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中的小说主题探讨
——以《边城》为例

2020-11-25邓建龙

读与写 2020年24期
关键词:船夫翠翠边城

邓建龙

(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中学 广东 佛山 52800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有具体的要求:“阅读整本书旨在引导学生能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高中生面对的小说文本会更多样化,思想内容会更加深刻而理解的难度也会加大。当高中生试图去解读小说时,难免会触及到对小说主题的探讨,面对复杂的文本时,老师只给出一种简单的主题解读,这样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的。所以,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细致地解读小说文本的主题就显得尤其重要。

1.命运由己不由天

命运悲剧通常只是把主人公的不幸表现为人与命运的冲突所致,表现为“命运干预”的结果。其中,《边城》里面有天保的失恋与失事、翠翠父母的双双自杀、傩送的出走、老船夫的死亡等不幸的事件,持命运悲剧说的研究者们认为那是天的意志,如刘洪涛认为“因为误会的频繁发生和非合理性,它成为‘天意’、‘造化’的显现形式。”正如老船夫所说的“这是天意!一切都有天意。……”沈从文在《水云》中也作过这样的表述:“一切充满了善,充满了完美高尚的希望,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良善与单纯的希望终难免产巧”,也即是偶然性,这种偶然性就是命运。

2.冲突并非不可调解

翠翠与傩送总共有四次见面,其中第四次是在十八节,但是当翠翠看到傩送时,“翠翠大吃一惊,同小兽物见到猎人一样,回头便向山竹林里跑掉了。”而傩送见到这种情境也只能是无可奈何。应该说第四次见面不算是一次“见面”。

那么,前三次分别为第四节也就是在两年前的端午节翠翠和傩送的第一次相遇,并且他们还进行了对话,这次见面的结果是“使翠翠沉默一个夜晚。”而且翠翠对此事还念念不忘,认为这事是顶甜美的。第二次见面是在第九节,傩送送来了老船夫的酒葫芦,可是翠翠见到傩送时,“眼睛里像是熟人,却不明白在什么地方见过面。”翠翠竟然忘记了!当傩送邀请她和爷爷去看划船时,“翠翠不明白这个陌生人的好意。”第三次见面是在第十节,翠翠在看划船时听到了两个妇人的议论,可以算作是她和傩送之间的“绯闻”,翠翠既然知道了有这等事,所以和傩送见面时除了保持一贯的害羞外,就显得有点尴尬了,而且她当真觉得自己是在生一个人的气。

从翠翠与傩送的几次会面以及翠翠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发现,她对于自己的婚事并不是完全不自知的。她的多番“假装”,一方面是由于害羞,另一方面,是因为她对爷爷的不舍,而一直以来,长期相互依靠的爷孙俩都面临将要离开的艰难处境。一是翠翠需要出嫁离开祖父,二是祖父年纪大了随时会死去离开翠翠。

小说里面有一句表现翠翠内心世界的句子“假如爷爷死了。”那时的翠翠已经开始感受到爷爷离去的恐惧,对于自身的危险处境也感到了压力。还有就在第八节“翠翠就在船上又轻轻的哼着巫师十二月里为人还愿迎神的歌玩:“你大仙,你大神,睁眼看看我们这里人!……我当为你再唱歌!”。刘洪涛认为翠翠的这段唱词,表现了“柔弱的翠翠一直在为爱情努力”但是,与其说她在为自己祈福,还不如说她在为祖父祈福,翠翠内心里面希望爷爷常伴身旁,当翠翠有机会跟傩送说明一切时或者说有机会向爷爷郑重地表明心意时,她却没有那么做,她对爷爷还有依赖心理。

3.唯美的人生追求

其实,我们能感觉到的沈从文在《边城》中表现的人生痛苦与无奈跟他个人的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沈从文是军人家庭出身,他年轻时就目睹过军官滥杀无辜百姓的场面,家族与家族之间的仇杀也看得十分清楚,这使他在看待人生苦难的时候有着超然的眼光。他的悲哀又跟在《边城》创作过程中母亲的死有关,他在《边城》的新题记中说到:“二十年来生者多已成尘成土,死者在生人记忆中亦淡如烟雾,惟书中人与个人生命成一希奇结合,俨若可以不死,其实作品能不死,当为其中有几个人在个人生命中影响,和几种印象在个人生命中影响。”可能愈是爱,愈是能感受到失去美好事物时的悲伤。

猜你喜欢

船夫翠翠边城
翠鸟的悲剧
翠鸟的悲剧
边城
哲学家与船夫
《边城之材幽之地》
船夫和风
翠翠的心事
翠翠的心事
极边城暖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