形成体育与健康载体课程[5],体现了学科之间的各个发展趋势渗透。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传播卫生信息,促使学生接受、相信并自觉地行动起来,从而达到身体、精神和适应社会的完满状态[6]。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健康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7]。学校健康教育是健康与教育的有机组合,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预防疾病的发生,帮助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其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与品质,为增强国民整体素质奠定良好基础。我国早期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以防止学生常见疾病的知识和技能为主,并按不同年龄阶段的健康教育大纲组织实施。覆盖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领域[5],遵循了健康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学原则,注重学校健康教育的应用性和实效性。健康教育本质上是人体从接受信息到行为转变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的影响和干预,实现健康知识与行为习惯的结合。学校作为国家后备人才的培育地,应从小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意识,全面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助推我国素质教育迈向更高台阶。

四、学校健康教育教学现状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和长期体制机制的共同影响,升学考试内容和选拔标准直接影响了学校、学生以及家长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普遍将更多精力投放在应试文化科目,尚未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进而忽视了学校健康教育,不论是在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还是师资队伍体系都存在明显短板[7],健康教育多流于形式,由班主任、体育教师轮流完成教学[8],其违背了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理念。近年来,中小学近视率依旧居高不下,营养不均衡、龋齿、肥胖问题屡见不鲜,国家逐步提高对于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部分法律文件明确要求在中小学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2],同时强化学生的体育参与度。据相关调查显示:虽然国家明确规定了学生每天运动1小时,但实际上并未真正得到落实,全国体育开课率普遍较低,课时也未达到课程标准,特别是农村地区尤为突出[3]。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难以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缺乏基本的健康知识,进而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后果。

五、后疫情时代学校健康教学模式

(一)疫情对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的影响

1.逐步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截止目前,部分学校已安排安全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进驻,开展教职员工基本防护知识和防护技能等培训工作,指导学校规范消毒和测温等工作。新型冠状病毒的扩散危机全人类的生命安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为保障学生安全复学复课,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9],方案明确了学校卫生管理要求,同时建议开展健康教育课堂,将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纳入到入学教育,并通过微信、校园网、校讯通等多方式平台提高学生、家长的防疫意识与应对能力。经历了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人民普遍提高了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人体免疫能力从而抵御病毒侵蚀的意识,深刻认识到全民健身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为线上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开辟良好前景

伴随着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各校积极利用钉钉、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将所有教学活动都移至广阔的网络空间,根据《青少年运动调查》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有46.32%的体育教师通过直播、录课、健身app三种形式进行线上授课[10]。据统计,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通过慕课、远程指导等多种授课模式,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合计1226万门次课程,其中既包括理论课也包括实验课,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此次疫情促使线上教育高速发展,全方位实现了“停课不停学”,不仅有效缓解了学校的教学压力,丰富了知识获取途径,而且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快捷,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促使其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这一教学模式的创新,让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唯一的实施者,从权威者变成了引领者,线上教学有效拓宽了教育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并将学习的场所由传统的学校变成了各个地点,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室接受传统的受教育方式,也可以随时随地完成所感兴趣知识的学习,为后疫情时代开展线上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机遇。

3.学生身体健康问题不断加剧

此次疫情破坏了学校原有的健康教学模式和方法,将传统的物理空间面对面授课全部转为网络空间直播教学,虽然有效缓解了学校的教学压力,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些衍生问题。疫情期间的居家在线学习,仅3个月时间就导致青少年的视力不良率上升了11百分点[7],由于学生和家长都不具备基础健康知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造成学生体重普遍增加、近视率不断攀升,学生浅薄的文化素养、家庭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学校形式化的健康教育,都在此次疫情中暴露的淋漓尽致,学生日益加剧的健康问题对学校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后疫情时代学校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策略

1.科学规划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践行“健康第一”理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对健康教育作非常明确的界定,主要解决思想观念、师资队伍与场地和学校体育评价体系三个主要问题[11]。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无论是将其设为独立课程还是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载体,学校都应根据各年级学段调整授课内容、相关教学大纲和指南,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完整健康教育知识、技能体系,包括营养知识、生活方式、运动技能、运动防护与急救等多方面内容,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保证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基本掌握一种运动项目。加强专业师资力量培养,丰富教学组织形式,注重基本健康知识的普及,营造良好的健康教育学习氛围,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反馈机制,保证学校健康教育教学水平,进而实现全民健康素质水平的提升。

2.推行线上+线下双轨教学模式,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各国近年来推崇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都日益显著信息化的重要性,利用技术支持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创新的观点已得到普遍认同[12],融合了“互联网+”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乃至全世界的重要发展方向。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完善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用户统一、共治共享、协同服务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13]。虽然线上教学目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仍无法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受教师文化素养参差不齐、网络环境复杂、硬软件设施不足等原因影响,所导致的教学任务拖延、学生学习进度难以把控等问题也屡见不鲜。健康教育教学需要真实的人际交往过程,强调当下的、即时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在真实情景下,教师与学生所营造的幸福氛围,是线上教学无法满足的,因此在后疫情时期,针对学校健康教育应坚持线上、线下双轨教学,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针对性采用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传统教育空间与网络空间的交融共通。对于幼儿、低年级学生可利用VR等新技术手段为学生带来最直观的感受,高年级学生可采取个性化管理,借助线上教育让学习不再有局限性,满足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注重搭建线上学习平台网络,此网络应包含健康知识、社会情况以及学习档案之间的互通,便于师生、家长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 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线下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进一步实现学生信息资源整合与集体智慧化的发展。

3.严控教学时长,降低学生近视风险

近年来,受繁重学习负担、电子产品普及的影响,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用眼过度和体质下降的问题,近视率和肥胖率不断攀升且呈现低龄化取向。2018年8月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学生改善视觉环境、教学设施条件[14]针对学生视力问题,学校除了督促学生遵循一系列行为规范外,还应为其营造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如教室的灯光照明、桌椅板凳的高度等方面都需加强,作业量过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学生近视问题的形成。学校应严控作业量及线上学习时间,注意用眼卫生,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近视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六、结语

后疫情的健康教育应将“发展式教育”作为整体目标,打破传统的教师“填鸭式”纯理论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体验交流,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至生活实践中,丰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线上+线下双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健康知识理论到健康知识应用的转变,根据学生特点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全面强化当代学生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模式疫情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