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外阅读与初中语文课内阅读教学携程旅行

2020-11-25蔺志诏

名师在线 2020年33期
关键词:实效性书籍初中生

蔺志诏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34)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整个中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 万字符。语文教师要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多样化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1]。

一、创新阅读机制,提升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也会展开课外阅读,但是基本上是一些随机的、没有计划的阅读活动。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课外阅读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一项学生需要认真对待的学习活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创新阅读机制,从而切实提升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首先,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阅读一本课外书籍。比如,《朝花夕拾》是语文教材中极力推荐的课外书籍,其中的文章都是由著名文学家鲁迅创作的。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约定好阅读的起止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外时间展开阅读。学生可以利用自习时间、大课间及任何合适的课外时间展开阅读。在师生共同阅读模式下,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进度和阅读感受,然后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进度和阅读感受,进而切实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课外阅读。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可以共同制订阅读计划,互相推荐他们阅读过的好的书籍。比如,小组学生有的对《我们的青葱岁月》这本书比较感兴趣;有的对《自立》这本书比较感兴趣;有的对悬疑侦探类的书籍比较感兴趣。那么小组学生就可以向其他学生推荐他们认为的好的书籍,同时讲清楚书中的内容,尤其是书中的精彩之处,并简要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还可以展开阅读比赛活动。比如,小组学生选择的课外读物都是《悲惨世界》,那么学生就可以每周进行一次阅读进度的比拼活动,还可以将自己本周内的阅读页数和阅读内容加以分享,然后在小组范围内评选出阅读量最多的学生。

二、激励教育,提升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激励教育,就是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并从多方面加以引导,从而焕发学生的上进心[2]。阅读活动中的激励教育,是指教师通过鼓励加赞赏的方式来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进而全面提升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榜样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教师可以收集古今中外酷爱读书的名人轶事,通过名人事迹来鼓舞学生,促使学生在学习名人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文章《窃读记》,该文章就描写了作者的阅读经历,表达了作者热爱读书的情感。教师可以结合该作者的成就来激励学生,提升其课外阅读的时效性。此外,还有很多优秀的文学巨匠,如高尔基、冰心、鲁迅等,他们都十分热爱阅读,因而教师可以运用这些人的事迹激励学生。如果这些文学家距离学生比较遥远,那么教师可以从学生周围喜欢阅读的同学中选出榜样,让学生在模仿身边人物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将班级中阅读能力非常强、执行阅读计划非常到位、阅读交流活动中表现最突出的学生评为班级中的“阅读之星”,并号召其他学生向“阅读之星”学习。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情感激励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情感激励就是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展开阅读活动,促使学生由“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教师可以由阅读的重要意义入手,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阅读的必要性。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使学生运用得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学生有幸参观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其脑海中就会迸发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就会想象出三毛描写的沙漠生活等,这就是文字的奇特魅力。阅读还会让学生了解很多很多的奇闻轶事,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学校或者班级范围内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对教室墙壁进行创意设计,剪辑张贴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贤士痴迷读书的事迹和感悟摘要图片,用以激励学生阅读。

三、多元阅读,提升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多元阅读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使学生从多维视角认知世界、理解语言。多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其注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阅读的实效性[3]。

首先,教师要紧扣认知差异,凸显多元阅读的层次性。同样的文章内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阅读视角和阅读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能力展开对阅读文本内容的探索。比如,《傅雷家书》是语文教材极力推荐的课外读物,其内容非常适合初中生阅读。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文本表演,即让学生以表演者的身份演绎文本主题。以《骆驼祥子》为例,学生阅读之后,可以分别扮演其中的祥子、车主及其他人物角色,将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学生要想更加逼真地还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深入阅读小说内容,甚至背诵相应的语言。还有针对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角色表演,从而有效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最后,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以《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叶圣陶先生的相关文章,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此外,还有很多文章,教师可以由点及面地呈现多样化的课外读物,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指导阅读方法,提升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阅读是有方法、技巧的。学生如果能够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就能收获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然而,由于年龄及认知的限制,初中生对阅读方法的了解也非常有限。所以,初中语文教师不妨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阅读特点,对学生展开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全面提升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首先是问题法阅读。问题法阅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阅读,从而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以《朝花夕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五猖会》的过程中思考如下问题:“我”的所见有哪些内容?“我”的所闻有哪些内容?“我”的所做有哪些内容?“我”的所感有哪些内容?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列出一个表格,并将相关问题的答案写到表格内。

其次是比较法阅读。比较法阅读,是指学生可以对不同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写作内容和情感主旨展开对比分析,进而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理解能力。还是以《朝花夕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中的散文进行对比,如《狗猫属》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想要表的情感是什么;《二十四孝图》又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除了对整本书籍中不同章节内容进行比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书籍内容展开比较。以鲁迅为例,鲁迅既是一位思想家,又是一位革命家,还是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不仅有《朝花夕拾》,还有《狂人日记》及《呐喊》等。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鲁迅的作品进行整体比较,以掌握其写作特点。

最后是个性化体验阅读法。个性化体验阅读,是指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能力展开阅读。例如,《骆驼祥子》是一部长篇小说,学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情感,或者是对旧社会的痛恶,或者是对祥子悲惨命运的惋惜。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阐述。无论学生有着什么样的阅读体验,只要是价值观正确,并言之合理,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赞赏。

五、借助读书笔记,提升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读书笔记,就是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写作,一边理解一边表达。读书笔记能使学生将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同时展开语言表达。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撰写读书笔记,从而全面提升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记笔记。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无法理解的字词、句子或者段落。即便是结合上下文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学生依然存在模棱两可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记笔记,将存在问题的地方标注出来,并通过查阅字典、工具书或者请教教师的方式,寻找答案,最后将相应答案进行总结与归类,标注到书籍文字的旁边或者是专门的笔记本中。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标注式阅读,促使学生将阅读内容中的精彩片段和重点语句标注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在书籍旁边,或者笔记本中简要写出自己的理解。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阅读感受,即读后感。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如何将思想内容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是一门学问。读后感的写作,就是促使学生将阅读后的情感感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表达出来。例如,在学生阅读过《傅雷家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对书中表达的父爱及期望的感触写出来,即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结 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要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从而让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成为学生的双翼,助力学生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

猜你喜欢

实效性书籍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鲁迅与“书籍代购”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