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时效性研究
2020-11-25尉迟欣
尉迟欣
(河北省河间市教师进修学校,河北沧州 062450)
引 言
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既是中职阶段德育教师为学生的德育水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必然要求,又是让学生切实理解德育概念、掌握德育知识、妥善迎接社会环境挑战的重要措施。笔者认为,教师在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重视德育课程设计的继承性与时效性,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找到传统德育文化与当今时代德育思想的平衡点,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一、保障德育课程的继承性
保障德育课程的继承性,是指教师通过以科学的否定观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扬弃、继承,以及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赋予传统文化德育内涵现代意义等方式。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将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与德育教育的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内涵,又能在传统文化德育价值的辅助下深刻地理解现代德育的内容,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1]。
(一)在教学中糅合传统文化素材
在德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教学素材,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对德育课程的教育内容产生文化认同感,自觉地接受德育的思想,进而提升德育水平。在中职德育课程中将传统文化内容作为教学素材,首先,教师应注意传统文化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性,选择切实符合课程内容的传统文化内容,设计好教学引入环节,保障传统文化素材在德育教育中的辅助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为根本目标,在提高学生继承能力的同时,切实保障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这一培养学生职业忠诚感的单元中,笔者将中职学生较为喜欢的三国题材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深化了学生对职业忠诚感的理解。在课堂上,笔者首先为学生展示了诸葛亮所作的《出师表》,让学生通过文章感受三国战略家所展现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职业精神,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了解的中国传统忠孝文化等内容,对诸葛亮的职业忠诚感进行深入分析。利用传统文化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考,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多的了解与认同感,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中的许多思想已不再适合当今的社会。因此,中职阶段的德育教师在保障德育课程继承性的同时,应始终以科学的否定观看待教学中所运用的传统文化素材,成为中职学生学习中的筛选者;在教学设计阶段做好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扬弃”工作,为学生的传统文化继承及德育水平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传统文化继承方法,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的同时,切实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保障德育水平的有效提高。
例如,在“交往礼仪,营造和谐关系”一课中,笔者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了几段收集到的表现传统礼仪制度的传统文化故事,并引导中职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与传统礼仪文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看到,传统的礼仪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影响,面对身份阶层不同的人时,礼仪是有所变化的,并且这种受阶层理念影响的礼仪文化与当今时代人人平等的社交礼仪是相悖的,不适用于当今的社会。由此学生认识到,传统礼仪文化中虽然有可取之处,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许多已不适合当今社会的思想,所以在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时应切实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三)创新延续传统文化精神
在中职教育阶段,引导学生在德育课堂上对传统文化德育内容进行现代化的创新,赋予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新的活力与价值,是提高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德育价值、深化学生理解德育内涵的有效手段[2]。教师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让学生结合当今时代的社会情况在保证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形式进行创新演绎。这种教学方式既能使学生思考如何在创新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保障德育课程的继承性,又能让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切实理解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德育价值,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例如,在“良好道德促进家庭幸福和人生发展”这一课中,笔者在课堂上引导中职学生对传统文化“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了现代化的创新演绎。在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将“孔融让梨”的传统家庭道德文化作为核心对故事的内容进行创新演绎。通过活动,学生在切实继承传统文化内核的同时,赋予了传统文化内涵现代化的思想,使其更加具有现代气息,同时使故事内容更加生活化。
二、保障德育课程的时效性
中职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在未来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环境后能切实有效地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德育理念处理社会关系,依靠与当今社会时代相贴合的德育水平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服务社会并奉献社会。为保障德育课程的时效性,教师应做到创设模拟生活活动情境,选取时事新闻教学素材,独立思考掌握德育内容,从而为学生的德育建设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在中职德育中应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切身地感受社会生活中的德育知识应用方法,以直接理解的方式深化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是保障德育课程时效性的有效手段。中职德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并对学生的互动提出科学的评价及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法,使学生切实掌握中职德育课程中所讲述的待人处事知识,切实做到学有所用,在步入社会后能利用德育知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例如,在“诚实守信,办事公道”这一课中,笔者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通过直观操作的方式深化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上,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需要诚实维护公道的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演绎的方式展示出这个事件中所有的可能性。在演绎的过程中,学生从对每个可能的分析中直观地看到了诚实守信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诚实对维护社会公道与稳定的良好作用,增强了对教学内容的认同感。
(二)选取时事新闻,丰富教学素材
在中职德育工作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时事新闻的时效性,提高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时效性。教材中的教学案例过于书面化且十分单一,因而教师引导学生一味地对教材案例进行分析与德育学习,是不利于学生实际应用所学内容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当今互联网工具的便利性,时时对社会中的时事新闻进行关注,有选择性地留存符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事新闻,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贴合时代的新闻内容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德育观念、提高德育水平。
笔者常利用生活中所见的时事新闻丰富课堂中的教学素材,利用具有真实性和时代特征的新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自觉践行职业道德”一课中,笔者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了一位受医闹影响的眼科医生的新闻。新闻播放了医生在经历了医闹后的紧急抢救及昏迷等一系列危险时期后,依然心系自己所负责的眼科患者,并以“我把光明捧在手上,照亮每一个人的脸庞”这温暖病人心田的方式继续守护自己的岗位职责。在新闻播放的过程中,班级中的每位学生都深深地被这位医生所体现出的职业道德震撼,对职业道德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并在自身职业道德建设的道路上以时刻拥有光明作为指引。
(三)独立思考掌握德育内容
在中职阶段的德育教育中,为了保障班级中的每位学生都能切实地掌握德育理论,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切实地得到自身德育水平的提高,教师应在课堂上更多地为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分析的过程中对德育理念产生更多的认同感,自发地接受德育教育的洗礼,加强自身的德育建设工作。
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转变教学结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的时间,创造直观思考的条件。教师在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职能,通过设置问题或是自主探究任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任务设计中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的同时,掌握正确的德育建设思考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德育建设水平。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保障中职德育课程的继承性与时效性,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传统德育文化与现代德育思想之间的平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措施让学生掌握德育在当今社会中的内涵与应用方法,帮助学生真正地找到不断加强自身德育建设的方向,使其不断完善自我综合素养,在步入社会后能很好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