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英语作文读后续写技能的几种方法
2020-12-03李伟
李 伟
(江苏省无锡市堰桥高级中学,江苏无锡 214174)
引 言
读后续写是目前英语高考作文的主要题型之一,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综合考查。学生既要迅速抓准短文的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理解短文大意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又要把控语篇结构,用准确、恰当、丰富的语言有逻辑地、创造性地完成篇章续写,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1]。本文从读和写两个方面入手,通过教学实例,分析和阐述了提升读后续写技能的几种方法。
一、读后续写的基本要求
英语高考作文中读后续写题型有一种典型问题:提供一篇350 词以内的语言材料,原文多是情节丰富的记叙文,偶有少量的议论文,要求考生依据该材料内容、所给段落开头语和所标示关键词进行续写(150 词左右),将其发展成一篇与给定材料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
二、提升读后续写技能的方法
(一)先读后写,读是前提
学生首先要读懂问题所给的短文信息,包含故事的基本要素,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理解并推测故事的发展进程、前因后果、环境及人物情感的变化等信息。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学生要根据文章提供的思路与线索,合理预测,想象创造,完成续写。因此,如何迅速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完成读的任务非常关键。
1.读准文章基调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基调,是欢快明朗、诙谐幽默,还是忧愁伤感、讽刺批判。例如,2016年10月浙江新高考《考试说明》英语写作样题——读后续写:
T:What's the basic tone of the article?
通过阅读首段首句的信息:“A funny thing happened to Arthur when he was on the way to work one day”,学生可判断文章故事的基本走向是有趣的、滑稽的。在续写中,学生呈现的故事结尾应是符合文章基调的出人意料又好笑的结局。读准基调,学生的续写才不至于偏离主题,才能避免在续写中给出Arthur 最终被逮捕入狱等与文章基调相违背的结局。
2.分析人物性格
读后续写最常考查的文体类型是故事类文章。这类文本往往将记人和叙事融为一体,用人物描写故事,用故事衬托人物。这类文本不仅会对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进行描述或有所暗示,还会揭示故事蕴含的意义[2]。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读后续写中影响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分析其性格特征、矛盾冲突及情感走向,为发展出合乎逻辑的后续内容提供重要依据。
以浙江英语高考模拟卷为例。阅读文本讲述的是一位学生Mark 在课堂上总是喜欢讲话,在被教师多次提醒后仍然无法控制自己。教师渐渐失去了耐心,一次在课堂上警告Mark:“如果再讲一次就用胶带把他的嘴封住。”几秒钟后,Mark 又在讲话了。题目给出了两段开头,要求学生续写后面的故事。在续写中,有的学生写Mark 非常生气并极力反抗;有的学生写Mark 承认错误并诚恳道歉,并不再讲话了;还有的学生写Mark 非常伤心,从那以后再也不和“我”讲话了……很明显,学生没有准确把握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看过药瓶后,又前往河边看了一尾死亡的草鱼,体重1.5kg左右,由于死亡时间较长,已有腐臭味,已失去诊断价值(未细问捞起时间)。询问今晨巡塘,池边是否有行动迟缓,独自游动的鱼,其言没有。
T:引导学生进行人物性格分析(见表1)。
表1 Character analysis of Mark
T: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见表2)。
表2
以同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我”的性格,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合理、准确地续写故事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避免一些学生写出教师大发雷霆,进一步加大惩罚力度等方面的内容,并为第二段续写中的“ I decided to do something different” 做好铺垫。
3.抓住主要线索
每篇文章都有独立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线索。读后续写的文本材料一般会铺垫文章的写作线索,如以时间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某一特定事物为线索等。只有抓住主要线索,学生才能在续写中不偏不离。
以上文提到的模拟卷为例。有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没有关注到一个重要信息:“two worn pieces of notebook paper”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线索,帮助学生在第二段续写中抓住要点,通过讲一个温馨感人的故事来详述paper 的由来,如教师当年是如何让学生写下这些paper,Mark 的态度和反应又如何。
(二)读后续写,写是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和分析,学生已经认识到在续写时应把握的人物性格特点、情节发展方向,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如何精准地使用语言、恰当地进行描写、巧妙地构思故事,对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学生发挥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创新思维。
1.通过状语的使用让语言和人物更丰富、生动
在确定思路和内容后,在落笔写作时,学生要学会通过“with”结构、副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等做状语的使用,把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有意识地进行搭配组合,从而既体现语言的丰富性,又将情感和细节表达到位[3]。
(1)描写心理活动
Confused as they were, they followed my instructions and write them down...
All the other students came into awesome silence, anxious to know what I would do next...
(2)描写环境氛围
The sky is overcast, darkened with gloomy clouds.
The sun began to rise in the sky, bathing the mountain in golden light.
(3)描写行为动作
Before long I heard him whispering, tears welling up in his eyes.
Mark liste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vely to my instruction from that day on.
2.通过逻辑关系的整理让结构和内容更完整
续写的文章要紧扣主题、衔接合理,这实际上就是要与原文故事情节融洽、逻辑关系合理。以浙江省英语高考真题读后续写“a vocation with my mother”为例。在阅读文本的开篇,作者交代了故事的基调——有趣、充满惊喜和意外,母亲的性格——有爱但粗心、健忘。
(1)情感逻辑
学生习作1:But mom refused, saying I'd booked the best hotel nearby before I left.So we were going to spend the night there.After arriving at the hotel, mom lingered at the front desk for a long time.
分析:母亲虽然粗心、健忘,但还是非常期待这次旅行的。尽管几经波折,整个旅程仍然是非常愉快而充满惊喜的。所以,在续写时,学生要注意厘清情感逻辑:母亲喜欢这个旅行并期待露营的活动,因此不会提前订酒店。
(2)情节逻辑
学生习作2:It was really nice that we couldn't help taking many pictures.We talked, sang and laughed all the way.The journey was not as diff icult as we expected.
分析:在这段习作中,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整个旅程的美好体验,但其情节不合乎逻辑,缺少了一些对整个旅程是充满惊喜和意外的呼应,缺少对母亲性格特点的塑造。
(3)段落间的逻辑
上下文及语句间的连贯性能使文章更加完整、流畅。教师应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使用常用衔接词,有意识地体现段落间、语句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故事类文章中常见的增补说明、因果关系、对照比较、让步转折、推理结论、发展顺序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善于观察与总结,并在写作中不断练习和运用这些续写技巧。
结 语
培养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还要在课堂上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性,选择符合生活的话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丰富的想象,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善于总结和提炼文本的关键线索与中心思想,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续写能力。总之,高考新题型读后续写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教师要细心钻研,不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