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观念创新
——关于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分析

2020-11-25程钰师铭徽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灌篮 2020年15期
关键词:训练量田径身体素质

程钰 师铭徽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田径教学与训练是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手段。而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合理安排则是高校田径教学训练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不但会直接影响到田径教学训练的成效,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田径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的培养。然而,受传统田径训练观念的影响,在我国高校田径教学训练中,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安排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却并不少见。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从高校田径教学训练实际出发,针对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借此为我国高校田径教学训练活动的科学化开展提供参考。

一、高校田径训练观念现存的弊端

基于当前高校田径教学训练的实际情况,在从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角度入手,针对当前高校田径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后发现,现阶段高校田径训练观念层面存在的弊端主要如下:

(一)忽略了高校田径教学训练中合理安排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重要性

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高校田径教学训练时,会错误地认为合理安排训练量与训练强度是专业田径运动员和专业竞技田径运动训练才需要关注的事情,学生只需要掌握基本的田径运动技能就可以了。所以,很少会针对田径教学训练中,学生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和规划,以至于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安排过于随意,影响了训练成效。

(二)盲目照搬传统田径运动训练的理念和做法

部分高校体育教师非常认可田径训练,认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安排上,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而在这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盲目照搬传统田径运动训练的理念和做法。在传统田径运动训练中,很多教练员都习惯沿用“大运动量,低训练强度”做法,认为只要肯吃苦、多花时间,就能够获得理想的训练成效。但是,实际上“大运动量,低训练强度”的做法并不够科学,不但难以帮助学生挑战自我,实现田径运动水平的质性提高,同时还容易因为过大的运动量,引发运动疲劳现象,影响学生的田径运动兴趣。

(三)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安排缺乏针对性

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安排缺乏针对性,也是现阶段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认识不足,或者是受自身精力的影响和限制,在安排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时,习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即:针对不同学生安排的训练量完全相同,要求的训练强度完全一致。但是由于不同学生的田径运动水平不同,身体素质基础不同,相同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对有的学生来说,可能轻而易举就能够完成,对有的学生来说,可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之后仍然无法完成。而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况,都不利于田径训练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的培养。

(四)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安排缺乏整体性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专项训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一般身体素质训练,这三类训练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例如:有的教师偏重于专项训练,认为专项训练是提高学生田径运动成绩,发展学生田径运动水平的关键,所以就会在田径训练中重点抓专项训练,专项训练的量和强度明显偏高,身体素质训练的量和强度却明显偏低;有的教师认为高校学生毕竟不是专业的田径运动员,所以身体素质训练,尤其是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最重要,所以,就会有意无意地在田径训练中安排大量的身体素质训练内容,但却很少关注专项训练活动的开展。然而,实际上,要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水平,培养学生的田径运动兴趣,专项训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一般身体素质训练缺一不可,偏重于其中某一类或者是某两类训练内容,而却忽视其他训练内容的做法,是训练缺乏整体性的典型表现,既不利于学生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也很难让学生切身体会田径运动的乐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训练的良性循环。所以,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安排缺乏整体性,也的当前高校田径训练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高校田径训练观念的创新策略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要提高田径训练成效,必须要针对原有的训练观念进行创新。以下笔者就结合自身的田径教学训练经验,从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角度入手,提出了如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是,认识合理安排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重要性。不只是专业田径运动员才需要关注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安排问题,在针对高校学生开展田径训练时,同样也要关注训练量与训练强 度的合理安排。高校体育教师应正确看待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安排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教学训练中的要点问题进行剖析和研究,通过扎实的训练夯实学生的田径运动基础,为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的培养提供保障。

二是,学习田径训练理念,对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进行科学安排。要提高田径训练成效,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田径训练理念。例如:“大运动量,低运动强度”的田径训练理念,在我国以往田径竞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的确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如今随着田径运动训练理念的发展,这种训练理念被证实并不够科学,存在诸多不足。相较于“大运动量,低运动强度”的理念与做法,运动量适度,运动强度逐步提升,始终保持在稍高于训练对象所能承受强度的理念和做法,反而更有助于田径运动水平的不断突破。所以,在开展高校田径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盲目套用固有训练理念和训练方式的做法,而是要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的训练理念,钻研新的训练方法,并在此之上,不断对高校田径训练中,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安排进行优化和改进。

三是,关注田径训练中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安排的针对性。简单来说,就是在开展田径训练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然后再基于此,针对不同的学生,安排适合其自身实际情况的、因人而异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尽可能将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控制在学生经过一定努力能够达成的水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跳一跳”能够完成的水平,这样的水平最有利于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最能够帮助学生体验成就感,是培养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的有效手段。

四是,重视训练安排的整体性。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专项训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一般身体素质训练的比例,分别制定相应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齐驱并进,通过三者之间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来取得最佳训练成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田径训练理念的创新,是确保高校田径训练质量和成效的关键。而从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角度进行创新时,不但要注意积累经验,还要注意不断学习和钻研,学习新的理念、钻研新的方法,借此不断实现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不断优化,全方位建立科学的高校田径训练理念,开展高效的高校田径训练活动!

猜你喜欢

训练量田径身体素质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计数:田径小能手
锻炼
新发现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关于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相关探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